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已有一些接触,比如玩游戏时记录输赢,而且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体验了统计的过程,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一般来说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六一”儿童节组织比赛,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情境,应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体验统计的过程,产生与数学的亲近感。
在动手操作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并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统计图表和练习纸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统计图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再过两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对了,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每个班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好了,让我们先去操场看一看吧!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班也准备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举行一项比赛,大家高兴吗?
生(兴高采烈):高兴。
师:我们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来组织比赛。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只能参加一项活动。下面我想让同学们来帮老师出出主意,组织哪一项活动好呢?
生1:拔河。
生2:丢手绢。
生3:接力赛。
(评析:由“六一”儿童节组织比赛引入话题,有利于教师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调查统计的学习中)
二、教师质疑,提出问题
师:咦,这下有问题了,大家想参加的活动不一致。可是我们每个组只能参加一项活动。大家来说说看应该怎么办呢?
生1: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的知识来帮忙。
生2: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生3:大家来排队,哪一队的人数多就组织哪一项活动。
……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教师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观察与思考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小方格是什么意思呢?
多媒体出示统计图。
生1: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的统计图,有迎面接力、拔河、套圈、丢手绢。
生2:每个小方格就代表一个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
◆收集数据
师: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学生以8人一组开始活动。
◆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生:根据刚才的统计结果,自己完成对数据的整理,并绘制统计图。
◆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都选择了哪几项活动?你喜欢的是哪一项活动?
说一说: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数最少。
(3)你认为你们小组最好应组织什么比赛?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小组的统计图。
生1:我们小组选择了3项活动,我喜欢拔河。我们调查了8名同学,喜欢拔河活动的人最多,喜欢丢手绢活动的人最少。我认为我们小组组织拔河比赛最好,因为喜欢拔河比赛的人数最多,少数服从多数。
……
(评析:创设了更多的交流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
五、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师:比赛结束后,为了奖励每一位同学,老师准备买一样奖品送给大家。老师想知道你们喜欢下面奖品中的哪一种。
多媒体出示图片。
生1:我喜欢叮当猫。
生2:我喜欢皮卡丘。
生3:我喜欢史努比。
生4:我喜欢蓝猫。
师:这么多意见,老师该听谁的呢?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生2:喜欢同一种奖品的就站成一队。
生3:算出喜欢每种奖品的人数,人数最多的那一种就定为最后的奖品。
……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我将请上三位同学来做小老师,一人主持、一人数数、一人帮助老师来作记录。
多媒体出示统计表。
生1:请喜欢叮当猫的同学站起来!
生2:1、2、3……一共12人。
生3填写统计表。
……
师:同学们,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啊?
生:50人。
师:那从这张统计表中看,我们班为什么只有47人呢?
生2:对了,是忘记统计我们三个人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快点儿改过来吧!
师:现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看出什么?我们班最好买什么奖品送给大家呢,为什么?
生:最好买皮卡丘,因为喜欢皮卡丘的人最多。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自己手中的统计图。
(评析:由小组统计到全班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这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
六、联系生活,增长知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许许多多地方都能够用到我们学习过的统计知识,而且为了作一个决定,我们经常要进行调查统计。老师这儿有几张统计图,请你看一看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多媒体展示略。
七、课堂评价,布置调查任务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你们家一个星期扔掉的塑料袋的数量吗?
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和发挥,这样的学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版教材将统计贯穿于各册教材中,把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定位为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以上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所以本节课在教学知识时分层进行,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在小组内统计,然后进一步在全班进行统计,最后根据统计结果绘制统计图。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活动的全过程。
因为本节课活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课堂调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今后要改进的方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已有一些接触,比如玩游戏时记录输赢,而且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体验了统计的过程,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一般来说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六一”儿童节组织比赛,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情境,应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体验统计的过程,产生与数学的亲近感。
在动手操作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并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统计图表和练习纸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统计图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再过两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对了,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每个班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好了,让我们先去操场看一看吧!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班也准备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举行一项比赛,大家高兴吗?
生(兴高采烈):高兴。
师:我们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来组织比赛。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只能参加一项活动。下面我想让同学们来帮老师出出主意,组织哪一项活动好呢?
生1:拔河。
生2:丢手绢。
生3:接力赛。
(评析:由“六一”儿童节组织比赛引入话题,有利于教师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调查统计的学习中)
二、教师质疑,提出问题
师:咦,这下有问题了,大家想参加的活动不一致。可是我们每个组只能参加一项活动。大家来说说看应该怎么办呢?
生1: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的知识来帮忙。
生2: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生3:大家来排队,哪一队的人数多就组织哪一项活动。
……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教师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观察与思考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小方格是什么意思呢?
多媒体出示统计图。
生1: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的统计图,有迎面接力、拔河、套圈、丢手绢。
生2:每个小方格就代表一个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
◆收集数据
师: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学生以8人一组开始活动。
◆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生:根据刚才的统计结果,自己完成对数据的整理,并绘制统计图。
◆小组汇报
师:你们小组都选择了哪几项活动?你喜欢的是哪一项活动?
说一说: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数最少。
(3)你认为你们小组最好应组织什么比赛?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小组的统计图。
生1:我们小组选择了3项活动,我喜欢拔河。我们调查了8名同学,喜欢拔河活动的人最多,喜欢丢手绢活动的人最少。我认为我们小组组织拔河比赛最好,因为喜欢拔河比赛的人数最多,少数服从多数。
……
(评析:创设了更多的交流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
五、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师:比赛结束后,为了奖励每一位同学,老师准备买一样奖品送给大家。老师想知道你们喜欢下面奖品中的哪一种。
多媒体出示图片。

生1:我喜欢叮当猫。
生2:我喜欢皮卡丘。
生3:我喜欢史努比。
生4:我喜欢蓝猫。
师:这么多意见,老师该听谁的呢?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生2:喜欢同一种奖品的就站成一队。
生3:算出喜欢每种奖品的人数,人数最多的那一种就定为最后的奖品。
……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我将请上三位同学来做小老师,一人主持、一人数数、一人帮助老师来作记录。
多媒体出示统计表。
生1:请喜欢叮当猫的同学站起来!
生2:1、2、3……一共12人。
生3填写统计表。
……
师:同学们,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啊?
生:50人。

师:那从这张统计表中看,我们班为什么只有47人呢?
生2:对了,是忘记统计我们三个人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快点儿改过来吧!
师:现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看出什么?我们班最好买什么奖品送给大家呢,为什么?
生:最好买皮卡丘,因为喜欢皮卡丘的人最多。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自己手中的统计图。
(评析:由小组统计到全班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这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
六、联系生活,增长知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许许多多地方都能够用到我们学习过的统计知识,而且为了作一个决定,我们经常要进行调查统计。老师这儿有几张统计图,请你看一看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多媒体展示略。
七、课堂评价,布置调查任务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你们家一个星期扔掉的塑料袋的数量吗?
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和发挥,这样的学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版教材将统计贯穿于各册教材中,把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定位为统计学习的首要目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以上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所以本节课在教学知识时分层进行,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在小组内统计,然后进一步在全班进行统计,最后根据统计结果绘制统计图。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活动的全过程。
因为本节课活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课堂调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今后要改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