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建设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专业选修课(以下简称“选修课”)教学,探索出适合高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选修课教学模式,对缓解教学资源紧张和解决参加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学生修读选修课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机械类;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25-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1年,我院以院级教改课题“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在公选课中的应用与研究”,开始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尝试:运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用少量的课堂集中教学学时面授基础知识及学习方法,结合网络远程教育,改善了选修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实现学生远程受控地自主学习。2013年该课题被立项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C类)(项目编号20130301006)。项目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大地节约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还解决参加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学生及需补修选修课学分的结业生的选修课修读问题。目前针对文科类和机械类选修课、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共挑选了7门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效果显著。现以“现代制造技术发展史”课程为例,将机械类选修课的改革实施情况和结论总结如下。
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 概论(2学时)
1 概述,2 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3 现代制造技术群与技术分类,4 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5 现代制造技术体系结构。
本章重点: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现代制造技术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布置作业1题)
第二章 现代制造工程设计技术(12学时)
1 现代制造工程设计技术特点,2 设计方法学,3 产品创新设计,4 智能设计,5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6 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7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8 网络化异地设计,9 反求工程技术,10 虚拟设计,11 绿色设计,12 微机电系统设计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机械产品开发进程的一般模式,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思维形式,发散思维的评价,创新技法的应用(难点)。(习题课2学时,布置作业4题)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9学时)
1 计算机辅助制造,2 数控加工技术,3 快速成形技术,4 超高速加工技术,5 超精密与纳米加工技术,6 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7 柔性制造系统FMS,8 制造过程中的测试技术,9 再制造工程。
本章重点、难点:RPM的基本原理(难点),快速成形制造的主要方法。FMS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应用(难点)。常用的零件分类方法,编码分类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分组方法。(习题课1学时,布置作业2题)
第四章 现代制造系统的生产模式与工程管理技术(10学时)
1 制造模式的演变与工程管理技术特点,2 全面质量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3 成组技术,4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模式,5 准时生产模式,6 并行工程,7 精益生产模式,8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9 敏捷制造模式,10 虚拟制造模式,11 智能制造模式,12 绿色制造模式。
本章重点、难点:制造系统的概念,看板系统与JIT(难点),并行产品开发与串行产品开发的区别(难点),精良生产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区别。RPM的基本原理(难点),快速成形制造的主要方法。(习题课2学时,布置作业3题)
第五章 现代制造技术展望(1学时)
1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 基于知识、产品创新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3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4 现代机械工程的前沿科学。
(布置作业1题)
(三)课程实施方案
1.学时分配和教学流程设计。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与网络远程教学两部分,共36学时,其中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为29学时,学生在线学习理论知识和完成作业;采用课堂面授教学的方式为5学时,主要为习题课;2学时为随堂考查。
网络教学平台网址如下:
http://jx.gdgm.cn/skills/portal/portalView.do?fwcid=portal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机械类;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25-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1年,我院以院级教改课题“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在公选课中的应用与研究”,开始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尝试:运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用少量的课堂集中教学学时面授基础知识及学习方法,结合网络远程教育,改善了选修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信息量不足等问题,实现学生远程受控地自主学习。2013年该课题被立项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C类)(项目编号20130301006)。项目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大地节约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还解决参加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学生及需补修选修课学分的结业生的选修课修读问题。目前针对文科类和机械类选修课、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共挑选了7门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效果显著。现以“现代制造技术发展史”课程为例,将机械类选修课的改革实施情况和结论总结如下。
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 概论(2学时)
1 概述,2 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3 现代制造技术群与技术分类,4 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5 现代制造技术体系结构。
本章重点: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现代制造技术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布置作业1题)
第二章 现代制造工程设计技术(12学时)
1 现代制造工程设计技术特点,2 设计方法学,3 产品创新设计,4 智能设计,5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6 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7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8 网络化异地设计,9 反求工程技术,10 虚拟设计,11 绿色设计,12 微机电系统设计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机械产品开发进程的一般模式,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思维形式,发散思维的评价,创新技法的应用(难点)。(习题课2学时,布置作业4题)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9学时)
1 计算机辅助制造,2 数控加工技术,3 快速成形技术,4 超高速加工技术,5 超精密与纳米加工技术,6 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7 柔性制造系统FMS,8 制造过程中的测试技术,9 再制造工程。
本章重点、难点:RPM的基本原理(难点),快速成形制造的主要方法。FMS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应用(难点)。常用的零件分类方法,编码分类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分组方法。(习题课1学时,布置作业2题)
第四章 现代制造系统的生产模式与工程管理技术(10学时)
1 制造模式的演变与工程管理技术特点,2 全面质量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3 成组技术,4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模式,5 准时生产模式,6 并行工程,7 精益生产模式,8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9 敏捷制造模式,10 虚拟制造模式,11 智能制造模式,12 绿色制造模式。
本章重点、难点:制造系统的概念,看板系统与JIT(难点),并行产品开发与串行产品开发的区别(难点),精良生产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区别。RPM的基本原理(难点),快速成形制造的主要方法。(习题课2学时,布置作业3题)
第五章 现代制造技术展望(1学时)
1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 基于知识、产品创新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3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4 现代机械工程的前沿科学。
(布置作业1题)
(三)课程实施方案
1.学时分配和教学流程设计。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与网络远程教学两部分,共36学时,其中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为29学时,学生在线学习理论知识和完成作业;采用课堂面授教学的方式为5学时,主要为习题课;2学时为随堂考查。
网络教学平台网址如下:
http://jx.gdgm.cn/skills/portal/portalView.do?fwcid=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