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交往能力是陪伴每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现如今的幼儿成长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孩子明显存在较多的孤僻性格,不敢于更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必须在小班的教育引导中,逐步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大与幼儿的交流沟通,进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小班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积极进行交往合作,才能建立起适当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社会交往意识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教师的直接教学,还是幼儿的游戏活动,都会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思想行为造成实际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幼兒最初的交往语言是从父母及教师的对话里领悟到的,面对平时生活中的教师对话,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学习教师的交流语言,并运用到自身的交流沟通中来。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奠基期,这个时候的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忽视,现阶段的小班幼儿交往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大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力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扎实的语言交流基础。
  一、小班幼儿交往存在的主要問题
  1.家庭对于子女的过分呵护
  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十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不会为难。并且家长对于幼儿的生活照顾程度十分高,切实地关注幼儿的各个生活行为。而且由于家长的忙碌,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更不会带他们进入公共场所去玩乐,这种状况使得幼儿与外界的交流大大降低,严重忽视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成长需要。此外,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导方式之一,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家庭父母交流的语言影响,不自觉地学会运用这些语言。而许多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语言上存在太多的纰漏,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成长,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2.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观念十分强烈,各个教学内容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因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幼儿阶段的孩子们,目前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从小班开始就被迫去报一些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类补习班和兴趣班上,缺乏业余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缺乏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较低。
  二、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策略
  1.科学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要想使幼儿进行融洽的交流沟通,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交往环境。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交流环境应该有两方面的定义:第一是指精神环境上的和谐,也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周围人群性格和语言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幼儿交流和谐氛围的打造,认真地关怀幼儿的生活问题,并逐步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尊重他们的内心思想,打造和谐的班集体交流氛围,使幼儿的生活氛围变得温暖,从而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提高交流意识。第二个方面是指物质环境的引导。幼儿的很多语言都形成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孩子们进入周围的公园进行游览,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创建一些有趣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享受生存环境趣味的基础上,能够与别人产生深切的交流和合作。
  2.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流用语和技能
  处于小班教育中的幼儿,内心十分渴望学习交往技能,如果教师无法在这一方面给予幼儿全方位的教育,很容易降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多地教授给幼儿一些简单便于理解的礼貌用语和动作,比如,挥挥手说再见,握握手说你好,这些技能虽然十分简单,但却是幼儿交往能力的起始,能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也应当积极采取一些健康完善的言语进行交流,便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体会,从而实质性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必须充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健全的引导作用,为幼儿创造较多的交流机会,同时要以各种各样的物质环境事物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促使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晴.随迁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兰州大学,2016.
  [2]马慧明.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在这段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使幼儿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不容忽视。  关键词:幼儿;阅读习惯;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首次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并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
“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不拘泥于模式,不迷信于模式,更不照搬他人的模式,教师必须把某些模式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内化、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教法。教学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
摘 要:结合当前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特征,对学前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供学前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创造力;培养  学前即为每个人创造力最为旺盛的阶段,也是发展创造力的基础性时期,所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笔者以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深入分析和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  一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缺乏环境氛围、教育与环境差、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本文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通常在电影行进中会对未发生的情节进行心理预期.一旦能预期准确了,不仅更容易与电影、与导演引起共鸣,还会自鸣得意.金基德导演似乎对于观众的这种心理十分了解,总是反
尝试理论认为:“儿童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也证明:学生的尝试活动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这是因为学生存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同时这种尝试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孩子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和紧密联系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有可能使孩子的尝试成功。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尝试问题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师是否能正确引导幼儿在尝
期刊
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育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实现普及发展应用的背景之下,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
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组激励教学模式已经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展开,成为课堂集体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在新课改下能够盛行,主要是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