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我在前卫歌舞团工作,经常随团赴各海防部队慰问演出。当时部队和地方百姓的文化生活都十分枯燥。团里的女演员一个个身材修长,婷婷然,袅袅然;男演员一个个潇洒英俊,堂堂哉,灵灵哉。前卫的到来不用发海报,战士和百姓就奔走相告。演出尚未进行,演员们走到哪里,都会引来跷脚探首的围观者。
每次演出前后,歌舞团都会受到军、师、团三级领导和地方政府殷勤的款待。在烟台、长岛、荣城、石岛,摆的都是“海鲜全席”。海参、鲍鱼、中国对虾是不会少的,名贵的加吉鱼、独特的圆斑星鲽是不会少的,海肠、海胆也是不会少的。大黄花、小黄花只能处于点缀位置。当时长岛、石岛一带野生带刺海参,20个头一斤的一级参,不过两元钱,现在一万多元一斤的刺参,还是人工养殖的。
当年前卫的演员们,面对红烧的大刺参,冲着它的高蛋白、高营养、零胆固醇,也会首先将之吞食。全身呈淡红色的加吉鱼,因产量少更显名贵,其肉质细腻,味似山鸡,当地渔民称它为“海底鸡”,演员们也绝不会放过这道美味。圆斑星鲽,是渤海、黄海的独有鱼种。它黛黑色、椭圆形的背上,生有花纹花斑,看上去像一只卧在盘中的大黑蝴蝶。演员们欣赏着这道菜的美丽,迟迟不忍动筷。做大黄花鱼时,接待方总是变着花样来。有时将肉馅塞进鱼腹清蒸,有时放上些海中紫菜煮汤,有时用糖醋做成松鼠鱼……
平日,女演员在团里的餐桌上吃饭,那红唇总是似张非张。饭菜含在她们的嘴里,弯弯曲曲地打一会转儿,才勉强咽了下去。但面对这“海鲜全席”,她们却像男演员们一样,尽情饕餮,失去了平素的娴雅和文静。男演员们在首长敬完酒后,便开始大吃大嚼;肚儿已是填饱了,咂着嘴巴还想吃。
令人惋惜的是,这“豪门盛宴”中的加吉鱼,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不见了;野生的圆斑星鲽,也在上世纪90年代消失了。
山东渔民有“生吃蟹子活吃虾”之说,其意是讲吃海鲜就是吃个新鲜。1988年深秋,我与天南地北的文友,在威海参加了一次文学活动。其间,我带他们去荣城石岛渔港,沿用船老大们在船上的做法,专吃了一次清炖带鱼。接待方将刚从渤海里打上来的带鱼切成段儿,加上盐,便在大铁锅里用清水煮炖,再放一点儿白酒除腥。当锅里漂起一层白中见黄的带鱼油时,就一大碗一大碗地端上了桌子。带鱼有渤海、黄海与东海、南海之分,渤海、黄海产的带鱼,其宽度明显比东海、南海的要大,肥度也高。渤海、黄海产的带鱼,肉质细腻嫩润;南方带鱼的肉质,显得粗糙板滞。福建的一文友第一次吃渤海带鱼,连连赞叹:“太鲜太美了,这简直是大海献出的抒情诗!”
参加活动的文友们,让我转告接待方,他们很想吃一次威海名吃———鲅鱼水饺。接待人员用新打的鲅鱼和刚割的秋韭包成鲅鱼饺子,煮了满满两大锅。一位女编辑,一气儿竟吃了两大盘鲅鱼水饺,足见她对这原汁原味的水饺的钟情。
带鱼和鲅鱼,曾是山东海上两大经济鱼种。如今,渤海中的带鱼早已难觅踪影,黄海中的带鱼也寥若晨星。它们已和齐鲁百姓“拜拜”,也成为人们味蕾的永久记忆。
每次演出前后,歌舞团都会受到军、师、团三级领导和地方政府殷勤的款待。在烟台、长岛、荣城、石岛,摆的都是“海鲜全席”。海参、鲍鱼、中国对虾是不会少的,名贵的加吉鱼、独特的圆斑星鲽是不会少的,海肠、海胆也是不会少的。大黄花、小黄花只能处于点缀位置。当时长岛、石岛一带野生带刺海参,20个头一斤的一级参,不过两元钱,现在一万多元一斤的刺参,还是人工养殖的。
当年前卫的演员们,面对红烧的大刺参,冲着它的高蛋白、高营养、零胆固醇,也会首先将之吞食。全身呈淡红色的加吉鱼,因产量少更显名贵,其肉质细腻,味似山鸡,当地渔民称它为“海底鸡”,演员们也绝不会放过这道美味。圆斑星鲽,是渤海、黄海的独有鱼种。它黛黑色、椭圆形的背上,生有花纹花斑,看上去像一只卧在盘中的大黑蝴蝶。演员们欣赏着这道菜的美丽,迟迟不忍动筷。做大黄花鱼时,接待方总是变着花样来。有时将肉馅塞进鱼腹清蒸,有时放上些海中紫菜煮汤,有时用糖醋做成松鼠鱼……
平日,女演员在团里的餐桌上吃饭,那红唇总是似张非张。饭菜含在她们的嘴里,弯弯曲曲地打一会转儿,才勉强咽了下去。但面对这“海鲜全席”,她们却像男演员们一样,尽情饕餮,失去了平素的娴雅和文静。男演员们在首长敬完酒后,便开始大吃大嚼;肚儿已是填饱了,咂着嘴巴还想吃。
令人惋惜的是,这“豪门盛宴”中的加吉鱼,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不见了;野生的圆斑星鲽,也在上世纪90年代消失了。

山东渔民有“生吃蟹子活吃虾”之说,其意是讲吃海鲜就是吃个新鲜。1988年深秋,我与天南地北的文友,在威海参加了一次文学活动。其间,我带他们去荣城石岛渔港,沿用船老大们在船上的做法,专吃了一次清炖带鱼。接待方将刚从渤海里打上来的带鱼切成段儿,加上盐,便在大铁锅里用清水煮炖,再放一点儿白酒除腥。当锅里漂起一层白中见黄的带鱼油时,就一大碗一大碗地端上了桌子。带鱼有渤海、黄海与东海、南海之分,渤海、黄海产的带鱼,其宽度明显比东海、南海的要大,肥度也高。渤海、黄海产的带鱼,肉质细腻嫩润;南方带鱼的肉质,显得粗糙板滞。福建的一文友第一次吃渤海带鱼,连连赞叹:“太鲜太美了,这简直是大海献出的抒情诗!”
参加活动的文友们,让我转告接待方,他们很想吃一次威海名吃———鲅鱼水饺。接待人员用新打的鲅鱼和刚割的秋韭包成鲅鱼饺子,煮了满满两大锅。一位女编辑,一气儿竟吃了两大盘鲅鱼水饺,足见她对这原汁原味的水饺的钟情。
带鱼和鲅鱼,曾是山东海上两大经济鱼种。如今,渤海中的带鱼早已难觅踪影,黄海中的带鱼也寥若晨星。它们已和齐鲁百姓“拜拜”,也成为人们味蕾的永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