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有趣有效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第九册中的《变色龙》一文是介绍动物的科普类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和捕食、变色的本领。怎样把这一类文章上得既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呢?
  
  一、抓住矛盾,引发兴趣
  
  在《变色龙》一文中,作者对变色龙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开始觉得它很迟钝,后来亲眼目睹了它捕食彩蝶的精彩表演,才发现变色龙其实很灵敏。抓住这一矛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例1]
  师:同学们,当大家兴致勃勃地端详完变色龙的尊容,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变色龙表现得很迟钝。
  师:此时他们担心的是什么?
  学生1:变色龙这么迟钝,它能捕到食物吗?
  学生2:它能逃脱得了天敌的追捕吗?
  师:其实就是担心它能不能生存下去。他们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学生1:有,书上写道:尽管我们对它大喊大叫,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学生2:我们一看见它就大叫,指手画脚地端详了它半天,说明它的听觉和视觉都不灵敏,这样的动物怎样活下去啊!
  师:那我们赶紧往下看看变色龙有什么生存绝招,好吗?
  通过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发现了文章中的矛盾点,思维和情感都被激发起来了:呀,它怎么生存啊?带着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和同情心,顺势进入课文变色龙“捕食”和“变色”两大本领的探究环节。
  
  
  二、品味语言,揣摩表达
  
  杨再隋教授强调“要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即:既要重视对课文情感、内容的感受理解,还要重视对课文表达方式的揣摩。这篇课文表达的特点非常鲜明,即:清晰、准确、生动。可以精选3个例子让学生感受揣摩,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1.品析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清晰性。
  由于作者第一次看到变色龙,所以把它从头到脚“端详”了一番。外形写细了,往往给人零乱繁琐的感觉,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层描述法”:先把变色龙分成全身、头部、身躯3部分。描述头部时着重抓住“眼睛”、“嘴巴”;描述身躯着重抓住“背”、“脚”、“尾”。这种方法层次清楚,化繁为简。教学时,先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细致描绘,再和文中的方法比较,体会作者表达的独具匠心。
  2.推敲介绍变色龙眼睛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性。
  作者在借中非工人的口介绍变色龙的眼睛时,分别用了“单独”、“分别”、“同时”这3个词语。别小看这3个普普通通的词,缺一不可。如果少了前两个,变色龙两只眼睛能单独工作的特点就没讲清;如果少了“同时”这个词,读者就会产生变色龙能同时锁定两个捕猎目标的误解。教学时,运用删减法,让学生读读去掉这些词语后,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从而领会表达准确的重要性。
  3.赏析描绘变色龙捕食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生动性。
  作者对变色龙捕食的一系列动作的描述非常生动,值得让学生细细品味欣赏。学生读相应段落。
  师:变色龙捕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又快又准。
  师: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生1:你看,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声来得特别快。都来不及捂耳朵。
  师:以生活中现象作比方,让人容易体会。
  学生2:还有“唰”,这声音也说明快。
  师:让人如闻其声。
  学生3:“刹那间”说明时间极短。
  师:把手当作变色龙的舌头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学生:(边做动作边体会)真是快如闪电,干脆利索呀!
  当真在这里预设了语言品味活动,就下足力气,让学生通过读、说、做动作,真真切切体会到语言表达的生动,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三、循序渐进,深化认识
  
  这是篇说明文,我们很容易把它上成知识加表达的课,就是上完后,学生收获的是一些有关变色龙的知识,以及作者怎样表达的一些方法。我觉得还不够。我认为在方法和过程层面,我们更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把变色龙放在自然界的大背景中,认识它是怎么去适应环境学会生存的,从而把握一切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生存本领这一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自然生物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材钻得深了,如何在课堂上去实现它呢?一定得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图文结合认识变色龙的身体特点。第二步抓住“变色龙这么迟钝,它能保护自己,捕到食物吗?”这个问题,展开对变色龙生存能力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变色龙能捕到食物,主要是能变色隐身和捕食能力强。而捕食能力强得益于它的舌头和眼睛长得很有特点:舌头特长且灵活迅捷;眼睛搜索范围大。且能形成立体感,判断与猎物之间的距离。至此学生认识到变色龙虽然行动迟缓,但它善于变色的皮肤能帮助它很好地隐藏自己,它的眼睛和舌头能帮它饮食无忧。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三步就是水到渠成了。请看:
  师:同学们,还记得变色龙的眼睛长什么样吗?
  学生:两眼突起。
  师:为什么长成这样呢?
  学生1(略作思考):哦,它要观察四面八方的东西,不突起就无法观察到这么大的范围,
  学生2(顿悟):老师,变色龙尾巴又细又长,可以缠住树枝,稳定自己。
  师:对,你真棒!特别是长舌头出击的时候。可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掉”啊。那它两只短脚不是没进化好吗?要有青蛙那两条健壮的腿多好呀!
  学生1:不行,变色龙是在树上活动,主要要能巴住树枝才行。
  学生2:变色龙有变色隐身这个绝技。爬慢点也可以生存。
  学生3:青蛙没有变色的本领,它只能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再说,它的舌头远远没有变色龙长,它只能用跳跃来弥补一下了。
  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逐渐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知识上升到规律。这才是引导学生学到了最有用的知识。
  
  四、读写结合,拓展研究
  
  上完课后,学生对课文还有许多疑问,如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变色龙真的这么迟钝吗?变色龙为什么全身冷冰冰的?这为课后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拓展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文中介绍变色龙外形特征、捕食和变色本领的知识,以及在解决问题时搜集的相关资料,用第一人称“我”的语气来给变色龙作自我介绍,注意把书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内化语言、加工语言的机会,又能把学生得到的课外新知识展示出来。
   (作者单位:金坛市河头中心小学,华罗庚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水是流动的,河床却是永恒的,如果我们是盐却不成,是血却不红,是刀却不锋利,那么我们该流向何方,死在何方,又何甘这河床呢!这样一段情真意切的话道出了武大人的心声。    武大追忆    送老素走的那个下午,老素像个神经质的孩子似的冲她经过的每一座建筑大声喊着告别武大,从樱园一直到校门口那块刻着校名的牌坊,而我走在几乎每日必经的老路上一直沉默,老素是我大学四年同住樱园二舍320寝室的同窗好友,我知道纵
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已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对于我们的教材,老师们已习惯了细读、精备。那么,对于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让阅读收益达到最高呢?本文就结合本人的实践操作案例来谈一点体会。    一、心驰神往的导读设计    1.做些“广告”。常用的办法是介绍这部作品获得了哪些国际大奖,拥有的读者数量,被译成了多少种不同国家的语言以及一些知名人士对这部作品的
吴晓峰 项复民  2009年年初。我们历时三个月,对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作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和思考作一介绍,以此抛砖引玉,共商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之策。    一、基本成绩和启示    自2005年起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教育强省”深化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扬州认真落实、具体部署,明确了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政府领导,扎实工作,成绩斐然,形成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目前。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已全面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围绕怎样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不少教育工作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些变化,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我们都在进行着尝试。而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处理好几对辩证关系,这对我们提高课程效率。切实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无益处。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语文十一册)叙述的是著名音乐家肖邦离开祖国,前往巴黎,至死不忘祖国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一个质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肖邦,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理解了文章重点内容,接受了肖邦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教学片断]    师:读了第一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这一段写肖邦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  师:语言很简洁,谁能把离开原因加进
近年来,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不再是大学里才有的事情了。越来越多的nativc spcakers(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正活跃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学一线。  “引进国外智力”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籍语言教师对促进我国语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但是,许多学校由于缺乏外籍教师聘请与使用的经验和相应的运行机制,盲目引进外籍教师或使用不当,造成了办学资金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作为
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光辉历程。30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这30年江苏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今后一个阶段的科学发展之路,对谱写江苏教育新的华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是江苏教育成就辉煌的30年。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江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素质教育
近来逛书店,偶遇一本题为《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的教育札记。其书第40页,附有这样的一张表格,作者解释道,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小学之三年级的课程表。这让人感觉很诧异,不禁发出疑问,这真的是课程表吗?表上既没有标示出星期儿,也没有标示出每节课起讫的时间,与我们印象中的课程表,或者说与我们学校中的课程表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啊。为了便于认识,笔者摘录了家乡某学校三年级(1)班2006-2007学年用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 复习课作为初中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目前对复习课以及案例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复习阶段的有效性不高. 文章以此为核心,基于检测数据的视角,做好数据的收集,摸索高效的阶段复习策略.  [关键词] 数据收集;阶段复习;初中数学;复习课
快乐日记不是我的首创,把它运用到我的课题研究中的灵感来自于偶然的发现。有一次在上网时。我无意中看到了快乐日记软件的下载广告。当时的我,正在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遇到了麻烦而犯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情发生的经过:    一、发现问题    我主持的课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一开始时,我把这项研究想得比较简单:先使用调查访问法,让研究对象把他们的苦恼说出来,再进行归纳整理、个案分析,提出一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