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现状,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因素。把情感寓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①这就意味着它不仅是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要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三维教学目标中也强调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放在首位。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教材中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的全过程之中。探究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中学思品课程早已改革,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充满着政治教条味道。学生只为分数而学,知行脱节,并没有真正注重对自己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教材的原因。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比较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减少了很多枯燥的概念,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七年级的教材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级上册中提到的“情绪”“情趣”;七年级下册中提到的“意志”、“坚强意志的表现”等内容。学生学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什么心理问题也没解决。尤其是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一单元中提到了大量的法律概念。如:“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这几个概念时,学生就觉得比较困难。因为对于初一的学生很少接触到有关“行政、民事、刑事”这些概念知识。在生活中也很少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二,教师的原因。由于受考试的影响,老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使得老师的教学会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讲,学生听,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长期以来,认知教育被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被忽视。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容易导致疲劳。情感教育的正确实施有利于认知教育的发展。举个例子:一个学习兴趣浓厚,意志力、自制力强的人,他的学习成绩会比一个无心向学、毫无意志力的人差吗?答案不言而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闵在《情感智力》一书中,他“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②情商因素对人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更是需要贯彻情感教育的实施。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运用好情感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对学生付之于爱。注重自身的情感修养不仅能使教师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也能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③小到随手将废纸扔进垃圾桶这样的小事。八年级教材第四课中提到:老师与学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老师讲错问题时也要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这样学生也会明白连老师犯错都要承认,那自己也应该要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尽量能够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亲近,交流。学生喜欢老师,也自然会喜欢上老师的课。
第三、教师要扮演好“演员”的角色。老师在课前,要精心的备课,创设好情境。特别是导入很关键,在上新课之前就能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如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情绪万花筒》一课我在导入部分的设计就是由四个学生上讲台扮演“喜、怒、哀、惧”四种情绪表情,让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表演的是哪种情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在课堂上,教师应声情并茂,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结合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显得更形象生动,学生也会全神贯注地听课,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也就少了。
第四、善于发挥情感教育的激励作用。在古代弟子三千的孔夫子也提倡要 “因材施教”,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能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对于学优生觉得容易,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困生,要耐心的帮助他们,特别不能吝啬对他们的表扬。比如我会在批改作业时,给他们画个笑脸;或者在课堂上对于进步生给予点名表扬等等。对他们的闪光点放大并肯定。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并不少于其他的学生,从而达到学习态度上的转变。
情感教学——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等作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就可以使学生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麻晓春:《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期
[2] 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注释:
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 丹尼尔戈尔闵:《情感智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③ 《思想品德》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 情感教育 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①这就意味着它不仅是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要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三维教学目标中也强调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放在首位。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教材中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的全过程之中。探究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中学思品课程早已改革,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充满着政治教条味道。学生只为分数而学,知行脱节,并没有真正注重对自己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教材的原因。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比较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减少了很多枯燥的概念,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七年级的教材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级上册中提到的“情绪”“情趣”;七年级下册中提到的“意志”、“坚强意志的表现”等内容。学生学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什么心理问题也没解决。尤其是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一单元中提到了大量的法律概念。如:“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这几个概念时,学生就觉得比较困难。因为对于初一的学生很少接触到有关“行政、民事、刑事”这些概念知识。在生活中也很少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二,教师的原因。由于受考试的影响,老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使得老师的教学会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讲,学生听,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长期以来,认知教育被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被忽视。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容易导致疲劳。情感教育的正确实施有利于认知教育的发展。举个例子:一个学习兴趣浓厚,意志力、自制力强的人,他的学习成绩会比一个无心向学、毫无意志力的人差吗?答案不言而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闵在《情感智力》一书中,他“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②情商因素对人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更是需要贯彻情感教育的实施。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运用好情感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对学生付之于爱。注重自身的情感修养不仅能使教师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也能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③小到随手将废纸扔进垃圾桶这样的小事。八年级教材第四课中提到:老师与学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老师讲错问题时也要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这样学生也会明白连老师犯错都要承认,那自己也应该要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尽量能够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亲近,交流。学生喜欢老师,也自然会喜欢上老师的课。
第三、教师要扮演好“演员”的角色。老师在课前,要精心的备课,创设好情境。特别是导入很关键,在上新课之前就能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如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情绪万花筒》一课我在导入部分的设计就是由四个学生上讲台扮演“喜、怒、哀、惧”四种情绪表情,让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表演的是哪种情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在课堂上,教师应声情并茂,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结合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显得更形象生动,学生也会全神贯注地听课,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也就少了。
第四、善于发挥情感教育的激励作用。在古代弟子三千的孔夫子也提倡要 “因材施教”,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能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对于学优生觉得容易,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困生,要耐心的帮助他们,特别不能吝啬对他们的表扬。比如我会在批改作业时,给他们画个笑脸;或者在课堂上对于进步生给予点名表扬等等。对他们的闪光点放大并肯定。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并不少于其他的学生,从而达到学习态度上的转变。
情感教学——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等作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就可以使学生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麻晓春:《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期
[2] 刘强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注释:
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 丹尼尔戈尔闵:《情感智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③ 《思想品德》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