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公寓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強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针对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引起我们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
1.公寓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基本空间
从学生的作息时间看,一天约7小时课堂学习,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宿舍成为学生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交流的基本空间和重要场所。在这个“私人空间”里,他们的思想、行为、情感都得以充分显示。因此,公寓是了解、掌握学生真实思想动态的有利场所,是思想政治工作相当重要的阵地。
2.公寓管理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日常教育的基本载体
学生公寓中人群密集,层次差异大,青年人又容易激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规范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从众心理和行为,讲求“哥们儿”义气,在理性自控等方面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公寓往往是学校的多事之地,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公寓是学校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
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外,为人处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更是学生大学学习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公寓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磨合最直接最密切,彼此各种言行习惯、思想观念相互交流、碰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服务、引导教育和后勤保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补充。如何利用学生公寓阵地引导同学们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风气,对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有重要导向功能。
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公寓的对策
面对严峻的挑战更需要我们思政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对策。
1.坚持与时俱进,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学生的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如果在实际思政工作中过于强调管理的有效性和实际力度,而忽视所采用方法、手段的合法性及对被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则可能使问题陷入僵局甚至不良的社会反映。在日常管理、公寓规章制度的制定、后勤服务保障等都相应地要想到有否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尽量体现维护学生正当权益的价值趋向。二是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在师生交往中,若思政工作者长期以“说教者”自居,则学生的不配合行为和抵触情绪也显而易见。公寓思政工作者要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增强师生交流的亲和力和教导工作的有效性,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能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投入到教育管理活动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三是树立人本主义观念。在学生思政工作进公寓中关键是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体现“管理即服务”思想。
在选用公寓管理员上多安排具有一定文化素养,身体素质较好,为人亲和力强,有管理能力,有爱心的人员,避免因管理员年纪过大、文化素质低、协调能力差、与学生交流成障碍而导致的学生反感。应当考虑每千人配备一位集“热心、细心、爱心”于一身的专职学生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起居、公寓卫生纪律、公共意识文明道德培养、健康饮食、体育保健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改善公寓区及学生寝室的基础设施,使学生在公寓区也能接收到丰富的社会信息,生活于此既安全舒适又充实有为。若此,学生对学校增强了归宿感和认同感,则很多生活矛盾易于消除,思想工作也更利于变通。
2.加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是建立“思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三支队伍齐抓共管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信息网络,提高各类问题处理效率。辅导员深入学生寝室,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交流、帮教、各类矛盾协调工作,及时将公寓情况反馈给有关领导;要求班主任“每周进公寓”,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学习和思想指导,两周一小会;学生干部是学校公寓管理中发挥“三自”的生力军及信息把握最灵敏最深入的触角。二是公寓思政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确保思政工作进公寓发挥有效作用。公寓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进公寓的重要性,克服畏难情绪深入学生当中,灵敏地把握公寓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工作有的放矢,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预防发生突发事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倾听学生真实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挚友,使思政工作更具实效。三是学校要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后续培训。注重思政队伍在校内、校际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工作研讨,重视队伍的继续教育,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四是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公寓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并确保队伍的稳定。一要关心公寓思政工作者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对学校有归属感;二要探讨、开拓思政工作者的出路问题,如在今后转岗、升学问题上应有相应政策倾斜,并提高公寓思政辅导员的待遇,以提高公寓思政工作的长远吸引力和短期吸引力。三要加强对公寓思政工作者队伍的管理,在起初即签订三年、五年期的岗位合同,避免人心涣散,确保队伍稳定,并以期限来确定工作补贴,正如银行定期存款一样,期限不同,利率也不一;对现有队伍建立例会、考核、巡视、值班等制度,要求辅导员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确保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思政工作者的责任感。
3.抓党建促思政,构建公寓积极文化氛围
目前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在70%以上,这是一支既有号召力又易于调动的先进队伍。“党建促思政”,即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队伍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动性和同辈心理,以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大局观念等的培养教育,深入开展“示范寝室”和“示范标兵”评比建设,营造氛围,发挥先进队伍在思政教育和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功能和模范作用。“学生党建进公寓”为提高学校党团组织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望和先进性构筑了重要载体,而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文明习惯、自我激励、道德水平、政治思想意识及公寓文化建设渗透力度和覆盖面等方面也有巨大作用。“抓党建促思政”在管理上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以树先进、促先进带动集体走向积极、先进。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育人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学生公寓区高品位的校园精神和育人氛围,能有效实现“注意力转移”,确保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学生可以有2/3的时间在生活区度过,如果这个时间里学生是感到沉闷、无聊的,那就有可能出疙哩疙瘩的小岔子或消极行为。要充分开展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能拓展能力、训练思维和能修身育人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宣传阵地的开发,创办学生刊物、充分开辟和运用公寓区的宣传栏、阅报栏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明修身、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保健、健康饮食、寝室文化建设、各类安全问题的宣传指导,推荐社会焦点、法律咨询精品文章,避免学生“坐井观天”、信息闭塞地盲目度日;可以把宿舍建设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把宿舍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他们在健康、融洽的文化氛围中充实地度过校园生活。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性的情绪冲突都会有缓减。
5.完善公寓区学生管理,建立学生行为档案数据库
学生行为档案数据库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材料、在校期间的奖惩记录、个性特长、参加活动情况、德育考核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见机挖掘学生潜能;德育考核包含学生在公寓内的卫生、纪律、文明道德行为等。学生在公寓区的德育考评结果将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推荐入党团组织的重要依据之一。牢固把握学生珍惜荣誉、谋求发展的特性,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既注重公共意识又培养自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挖掘个体主动性,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6.重视安全工作,推进治安保卫进公寓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教育需要常抓不懈。学生公寓区已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段,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校园安全事件,偷窃、校园打架、火灾等基本集中在学生公寓区。学生公寓区的安全工作做好了,则学校的安全也基本有了保障。除了落实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外,学校应主动与地方消防中队、刑侦中队、公安派出所、交警大队保持良好关系,经常性地邀请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学校还要积极配合治安、卫生、文化、城管等部门做好学生公寓及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政工作者需深入学生之中,建立秘密安全信息网络以畅通信息渠道;学生自律组织还可以成立“校园110”“学生安全自治队”等组织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汇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強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针对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引起我们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
1.公寓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基本空间
从学生的作息时间看,一天约7小时课堂学习,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宿舍成为学生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交流的基本空间和重要场所。在这个“私人空间”里,他们的思想、行为、情感都得以充分显示。因此,公寓是了解、掌握学生真实思想动态的有利场所,是思想政治工作相当重要的阵地。
2.公寓管理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日常教育的基本载体
学生公寓中人群密集,层次差异大,青年人又容易激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规范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从众心理和行为,讲求“哥们儿”义气,在理性自控等方面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公寓往往是学校的多事之地,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公寓是学校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
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外,为人处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更是学生大学学习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公寓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磨合最直接最密切,彼此各种言行习惯、思想观念相互交流、碰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服务、引导教育和后勤保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补充。如何利用学生公寓阵地引导同学们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风气,对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有重要导向功能。
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公寓的对策
面对严峻的挑战更需要我们思政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对策。
1.坚持与时俱进,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学生的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如果在实际思政工作中过于强调管理的有效性和实际力度,而忽视所采用方法、手段的合法性及对被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则可能使问题陷入僵局甚至不良的社会反映。在日常管理、公寓规章制度的制定、后勤服务保障等都相应地要想到有否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尽量体现维护学生正当权益的价值趋向。二是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在师生交往中,若思政工作者长期以“说教者”自居,则学生的不配合行为和抵触情绪也显而易见。公寓思政工作者要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增强师生交流的亲和力和教导工作的有效性,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能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投入到教育管理活动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三是树立人本主义观念。在学生思政工作进公寓中关键是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体现“管理即服务”思想。
在选用公寓管理员上多安排具有一定文化素养,身体素质较好,为人亲和力强,有管理能力,有爱心的人员,避免因管理员年纪过大、文化素质低、协调能力差、与学生交流成障碍而导致的学生反感。应当考虑每千人配备一位集“热心、细心、爱心”于一身的专职学生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起居、公寓卫生纪律、公共意识文明道德培养、健康饮食、体育保健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改善公寓区及学生寝室的基础设施,使学生在公寓区也能接收到丰富的社会信息,生活于此既安全舒适又充实有为。若此,学生对学校增强了归宿感和认同感,则很多生活矛盾易于消除,思想工作也更利于变通。
2.加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是建立“思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三支队伍齐抓共管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信息网络,提高各类问题处理效率。辅导员深入学生寝室,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交流、帮教、各类矛盾协调工作,及时将公寓情况反馈给有关领导;要求班主任“每周进公寓”,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学习和思想指导,两周一小会;学生干部是学校公寓管理中发挥“三自”的生力军及信息把握最灵敏最深入的触角。二是公寓思政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确保思政工作进公寓发挥有效作用。公寓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进公寓的重要性,克服畏难情绪深入学生当中,灵敏地把握公寓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工作有的放矢,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预防发生突发事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倾听学生真实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挚友,使思政工作更具实效。三是学校要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后续培训。注重思政队伍在校内、校际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工作研讨,重视队伍的继续教育,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四是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公寓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并确保队伍的稳定。一要关心公寓思政工作者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对学校有归属感;二要探讨、开拓思政工作者的出路问题,如在今后转岗、升学问题上应有相应政策倾斜,并提高公寓思政辅导员的待遇,以提高公寓思政工作的长远吸引力和短期吸引力。三要加强对公寓思政工作者队伍的管理,在起初即签订三年、五年期的岗位合同,避免人心涣散,确保队伍稳定,并以期限来确定工作补贴,正如银行定期存款一样,期限不同,利率也不一;对现有队伍建立例会、考核、巡视、值班等制度,要求辅导员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确保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思政工作者的责任感。
3.抓党建促思政,构建公寓积极文化氛围
目前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在70%以上,这是一支既有号召力又易于调动的先进队伍。“党建促思政”,即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队伍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动性和同辈心理,以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大局观念等的培养教育,深入开展“示范寝室”和“示范标兵”评比建设,营造氛围,发挥先进队伍在思政教育和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功能和模范作用。“学生党建进公寓”为提高学校党团组织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望和先进性构筑了重要载体,而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文明习惯、自我激励、道德水平、政治思想意识及公寓文化建设渗透力度和覆盖面等方面也有巨大作用。“抓党建促思政”在管理上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以树先进、促先进带动集体走向积极、先进。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育人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学生公寓区高品位的校园精神和育人氛围,能有效实现“注意力转移”,确保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学生可以有2/3的时间在生活区度过,如果这个时间里学生是感到沉闷、无聊的,那就有可能出疙哩疙瘩的小岔子或消极行为。要充分开展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能拓展能力、训练思维和能修身育人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宣传阵地的开发,创办学生刊物、充分开辟和运用公寓区的宣传栏、阅报栏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明修身、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保健、健康饮食、寝室文化建设、各类安全问题的宣传指导,推荐社会焦点、法律咨询精品文章,避免学生“坐井观天”、信息闭塞地盲目度日;可以把宿舍建设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把宿舍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他们在健康、融洽的文化氛围中充实地度过校园生活。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性的情绪冲突都会有缓减。
5.完善公寓区学生管理,建立学生行为档案数据库
学生行为档案数据库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材料、在校期间的奖惩记录、个性特长、参加活动情况、德育考核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见机挖掘学生潜能;德育考核包含学生在公寓内的卫生、纪律、文明道德行为等。学生在公寓区的德育考评结果将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推荐入党团组织的重要依据之一。牢固把握学生珍惜荣誉、谋求发展的特性,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既注重公共意识又培养自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挖掘个体主动性,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6.重视安全工作,推进治安保卫进公寓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教育需要常抓不懈。学生公寓区已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段,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校园安全事件,偷窃、校园打架、火灾等基本集中在学生公寓区。学生公寓区的安全工作做好了,则学校的安全也基本有了保障。除了落实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外,学校应主动与地方消防中队、刑侦中队、公安派出所、交警大队保持良好关系,经常性地邀请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学校还要积极配合治安、卫生、文化、城管等部门做好学生公寓及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政工作者需深入学生之中,建立秘密安全信息网络以畅通信息渠道;学生自律组织还可以成立“校园110”“学生安全自治队”等组织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