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使党建工作更好地突出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科学性、有效性,成为当前国企党建工作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弱化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已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党的主要作用已经逐渐由参与企业的具体事务向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纪律检查方面进行监督与建议转变。在这种模式下,相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来说,党建工作务虚的成分较多,这样使一些员工忽视了党在中心工作中的关键性地位,形成了“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观念,主观上影响了国企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党务、政工队伍层次不齐,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组成员往往也由企业行政领导兼任,从组织配置上来说,一定程度能够保证党组织对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参与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党组织民主决策与党员参与的作用却没有得到体现,这样导致企业政工队伍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一些专业党务人员只埋头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重点、企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开展工作时遇到较大阻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新形势的要求。
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
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扣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新思路, 拓展内容,改进方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坚强的保证。
(一)切实坚持两个原则,理顺党建工作关系
坚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所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保证,在工作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偏离这“两个原则”。
第一,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企业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显得非常迫切,而现实中实施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还有不少障碍,如决策制度和监督机制不规范等,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决策者的政治和理论素质,完善决策机制,把决策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我们单位领导班子始终把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发展放在第一位,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着眼大局、求同存异,坚持做到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抓工作一盘棋,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同时,始终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党委民主决策的质量,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依靠职工群众,认真执行党务企务公开和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作用,使班子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核心。
第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我们单位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按照“健全制度,严格程序,强化监督,量化考核”的思路,从“德、能、绩、廉、勤”五个方面,切实把紧干部入口关,把好选人用人关,使一批“有道德、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四有”员工走上管理岗位,挑起工作大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严格选拔任用程序,规范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单位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规定》,坚持选拔任用干部原则,按照推荐,酝酿,提名,考察,拟任,公示严格执行,坚决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记录完整,考察材料齐全、规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运行过程。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职工对干部管理监督的参与机制,大力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真正把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干部道德考核。着力构建“品德高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做善成”的干部评价体系,使“德”成为选拔、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每年我们单位都要对中层领导干部开展德的专项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创新,构筑新型党建工作机制
新时期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所有制结构、领导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构筑新的党建工作机制刻不容缓。
第一,要着眼于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党政一体化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转变。要在企业改革中讲实效,从制定工作规则和管理办法入手,将考核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定期、定性、定量考核。我们单位深化推进企业党政一体化管理,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年初,围绕今年的党政重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党委《年度计划书》,并将年度重点工作合理分解到月;每月结合当月的生产经营任务,研究制定出党委《月度任务书》和《绩效评价表》,确保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位,党委重点工作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办公室每月对重点工作进行追踪落实,确保每项工作按时完成,实现闭合;每季度党务、经营、环境、生产运行四个评价组,从党建工作及经营任务、环境建设、安全管理、文明优质服务完成进展情况等方面,对全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到重点工作的动态信息,并下发《整改反馈表》指出存在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有效促进了企业党政工作的全面落实和闭合。
第二,要着眼于企业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快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企业党建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打破陈规陋习的影响,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着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格局。比如:在党建工作创新方面,我们单位把行政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把行政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点,使党政目标同向,一体化推进。其中供水工区支部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用水质量,以“关注健康,从水开始”为创新点,适应市场需求,上马纳滤水灌装系统,在各小区建立了健康水站,目前用户已达900余户。
第三,要着眼于建塑国有企业特色文化,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有企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用企业文化凝心聚力,促进党政工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目前我单位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增强发展软实力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单位积极探索以6S考核为基础的薪酬分配制度,重点解决内部市场化管理单位的6S管理以分计资问题,并在确定的供水工区、供暖工区、供电供气、供气工区、净化水厂等内部改革试点单位中,正式推行以分计资薪酬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还通过开展员工话与画、规范员工服务礼仪及推行理念宣传季、行为规范季、物质推广季、审核改进季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文化季”活动,营造了独具后勤特色的文化氛围,使后勤发展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党建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发挥好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建塑特色企业文化,才能赋予新时期国企党建新的生命力,更高更快的发展企业,凝聚企业,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弱化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已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党的主要作用已经逐渐由参与企业的具体事务向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纪律检查方面进行监督与建议转变。在这种模式下,相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来说,党建工作务虚的成分较多,这样使一些员工忽视了党在中心工作中的关键性地位,形成了“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观念,主观上影响了国企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党务、政工队伍层次不齐,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组成员往往也由企业行政领导兼任,从组织配置上来说,一定程度能够保证党组织对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参与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党组织民主决策与党员参与的作用却没有得到体现,这样导致企业政工队伍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一些专业党务人员只埋头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重点、企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在开展工作时遇到较大阻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新形势的要求。
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
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扣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更新思路, 拓展内容,改进方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坚强的保证。
(一)切实坚持两个原则,理顺党建工作关系
坚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所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保证,在工作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偏离这“两个原则”。
第一,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企业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显得非常迫切,而现实中实施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还有不少障碍,如决策制度和监督机制不规范等,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决策者的政治和理论素质,完善决策机制,把决策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我们单位领导班子始终把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发展放在第一位,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着眼大局、求同存异,坚持做到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抓工作一盘棋,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同时,始终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党委民主决策的质量,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依靠职工群众,认真执行党务企务公开和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作用,使班子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核心。
第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我们单位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按照“健全制度,严格程序,强化监督,量化考核”的思路,从“德、能、绩、廉、勤”五个方面,切实把紧干部入口关,把好选人用人关,使一批“有道德、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四有”员工走上管理岗位,挑起工作大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严格选拔任用程序,规范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单位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规定》,坚持选拔任用干部原则,按照推荐,酝酿,提名,考察,拟任,公示严格执行,坚决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记录完整,考察材料齐全、规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运行过程。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职工对干部管理监督的参与机制,大力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真正把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干部道德考核。着力构建“品德高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做善成”的干部评价体系,使“德”成为选拔、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每年我们单位都要对中层领导干部开展德的专项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创新,构筑新型党建工作机制
新时期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所有制结构、领导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构筑新的党建工作机制刻不容缓。
第一,要着眼于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党政一体化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转变。要在企业改革中讲实效,从制定工作规则和管理办法入手,将考核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定期、定性、定量考核。我们单位深化推进企业党政一体化管理,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年初,围绕今年的党政重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党委《年度计划书》,并将年度重点工作合理分解到月;每月结合当月的生产经营任务,研究制定出党委《月度任务书》和《绩效评价表》,确保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位,党委重点工作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办公室每月对重点工作进行追踪落实,确保每项工作按时完成,实现闭合;每季度党务、经营、环境、生产运行四个评价组,从党建工作及经营任务、环境建设、安全管理、文明优质服务完成进展情况等方面,对全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到重点工作的动态信息,并下发《整改反馈表》指出存在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有效促进了企业党政工作的全面落实和闭合。
第二,要着眼于企业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快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企业党建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打破陈规陋习的影响,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着力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新格局。比如:在党建工作创新方面,我们单位把行政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把行政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点,使党政目标同向,一体化推进。其中供水工区支部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用水质量,以“关注健康,从水开始”为创新点,适应市场需求,上马纳滤水灌装系统,在各小区建立了健康水站,目前用户已达900余户。
第三,要着眼于建塑国有企业特色文化,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有企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用企业文化凝心聚力,促进党政工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目前我单位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增强发展软实力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单位积极探索以6S考核为基础的薪酬分配制度,重点解决内部市场化管理单位的6S管理以分计资问题,并在确定的供水工区、供暖工区、供电供气、供气工区、净化水厂等内部改革试点单位中,正式推行以分计资薪酬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还通过开展员工话与画、规范员工服务礼仪及推行理念宣传季、行为规范季、物质推广季、审核改进季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文化季”活动,营造了独具后勤特色的文化氛围,使后勤发展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党建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发挥好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建塑特色企业文化,才能赋予新时期国企党建新的生命力,更高更快的发展企业,凝聚企业,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