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史传类文言文“内容分析”题的误点设置辨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高考史传类文言文“内容分析”题的误点设置技巧,辨析错误选项类型,对提升考生的实战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史传类;误点设置;辨析
  史传类文言文的考查在全国语文高考中盛行多年。其中的“内容分析”题题型稳定,难度不一。这道题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错误答案。一篇传记文的内容相当复杂,涉及时间的变迁、地点的转移、官职的变动,以及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主要事件、次要事件、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多方面的要点,考生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文意理解的正误,难度极大。下面是我归纳的命题者的误点设置类型,与大家共享。
  一、 故意增加信息
  故意增加信息是指原文中没有这样的叙述,而出题人编制的选项无中生有,添加一些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不实材料,以此来混淆视听。比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六题C项的表述就不正确,其中的“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就属于故意增加信息,原文只是说派使者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偕同……调解”这个情节,显然是出题人胡编的情节,以此来误导考生,有的考生或因无法理解这句话,或因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不了这个错误。
  二、 故意遗漏信息
  故意遗漏信息是指原文中有比较完整详尽的表述,而出题人编制的选项却忽略了,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2011年全国Ⅱ卷第十题C项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其中的“(熊鼎)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的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他释放了梅镒,并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选项表述的内容不够完整,故意遗漏了他上奏皇帝以及皇帝回复的信息,以此迷惑考生。考生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促,无法发现这个误点。
  三、 故意窜改信息
  故意窜改信息是指出题人在编制选项时,故意改动原文的信息,致使原文的意思与选项的内容造成极大的偏差。比如,2016年全国Ⅱ卷第六题D项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错误。其中的“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的“筹措钱款”的信息与原文信息严重不符,原文表述为“赍帑币振之”,是指发放国库里的钱赈济灾民。许多考生因为对重点词汇“赍”“帑币”的意思不甚了解,就无法发现其错误。这两个词汇比较偏僻,需要考生广泛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才可能积累到。
  四、 主语判断错误
  主语判断错误是指出题人针对省略主语的语句,在编制选项时,故意补充出错误的主语,以此来设置误点。比如,2016年全国高考大纲卷第六题C项中的“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原文中的“不听”的主语是“皇上”,指“皇上不予理睬”。而选项说成“他仍坚持离职”,也就是“傅珪不听”之意,这里的主语已经偷偷地替换成“傅珪”。这个误点的迷惑性很强,考生一定要疏通上下文的意思,理清上下句的关系,判断上下句的主语是否一致,千万不要被误导。
  五、 强加因果关系
  强加因果关系这个误点,在各种试卷中屡见不鲜。比如,2015年全国Ⅱ卷第六题C项说“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表述错误,从原文的“今被执矣”可知,炀帝已经被拘捕了,怎么保护他呢?前文来护儿谏请之事,虽然惹怒了炀帝,但这和后文的“保护”之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纯属强加因果。考生今后如果看到“因此”“所以”“以致”等词语,一定要引起重视,这里可能隐藏着陷阱。
  六、 误析说话态度
  誤析说话态度是指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弄错传主的说话态度。比如,2014年全国Ⅰ卷第六题A项的“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的“直言不讳”错误。根据原文于休烈的答语,可知他没有正面回答肃宗的问题,而是侧面说到禹、汤经常归罪自己,因而他们能够蓬勃兴起,不忘改过的君王才是有德之君。通过旁敲侧击来回应肃宗,于休烈的说话态度显然不是“直言不讳”,而是委婉含蓄。这里考查传主说话的态度,命题的角度新颖,可是难度也很大。
  七、 混淆未然已然
  混淆未然已然,这个考点很常见,考生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比如,2014年全国Ⅱ卷第六题B项说到“(韩文)着手压缩编制”有明显的错误,原文是“文力请裁汰”,可知韩文是竭力请求裁减冗员,仅仅是“请求”而已,并没有开始实施,选项却说着手在做,故意把未然说成已然,巧妙设置陷阱。
  八、 混淆肯定否定
  混淆肯定否定是指原文表达的是肯定或否定,而选项故意把它说反了,以此来制造混乱。比如,2013年全国Ⅰ卷第六题D项说到“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就属于这个误点。原文是说大盗去了钧州,因文升家在这里,才放弃抢劫离开了。原文说去了钧州,选项却说不去钧州,出题人故意混淆肯定否定。考生只要练就火眼金睛,认真比对原文,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九、 时间判断错误
  时间判断错误指选项所描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原文不相符。比如,2013年全国Ⅱ卷第六题C项说“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就属于这个错误类型。李揆“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当时吕諲和他均在相位,而“他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吕諲已被罢免相位,调出京城,两件事时间完全不同。选项把传主在不同时间做的事情,混杂在一起,从而误导考生。这个误点的设置,十分隐蔽,考生如果是一目十行,肯定发现不了这个错误。
  十、 误判褒贬色彩
  误判褒贬色彩是指命题者在对传主进行评价时,故意弄错褒贬色彩,以此迷惑考生。比如,2013年全国高考大纲卷第十题D项说到“(杜慧度)平日里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这样的表述就属于褒贬色彩误判。原文说杜慧度“能弹琴,喜欢《庄》《老》”,这是介绍其兴趣爱好,带有褒扬之意,而选项显然故意曲解文意,说他只做这些事,其他事不做,带有贬责之意,传主的优点被说成缺点,这个考点,平时很少见到,考生必须具备超强的语感,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试题中的“内容分析”题,貌似简单,其实很难。学生只有掌握设题的技巧,明辨误点类型,树立文本意识,才能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在高考中制胜。
其他文献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提出师生之间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相结合,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被赋予了崭新的含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推动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校园,而且中国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对于孩子非常溺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就格外重要。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班主任就相当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因此教
布置语文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效果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作业改革历时弥久,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作业形式单一,层
合作学习模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尝试。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阅读课堂的实践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当中,笔者先对合
摘要: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说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需求,而初中语文小说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其生活经验密切关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生活化  随着我国社会
本文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导入、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效备课等,通过多种渠道,构建适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而写作能够深化阅读的效果,总之,充分借助阅读的力量,能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反之也是如此。本文就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