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
对物理新课程的整体认识
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新技术研究物理实验的技能。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首先,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其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如“摩擦力”这节,旧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新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日常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第三,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学会”物理向“会学”物理转变。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物理实验和物理规律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如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重要的内容,都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得出。
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由于高中物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到4个物理量,其中3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開始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方法
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增加难度。
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在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物理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总之,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高初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职业学校)
对物理新课程的整体认识
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新技术研究物理实验的技能。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首先,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其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如“摩擦力”这节,旧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新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日常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第三,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学会”物理向“会学”物理转变。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物理实验和物理规律只给出实验方法,不给出实验的结论。如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重要的内容,都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得出。
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由于高中物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到4个物理量,其中3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開始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方法
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增加难度。
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在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物理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总之,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高初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