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影像的建设项目扰动面积自动提取

来源 :人民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基于遥感影像对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的快速有效提取,以输变电工程为例,利用国产高分系列卫星GF-2和GF-1的遥感影像产品和输变电杆塔点位先验信息,结合Otsu阈值分割技术和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出扰动面积的自动提取算法,并开发了水土保持目标监测系统。选择榆横—潍坊等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沿线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平原、山区和丘陵区分别选择8、9、7个塔基施工区,进行扰动面积的自动提取,并与传统影像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面向对象法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开发的水土保持目标监测
其他文献
摘 要:水资源安全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研究水资源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效、水质3个方面对2019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級市进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每个方面选取3个代表性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指标权重计算水资源安全综合指数,从而得出每个地市的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河南省引黄受水区鹤壁为“不安全
摘 要:冰封期水體中营养盐等环境因子随水体结冰而发生迁移,其分布状态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会发生改变。采用聚类分析、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2018年1月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共有6门38属69种,其中硅藻和绿藻数量最多,其次是蓝藻;乌梁素海冰封期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279万个/L,浮游植物密度整体趋于稳定;浮游植物在空间
【特稿】  編者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汪安南撰写了《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努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
摘 要:堆石料是一种重要的土石坝筑坝材料,其湿化变形对土石坝安全运行的影响较为显著。着重梳理总结了堆石料湿化变形特性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湿化试验仪器主要有固结仪、三轴仪及平面应变仪;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单线法和双线法;堆石料湿化变形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堆石料湿化变形模型主要包括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分析,认为在降雨入渗引起的堆石料湿化变形及湿化稳定标准选取等方面还
摘 要:选取青海省黄河重点流域2010—2020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法和Gibbs图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探讨了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呈弱碱性;地表水TDS为202~822 mg/L,平均值为388 mg/L,除个别地区为较高矿化度外,多数地区属于较低和中等矿化度;地下水TDS为122~1 960 mg/L,平均值为
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对于机组的安全运行而言至关重要。从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的可靠性出发,对危急遮断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危急遮断系统中PLC组件的供电方式及危急遮断逻辑储存方式,结合电厂实例,提出了优化方案。分析研究结果对同类型危急遮断系统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摘 要:首次在水电工程中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法的双机逐级增加负荷随程反演分析预测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现场“一管双机”甩负荷试验。该方法在历次甩负荷试验实测数据基础上提取均值压力和脉动压力,通过均值压力与过渡过程计算值对比得到计算误差,进而对下一级甩负荷过渡过程计算值进行修正,叠加压力脉动极值后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同时结合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对甩负荷过渡过程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叶片为透平的核心部件,其气动性能直接影响透平的整体效率,叶片表面粗糙度的水平会影响透平级压力,导致叶型损失发生变化。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某冲动式和反动式机组各4级透平级进行分析,考虑反动度、载荷分布以及旋转等多种因素,研究表面粗糙度变化对透平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CFD数值研究表明:叶型损失变化曲线的斜率随透平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增大逐渐变小;不同反动度的透平叶片受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冲动式叶片相对反动式叶片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吸力面上的粗糙度对气动性能的影响明显大于压力面粗糙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在反
水利工程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有益于民生的重要工程.大多数水利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
期刊
采用稳态红外法试验测量了透平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气膜孔后冷却效率的分布,分析了吹风比对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处单排孔后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吸力面孔排1下游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降低;孔排2出口附近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远离孔下游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加。压力面孔排1出口附近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减小,远离孔下游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加;孔排2下游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燃气轮机透平叶片气膜冷却结构设计和冷却空气流量的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