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新说:也谈“用教材教”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教材教”与“教教材”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区别,其凸显了新课程理念,涵盖了科学的教法选择,彰显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品质的更高要求。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语文教师要灵活地“用教材教”,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用教材教 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1-02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用教材教”这个话题在我们教师的耳畔就没断过,直到今天。那么,何谓“用教材教”呢?结合个人的探索实践,我的理解是:“用教材教”就是以教材为凭借,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活,教聪明。“用教材教”,就是尽可能地让教学“增值”。
  “用教材教”,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依托教材这个平台,强化学生的言语能力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阅读教学中,为“读写结合”选择好结合点或切入点,进行写的训练,会使阅读教学大为增值。例:教完《新型玻璃》,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某种玻璃的身份写“自述”;读了《半截蜡烛》,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来个“续写”结尾;学完了《月光曲》,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为一篇短文添加适当的“联想”;品析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把词改编成课本剧;阅读完《白杨》,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依照文本中的“不管……不管……总是……”的句式仿写片段,如此等等。这些“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我们在研读文本时应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相应的教学流程的预设中,并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随机进行训练。我们应该坚信,当学生的潜能被激活以后,他们的语言积累与运用真的可以开出灿烂的“心灵之花”,结出纯洁的“心灵之果”。
  “用教材教”,我们要讲究“读”的有效拓展,即注重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教完《海底世界》,给学生留下这样两道题:1.我国的海与海岛——祖国有哪四大海?我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祖国有多少个岛屿,最大的岛是什么?最南端的岛礁叫什么?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我国海军有哪三大舰队?最现代化的舰艇是什么?国外水兵服衣领有三条白道,为什么中国解放军海军设计的衣领和袖口有四条白道?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设计一艘现代化的军舰(用图画表示)【说明:于先生要求学生任选一题,通过搜集资料形成文学材料,一周后全班交流。】这是与所学教材有关知识性和发散能力的拓展训练,这种拓展具有综合性,润物无声地再次将三维目标融于其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也必定再次受到一次无声的洗礼,得到一次“质”的升华。教材中,值得拓展或者说必须拓展的内容,套用著名小品演员宋丹丹的一句台词,“那是相当得多”,其首要发掘条件就是我们在教学之前要细细地研读好文本,整体把握教材,因“材”拓展。如,学了《草原》,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走近老舍;学了《独坐敬亭山》,我们可以引领学生研读李白及其诗词;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漫步外国文学作品花苑”;学了《鹿与狼的故事》,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走入“人与自然”,如此等等,其例枚不胜举。只要我们用心去研读教材,一定可以为“读”的拓展找准切入点,将教材之功效最大化,从而实现“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其终极目标就是持之以恒地,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具备这五个方面的教学品质。第一,能写一手好字。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写得字好,学生必然能潜移默化地从老师写的字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喜欢上写字,学会写字,懂得欣赏汉字之美。第二,会朗读。一个能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的老师,尤其是能把课文读活的老师,其课堂上必然充满蓬勃生气,富有情趣和灵性,而他的学生也必定能从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爱上语文。第三,善于解读教材,善于发现文本的独到之处。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资本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更高更广的阅读境界,悟出更多的语文奥妙,从而让学生迷上阅读。第四,善于写下水文。好的下水文,能促使学生在表情达意方面更具个性和文采,为其今后的“读”“写”之路铺设好一定的基础。第五,懂幽默,爱幽默。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味催化剂,是一个境界。有了幽默,课堂上师生才能真正融为一体,教学才会真正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才会变得轻松而愉悦,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在幽默创造的和谐氛围中得到充分释放和张扬,学生个体也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用教材教”,绝不是说不要教材,教材是凭借,是平台,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它到“示范”作用。换句话说,离开了教材的教学,其在本质上根本不是教学,而是“说教”,其带来的后果,无异于缘木求鱼,或越庖代俎。
  参考文献:
  [1]洪志明.基于新理念新教材的小学语文主体教学研究——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3):4-6.
  [2]卢芳文.小学语文课堂“用教材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上,下旬,2015(13).
  [3]程华.浅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J].中华素质教育, 2005.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要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及从中获得学习体验的重要性,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独特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公司融资、投资活动的一个延续,是将公司的税后收益在股东所得和内部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策略。   学术界研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将项目管理与团队管理结合起来即在项目运作中利用团队已成为现今企业的一个主要管理方式。在财富100强的公司中,几乎全部运用项目团队,然而在这其
【摘要】新教育课堂上倡导的是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在当前的课堂上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课堂上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并不想问,也不会问,或热闹或冷清地提了问题之后,还是回归到老师设定的问题上来,本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学经验,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 质疑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0-01  初中古诗文学习评价多是回忆式纸笔测验的模式,这种评价学习成效的方式存有片面性,学生虽能因记忆了具体信息而获得好成绩,但忽略了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也无法客观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改变考试评价带来的不足,应从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  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其中课堂的良好互动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的互动,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表现自己。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媒体中的立体图像表达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加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到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情境,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通过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多媒体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提升课堂实效性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 历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