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历史漫画是漫画的一种。历史漫画指的是所反映的内容与历史相关的、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历史现象和事件的漫画。它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哲理思考,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共六册)中精选了颇多历史漫画,以呼应课本重难点内容。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编印的《义务教育课程-阳光学业评价丛书·历史》中选配了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36幅,充分说明了历史漫画在历史教学中受到重视的程度及其重大价值与功能。
一、历史漫画的特点
1.广泛性。历史漫画材料可以取自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但同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又会创作出不同的历史漫画,因此广泛的历史漫画材料创造出了不可计数的历史漫画。历史漫画还可以打破常规,将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较,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灵活的创作。历史漫画比文字材料在传播上也更快更广,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感受到漫画的魔力。
2.时代性。历史漫画是对当时所处时代的反映,它一定会受到现实漫画创作手法和历史时代特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和阶级属性不同,艺术家在漫画的创作过程中也会掺入不同的主观倾向,这就使历史漫画具有了阶级性和主观性。
3.直观性。过多的文字描述会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感觉枯燥乏味,而历史漫画往往以简单的线条勾勒、简洁的文字介绍构成,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直观、清晰、明了地让学生明白所要说明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发挥其直观的独特作用。
4.趣味性。历史漫画具有诙谐、讽刺、生动等特点,把历史用夸张、幽默的图像表现出来,让人们在欢笑和玩味中品评历史,把乏味陈旧的历史知识趣味化地展现出来,增加了历史的活泼性和生动性,带来身心愉悦及美妙的艺术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5.知识性。历史漫画是对一段特定时期历史的反映,一幅简单的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它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现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而且可以揭示其隐藏的深刻含义,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真正实现寓学于乐的历史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漫画教学的运用原则
漫画是一种特殊而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实施中还是应该注意一些原则,合理利用、精心组织,使漫画材料更好地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漫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科学性。历史漫画是一种示意性图像,不是直接来源于客观现实,也不能表现实在的事物,仅仅是表现历史漫画创作者的一种认识、看法与观点。课堂教学时,不可以用历史漫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主要用于抽象与具体、求同与求异、发散与聚合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适切性。历史漫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繁简恰当、难易适中,能够恰当地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会使教学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是与所学内容相脱离的漫画,会使学生不能深刻领悟知识的丰富内涵。教师要对选择或设计的漫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类观察,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觉悟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要全面充分理解新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要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如新授课时,选用的漫画应该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还留有利于设问、探究的余地。反馈复习时,选用的历史漫畫应该尽可能包含已学历史知识的有效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历史漫画选材不仅要符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还要适应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漫画材料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教师和学生都是使用者,只是所处角度不同。那么在选择漫画材料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认知水平及可能的课堂反应,要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教学特色、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历史漫画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漫画探究的主体,充分利用他们自身已经具备的各种素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平等、理解、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使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潜能。这要求教师始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切实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念。
4.开放性。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课标也提倡在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历史漫画多姿多彩、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并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个历史题材,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组合信息、描绘画面、抒发感想,而对于同一幅历史漫画,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会获取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解读,产生丰富的联想。在运用历史漫画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没必要一刀切,只要言之成理,就允许各执一词,允许百花齐放,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火花。
三、历史漫画的教学功能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漫画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来开展学习,因为漫画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历史课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效果,实现以画记史、寓史于画、观画学史、史话结合的效果,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历史的发展规律。学生可以通过漫画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漫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在历史教材中,文字具有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初中生来说,不可避免地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历史漫画材料以图画的方式诉说历史,把对某种历史的理解隐藏在漫画图片中,并且隐含一定的哲理和观点。漫画材料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讽刺幽默性,把抽象、苍白的历史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活泼、幽默的内容带给学生无尽的遐想空间,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立即鲜活、饱满起来,很容易诱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页有一幅漫画《“大跃进时期”的壁画》,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再指导阅读漫画左上角的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图文思考漫画所反映的“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问题实质。学生在欣赏漫画的过程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2.增强历史文本的直观感受。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图片可以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增加历史教学的直观形象性。美国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干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漫画传达信息的速度比语言文字要迅速得多。漫画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视觉史料,它以夸张的图片表现形式带来感官的刺激,比普通的视觉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学生接受历史漫画信息比接受文字信息时间更短、速度更快。要理解语言文字,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否则将影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历史漫画是一种直观教学,将历史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形象、更直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9页的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漫画中锦衣华服的教士和贵族骑在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农民身上,鸽和鸟正在吃农民的庄稼,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靠着一把锄头支撑着身子,表现出了法国封建等级制度下农民的深重灾难。这幅漫画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3.催化历史情感养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情感。历史教学的许多内容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学生只有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才会喜欢它、感受它、理解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一项教学任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如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8页的《内战烽火》“重庆谈判”子目时,可以选取华君武先生创作的历史漫画《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拿着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羊头之虚,卖“内战”狗肉之实。学生观察漫画后提问:漫画中的人物代表谁?他在做什么?为了磨好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能判断他的真实意图吗?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层层递进的设问又使学生在提取漫画信息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历史问题,从而使学生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歌颂国共谈判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养成学生丰富的历史情感。
4.促进历史思维提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历史思維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历史漫画,探究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86页的《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上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谁会赢?谁会输?其中一个人的头上为何会冒汗?这两个人的屁股底下分别坐着什么?为什么会有导线和按钮?这些导线和按钮会有什么作用?他们为什么较量?他们究竟在较量什么?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作者的寓意是什么?讽刺了什么?这跟我们的历史学习有什么关系?揭示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带着这样一系列的疑问和好奇,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并试图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揭示其中的奥秘。
5.深化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表象的形成有很多途径,但仅仅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与教材文字的叙述,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历史观。如果能结合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直观幽默的历史漫画,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和教材语言文字叙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想象,在头脑中再造过去的历史场景、历史画面等历史形象,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使距离学生遥远的历史不再是乏味的符号和陌生的过去,而成为生动的信息与深刻的内涵。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9页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中,有一幅20世纪的漫画:一名清朝官员手中拿着写有“乱事肃清”的上谕,脚下附近野草丛生,却是星火燎原之势,火焰之上写有“钦廉”(指1908年孙中山派人发动的钦州、廉州起义)二字,野草之上文字为“野火烧不尽”。要求学生看图分析,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教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上谕”“乱事肃清”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武昌起义”子目,同时观察漫画,相互议一议,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得出它的寓意: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尽,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样就将漫画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了。
从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历史课堂漫画教学可以激发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一、历史漫画的特点
1.广泛性。历史漫画材料可以取自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但同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又会创作出不同的历史漫画,因此广泛的历史漫画材料创造出了不可计数的历史漫画。历史漫画还可以打破常规,将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较,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灵活的创作。历史漫画比文字材料在传播上也更快更广,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感受到漫画的魔力。
2.时代性。历史漫画是对当时所处时代的反映,它一定会受到现实漫画创作手法和历史时代特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和阶级属性不同,艺术家在漫画的创作过程中也会掺入不同的主观倾向,这就使历史漫画具有了阶级性和主观性。
3.直观性。过多的文字描述会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感觉枯燥乏味,而历史漫画往往以简单的线条勾勒、简洁的文字介绍构成,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直观、清晰、明了地让学生明白所要说明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发挥其直观的独特作用。
4.趣味性。历史漫画具有诙谐、讽刺、生动等特点,把历史用夸张、幽默的图像表现出来,让人们在欢笑和玩味中品评历史,把乏味陈旧的历史知识趣味化地展现出来,增加了历史的活泼性和生动性,带来身心愉悦及美妙的艺术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5.知识性。历史漫画是对一段特定时期历史的反映,一幅简单的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它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现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而且可以揭示其隐藏的深刻含义,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真正实现寓学于乐的历史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漫画教学的运用原则
漫画是一种特殊而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实施中还是应该注意一些原则,合理利用、精心组织,使漫画材料更好地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漫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科学性。历史漫画是一种示意性图像,不是直接来源于客观现实,也不能表现实在的事物,仅仅是表现历史漫画创作者的一种认识、看法与观点。课堂教学时,不可以用历史漫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主要用于抽象与具体、求同与求异、发散与聚合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适切性。历史漫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繁简恰当、难易适中,能够恰当地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会使教学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是与所学内容相脱离的漫画,会使学生不能深刻领悟知识的丰富内涵。教师要对选择或设计的漫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类观察,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觉悟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要全面充分理解新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要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如新授课时,选用的漫画应该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还留有利于设问、探究的余地。反馈复习时,选用的历史漫畫应该尽可能包含已学历史知识的有效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历史漫画选材不仅要符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还要适应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漫画材料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教师和学生都是使用者,只是所处角度不同。那么在选择漫画材料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认知水平及可能的课堂反应,要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教学特色、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历史漫画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漫画探究的主体,充分利用他们自身已经具备的各种素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平等、理解、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使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潜能。这要求教师始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切实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念。
4.开放性。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课标也提倡在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历史漫画多姿多彩、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并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个历史题材,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组合信息、描绘画面、抒发感想,而对于同一幅历史漫画,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会获取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解读,产生丰富的联想。在运用历史漫画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没必要一刀切,只要言之成理,就允许各执一词,允许百花齐放,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火花。
三、历史漫画的教学功能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漫画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来开展学习,因为漫画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历史课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效果,实现以画记史、寓史于画、观画学史、史话结合的效果,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历史的发展规律。学生可以通过漫画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漫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在历史教材中,文字具有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初中生来说,不可避免地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历史漫画材料以图画的方式诉说历史,把对某种历史的理解隐藏在漫画图片中,并且隐含一定的哲理和观点。漫画材料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讽刺幽默性,把抽象、苍白的历史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活泼、幽默的内容带给学生无尽的遐想空间,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立即鲜活、饱满起来,很容易诱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8页有一幅漫画《“大跃进时期”的壁画》,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再指导阅读漫画左上角的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图文思考漫画所反映的“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问题实质。学生在欣赏漫画的过程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2.增强历史文本的直观感受。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图片可以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增加历史教学的直观形象性。美国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干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漫画传达信息的速度比语言文字要迅速得多。漫画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视觉史料,它以夸张的图片表现形式带来感官的刺激,比普通的视觉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学生接受历史漫画信息比接受文字信息时间更短、速度更快。要理解语言文字,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否则将影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历史漫画是一种直观教学,将历史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形象、更直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9页的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漫画中锦衣华服的教士和贵族骑在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农民身上,鸽和鸟正在吃农民的庄稼,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靠着一把锄头支撑着身子,表现出了法国封建等级制度下农民的深重灾难。这幅漫画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3.催化历史情感养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情感。历史教学的许多内容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学生只有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才会喜欢它、感受它、理解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一项教学任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如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8页的《内战烽火》“重庆谈判”子目时,可以选取华君武先生创作的历史漫画《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拿着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挂“和平”羊头之虚,卖“内战”狗肉之实。学生观察漫画后提问:漫画中的人物代表谁?他在做什么?为了磨好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能判断他的真实意图吗?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层层递进的设问又使学生在提取漫画信息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历史问题,从而使学生对重庆谈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歌颂国共谈判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养成学生丰富的历史情感。
4.促进历史思维提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历史思維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历史漫画,探究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86页的《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上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谁会赢?谁会输?其中一个人的头上为何会冒汗?这两个人的屁股底下分别坐着什么?为什么会有导线和按钮?这些导线和按钮会有什么作用?他们为什么较量?他们究竟在较量什么?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作者的寓意是什么?讽刺了什么?这跟我们的历史学习有什么关系?揭示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带着这样一系列的疑问和好奇,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并试图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揭示其中的奥秘。
5.深化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表象的形成有很多途径,但仅仅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与教材文字的叙述,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历史观。如果能结合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直观幽默的历史漫画,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和教材语言文字叙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想象,在头脑中再造过去的历史场景、历史画面等历史形象,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使距离学生遥远的历史不再是乏味的符号和陌生的过去,而成为生动的信息与深刻的内涵。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9页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中,有一幅20世纪的漫画:一名清朝官员手中拿着写有“乱事肃清”的上谕,脚下附近野草丛生,却是星火燎原之势,火焰之上写有“钦廉”(指1908年孙中山派人发动的钦州、廉州起义)二字,野草之上文字为“野火烧不尽”。要求学生看图分析,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教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上谕”“乱事肃清”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武昌起义”子目,同时观察漫画,相互议一议,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得出它的寓意: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尽,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样就将漫画内容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了。
从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历史课堂漫画教学可以激发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