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近高考的关键时刻,有部分学生虽然特别下功夫,可是总感觉学习效果不理想、复习效率不高。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对比法
把容易混淆和内容相近或相反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弄明白区别,这样有利于抓住本质。很多知识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转录、复制与翻译,DNA与RNA,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竞争、寄生与捕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理解,有助于记忆,对于知识应用也有很大帮助。
归纳整理法
就是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1)可以把细胞器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整理:①有无膜结构,如果有膜结构,是单层还是两层;②从存在细胞看,哪些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哪些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哪些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③从功能方面,哪些与能量转换有关,哪些与物质合成有关,哪些可以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哪些可以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④从成分上看,哪些含磷脂多,哪些含有遗传物质。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归纳:①能量流动的开始——生产者固定太阳能;②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③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④传递的效率——10%~20%;⑤流动特点——单向不循环;⑥研究意义——使能量朝向对人有利的部位流动。
3)三大有机营养的代谢都可以从有关物质的来源去路方面总结。以糖代谢为例,总结如下: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肝糖元的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其他物质的转化转变成脂肪。
4)有关遗传物质的计算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总结出通项公式,如:DNA复制n次后,含有原来母链的DNA分子占复制后总数的比例为2/2n。
图示法
可以用简单的图综合复杂内容,这样对于提高综合与应用能力十分有利。如可以用一个细胞模式图把代谢知识综合起来。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其产物用于呼吸作用。无氧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后两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的吸收等和液泡密切相关,无机盐的吸收有利于渗透作用的进行;光合、呼吸需要的酶来源于核糖体等。这样就把细胞代谢紧密联系起来了。
板块法
就是把教材打乱顺序,按照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有关知识放到一起。如蛋白质,可以把教材中涉及到蛋白质的内容综合到一起,首先是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而后是蛋白质的功能和多样性,再有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和过程。
关于解题方法
目前,生物高考题就是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和非选择题(一般简答题和实验题)两类。无论什么题目,审题是关键,在答题过程中准确充分地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入手,一是发掘已知条件,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和外延。具体说来,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术语;其次,简化已知条件,弄明白题目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第三,搞清楚图、表等的含义;最后,要排除迷惑条件等。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比较、发散、推理、判断等方式,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是非选择题,还要注意书写,不要出现错字等,要用专业术语回答。答完后要检查,看是否有误,是否符合题意。
要特别注意实验设计类的问题,根据目前实验设计方面的实际,一般的步骤是:1)明确实验目的;2)分析实验原理;3)确定设计思路;4)设计实验步骤;5)分析实验结果。
此外,知识综合方面,一些学生在遇到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常无法解答或不能准确解答。要纠正这一现象,在复习中就要注意把知识进行纵横联系。所谓纵向联系,就是要把教材中相应知识串起来。如染色体,可以在教材中从前到后找染色体的元素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种类,染色体与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变异等。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教材中与相应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归纳。如在遗传部分,有关染色体可以找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内容。只有平时多联系,综合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
对比法
把容易混淆和内容相近或相反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弄明白区别,这样有利于抓住本质。很多知识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转录、复制与翻译,DNA与RNA,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竞争、寄生与捕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理解,有助于记忆,对于知识应用也有很大帮助。
归纳整理法
就是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1)可以把细胞器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整理:①有无膜结构,如果有膜结构,是单层还是两层;②从存在细胞看,哪些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哪些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哪些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③从功能方面,哪些与能量转换有关,哪些与物质合成有关,哪些可以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哪些可以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④从成分上看,哪些含磷脂多,哪些含有遗传物质。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归纳:①能量流动的开始——生产者固定太阳能;②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③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④传递的效率——10%~20%;⑤流动特点——单向不循环;⑥研究意义——使能量朝向对人有利的部位流动。
3)三大有机营养的代谢都可以从有关物质的来源去路方面总结。以糖代谢为例,总结如下: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肝糖元的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其他物质的转化转变成脂肪。
4)有关遗传物质的计算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总结出通项公式,如:DNA复制n次后,含有原来母链的DNA分子占复制后总数的比例为2/2n。
图示法
可以用简单的图综合复杂内容,这样对于提高综合与应用能力十分有利。如可以用一个细胞模式图把代谢知识综合起来。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其产物用于呼吸作用。无氧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后两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的吸收等和液泡密切相关,无机盐的吸收有利于渗透作用的进行;光合、呼吸需要的酶来源于核糖体等。这样就把细胞代谢紧密联系起来了。
板块法
就是把教材打乱顺序,按照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有关知识放到一起。如蛋白质,可以把教材中涉及到蛋白质的内容综合到一起,首先是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而后是蛋白质的功能和多样性,再有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和过程。
关于解题方法
目前,生物高考题就是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和非选择题(一般简答题和实验题)两类。无论什么题目,审题是关键,在答题过程中准确充分地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入手,一是发掘已知条件,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和外延。具体说来,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术语;其次,简化已知条件,弄明白题目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第三,搞清楚图、表等的含义;最后,要排除迷惑条件等。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比较、发散、推理、判断等方式,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是非选择题,还要注意书写,不要出现错字等,要用专业术语回答。答完后要检查,看是否有误,是否符合题意。
要特别注意实验设计类的问题,根据目前实验设计方面的实际,一般的步骤是:1)明确实验目的;2)分析实验原理;3)确定设计思路;4)设计实验步骤;5)分析实验结果。
此外,知识综合方面,一些学生在遇到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常无法解答或不能准确解答。要纠正这一现象,在复习中就要注意把知识进行纵横联系。所谓纵向联系,就是要把教材中相应知识串起来。如染色体,可以在教材中从前到后找染色体的元素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种类,染色体与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变异等。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教材中与相应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归纳。如在遗传部分,有关染色体可以找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内容。只有平时多联系,综合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