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的听说课教学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占着绝对的比例,特别是在初一和初二阶段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必须上好听说课。上好听说课课前设计是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当精心设计,把课堂上的各个环节设计的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防止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嘻嘻哈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听说课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标准。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的提高目标;语言知识的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的提高目标,同时还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二.合理设计听说课的时间分配
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都是值得我们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估算,设计。避免以前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前松后紧的问题。
三.活动设计应注意问题
(一) 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
1 . 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可能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2 .听前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 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二)听中活动设计:
1. 听中活动的目的:
听中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的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创造有效的听力理解环节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2. 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
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降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3. 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1 )泛听、精听相结合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听就是听懂语料的主旨即可。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逐步提高迅速获取所听信息的能力。
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目的是训练听的基本功,通过听掌握部分常用词和常用句型。对于短的段落,可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个句子,并能重复其中的重点句。对于长的听力材料采取精听其中一部分,要做到量小质高,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 ) 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听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 如教师布置完某一任务时,反问学生: What did I ask you to do ? 等等。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强调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
4. 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听说课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
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
4)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学生需要设计不同的听力问题
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常用的听力理解活动。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 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可以回答出一些内容。 如果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2 )设计有效性听力活动
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要边设计,边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最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听后活动设计
1. 听后活动的目的
1 )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听后就需要进一步感知和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形成新的输出能力;学生进一步感知、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也就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听后活动形式
听后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做到形式多样,力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听读训练
听后跟读,模仿,朗读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模仿录音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悟力和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输出的能力。
2 )新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操练
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带有重点语言结构的句子记录下来,总结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口、笔头操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语言结构的用法。
3 )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
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听后复述;概述所听内容;将对话形式的听力课文对话变成小短文;学生做角色表演;听后就主题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等。
4 )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以发现学生听力方面的进步和问题,使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听力中应注重哪些方面;为教师的听力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
四. 听说课作业設计
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 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由于青少年喜欢听、唱歌曲 , 因此 , 英语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
很具灵活性的作业,教师很难检查和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家长签字协助监督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日 10分钟听、读(或把自己读的录音),内容是课文,或是课外内容,这些听说作业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并高效完成每一节英语课的教学任务,我们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标准。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的提高目标;语言知识的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的提高目标,同时还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二.合理设计听说课的时间分配
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都是值得我们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估算,设计。避免以前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前松后紧的问题。
三.活动设计应注意问题
(一) 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
1 . 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可能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2 .听前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 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二)听中活动设计:
1. 听中活动的目的:
听中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的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创造有效的听力理解环节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2. 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
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降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3. 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1 )泛听、精听相结合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听就是听懂语料的主旨即可。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逐步提高迅速获取所听信息的能力。
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目的是训练听的基本功,通过听掌握部分常用词和常用句型。对于短的段落,可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个句子,并能重复其中的重点句。对于长的听力材料采取精听其中一部分,要做到量小质高,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 ) 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听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 如教师布置完某一任务时,反问学生: What did I ask you to do ? 等等。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强调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
4. 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听说课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
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
4)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学生需要设计不同的听力问题
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常用的听力理解活动。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 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可以回答出一些内容。 如果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2 )设计有效性听力活动
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要边设计,边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最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听后活动设计
1. 听后活动的目的
1 )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听后就需要进一步感知和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形成新的输出能力;学生进一步感知、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也就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听后活动形式
听后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做到形式多样,力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听读训练
听后跟读,模仿,朗读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模仿录音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悟力和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输出的能力。
2 )新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操练
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带有重点语言结构的句子记录下来,总结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口、笔头操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语言结构的用法。
3 )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
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听后复述;概述所听内容;将对话形式的听力课文对话变成小短文;学生做角色表演;听后就主题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等。
4 )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以发现学生听力方面的进步和问题,使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听力中应注重哪些方面;为教师的听力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
四. 听说课作业設计
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 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由于青少年喜欢听、唱歌曲 , 因此 , 英语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
很具灵活性的作业,教师很难检查和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家长签字协助监督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日 10分钟听、读(或把自己读的录音),内容是课文,或是课外内容,这些听说作业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并高效完成每一节英语课的教学任务,我们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