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收入分配效应的社会福利标准——理论基础、函数测量及其缺陷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活动可以通过社会福利判断其效应,资本流动效应则在麦克道格尔模型中得到解释和衡量。国际直接投资作为资本流动的一种特殊经济活动方式,其收入分配效应的福利判断,可以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国际直接投资收入分配效应的社会福利变化,通过柏格森一萨缪尔森方程的变化,在两人两商品的简化模型中,用国际直接投资变量加入前后的差值加以确定。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国际直接投资收入分配的计量模型测定提供了基础,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测定国际直接投资收入分配效应所引起的社会福利变化。但就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演变来看,国际直接投资收入分配效应的福利经济学基础及函数测算,在前提假定及逻辑演变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效用的主观性、外部性产生的福利变化、帕累托最优判断的冲突性问题以及社会福利的合成谬误。因此,国际直接投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运用和实际测算应关注前提假定可能带来的风险和约束。
其他文献
詹福瑞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具有阶段性的传统文化的本质是服务于等级统治,且压抑个性和民主的;只有具有超越时代、族群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才有承传的价值和意义。要防止那种不含任何思想价值判断的纯技术化操作倾向的蔓延,以及由此造成把假恶丑当成了美德、把专制当成了民主、把戕灭人性视为济世良药的可能性。许建平提出,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纠正天人对立的思想。以天地大爱品格接纳先进的人本主义,用重义轻利的乐道精神净化拜金主义,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吸纳创新冒险精神,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社会现象。人的主体精神一旦通过某种客观载体——声音、文字、器物、书籍、艺术品、表演等等——表达出来,并且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媒介(包括纵向的历史传递与横向的空间交流)时,便形成了社会文化。因此,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精神世界通过物质化载体而得到的社会化表现形态。它扎根于人类主体的精神世界,
中国从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走来,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思想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转型,中国特色文化的具体内涵与性质不同的西方工业文化有哪些共融面、契合点,则是需要弄清楚的基本问题。
最近二十年间,全球各地频繁发生的政经纷争、环境污染、文化冲突、恐怖袭击、宗教对抗以及连续不断的各种危机,表明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已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但在历史转折关头,人们讨论较多的是与国家生存和个人生活命运直接相关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只看到那些可以在社会上感受到以及在生活中直接体察到的有形的和可见的异常现象,
“资本”的误读与滥用,是当前国内外较为普遍的现象。“资本”的误读与滥用主要表现在,不把“资本”的实质理解为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是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是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把任何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个人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源都视为“资本”,都冠以“资本”的称号。“资本”的误读与滥用现象的存在,事实上已经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政治经济学构成了巨大挑战与冲击。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资本理论的视野中,资本是一种历史性存在,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是资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进行演示启发。 二、开设多种活动,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造意识。 三、利用文中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进行英语表达。经过一段实践和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分析人类行为的起点。迄今为止,关于经济人假说的理论分歧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的理论分歧点。主要包括:(1)经济人的利己性究竞是“物质利己”还是“意识利己”;(2)经济人的利己内涵究竞应局限于“工具价值”,还是应拓展到“终极价值”;(3)利己、利他、利己一利他、利他一利已经济人假说究竞能否融通,并构建其符合真在世界人类行为模式的经济人理论假说体系;(4)学术界对经济人之“经济”一词可能长期误读。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程度,决定着经济人假说的相关核心论题的长期纷纭能否达成某些确定的一致
周老师,今天很高兴有机会采访您。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也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发展路径,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标志性的学术研究品格。您在文学理论、美学和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今天在这里想请您对自己的学术历程做个回顾,谈谈您的求学和治学经历,好吗?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有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将其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