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思想的对称之美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kolxsb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精神的崇高境界,关键在一个“和”字,用孔子的话说,那即是“和而不同”。“不同”,是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和”,是强调生命整体的和谐平衡。中国人遇事不走极端,追求精神的平和冲淡,不偏不倚,这使得中国人不具攻击性,有一种和平的性格。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性格,对人类和平做出过极大的贡献。
  我们读诸子散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一主张,必有一相对的主张与之对峙。这种对峙,我将其视为一种纠偏,正因为有相互冲突的思想相互制衡,其最终的合力,不是相互抵消,而是相互补充,将中国人的精神引入一种平衡和谐的崇高境界。
  我这样说,自然要举出例证,才有说服力。譬如有儒家的“文”,就有墨家的“节文”与之对峙。儒家的“文”,有走向“繁文缛节”的危险,所以墨家用“节文”来纠偏,虽然墨家的“节文”受到荀子的批评,认为对先人太刻薄,与儒家“慎终追远”的理想相去太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的“文”,确实有华而不实、铺张浪费的弊端,一直到当代,其弊端依然显现,故墨家的“节文”,依然有现实意义。
  再说儒家的“刚”,就有道家的“柔”与之相对峙,同时也互为补充。儒家“至大至刚”的人格风范,自然是令人肃然起敬,但是,毋庸置疑,儒家里,特别是孟子,其偏于激情、浪漫的成分多,偏于理性、务实、冷静的成分少。孟子言辞激烈,词锋尖锐,虽然给人强烈震撼,但锋芒毕露,刚而易折,这就需要道家委婉折中,面对现实。我们总有一种错觉,以为道家逃避现实矛盾,其实道家只是换一种方式面对现实矛盾而已。在错综复杂如牛的技经肯綮一样的现实矛盾面前,一味硬来只会使解牛之刀迅速折断。道家的冲虚谦抑常常能化干戈为玉帛,起到神奇的功效。“刚”与“柔”的婉转转化,互为表里,成为中国人处理现实危机的不二法宝。亦刚亦柔,刚柔相济,成为中国人智慧宝库中的珍珠,始终熠熠生辉。
  诸子思想的对称之美,在诸子散文中随处可见。有杨子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有墨子的“摩顶放踵而利天下”;有儒家的“文质彬彬”的人格追求,就有道家的“重质轻文”与之反动,前面说过,儒家的“文”一旦被官方歪曲,就可能有“虚文”的虚伪面目存世,而道家“重质”,则可以纠“虚文”之偏,让人心回归本初的质直和纯净,如婴儿一般。有儒家中孟子的“性善”,就有荀子的“性恶”与之相对。孟子认为人之性善,若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未免过于天真,所以荀子說,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本性中,有动物性的一面,自私、争斗、暴虐、凶悍,这些人性的自在缺陷,需要后天的自为学习,即“伪”来加以改造,所以荀子开篇即为《劝学》。这样说,就显得合情合理得多。有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德政,就有韩非子的“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的法治精神。有儒家的“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有法家的“法不阿贵”,铁面无私。儒家温暖的人情,自然可以补法家的苛酷之弊,但温暖的人情,其流弊在于拉帮结派,搞关系网,从而损毁法的尊严,这就需要法家“法不阿贵”的铁面无私来纠正。有道家的“名可名,非常名”的“非名”思想,就有儒家循名责实的名实观来补正,恰如孔子所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而名家的“白马非马”,将儒家的名实观提升到逻辑思维的高度,从而摆脱了儒家思想的伦理窠臼,真正向纯学术迈进了一步。
  以上管中窥豹,简述了诸子思想的对称之美,各种思想看起来纷若乱麻,互相诋毁,吵闹得不可开交,但细细梳理,就会发现,这些思想中间存在着惊人的对称之美,各种思想既激烈冲突,又相互纠正,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种美丽的和声效应。我感觉诸子思想的对称之美,有点像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权力制衡思想,有一种权力,就有一种对之进行牵制制衡的权力,这种权力之间的对称之美,真正可以使权力得到最科学的运用。
  诸子思想的对称之美,奠定了中国人和谐平衡的精神之美。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和平作出的最大贡献。一个身心平衡、平和的民族,怎么可能还会有侵略性呢?所以,这种精神薪火,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熄灭。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孩童时期,常见妈妈做篦梳活。把粗壮坚硬的毛竹变成一把把齿纤而匀的篦梳,其间的工序很多。妈妈先要将竹片的四边按规格削平。为此需要用到两种刀:一种叫“挤门”,就是两把一定弧度的弯刀,装在木架上,将竹片的两边按规格削平;另一种是“平刀”,是负责将竹片的上下两端削平。经过这两个程序,竹片会削得十分光滑,梳头时竹刺就不会刺到头皮。  “削竹”对刀的要求很高,对磨刀石自然就有讲究。妈妈有三块不同样式的磨刀石:
兼爱之道  兼爱之道,就是坚定立场,舍生取义,以温暖人心的力量,凝心聚力;兼爱之道,彻底冲破尊卑贵贱的束缚,为弱者撑起一片宽广天地;兼爱之道,从来不树敌,一贯主张“忠孝节义”,营造和谐的大局。  兼爱之道,就是智慧地做人处世,坚决抛弃一己私利。兼爱之道,必须冷静分析,众叛亲离因何而起。如果亲人不相爱,偏偏看重个人的利益,家庭就会不和睦,遭遇外人欺;如果朋友不相爱,利欲熏心,背信弃义,就会损人害己,
夸饰自嘲,营造气氛  央视二套《是真的吗》节目中,一次谈及车贴,主持人黄西一本正经地说:“美国也有车贴,不过大多是别人来贴。我刚到美国买了一辆二手车,不久车后就贴满了撕不下来的字条,其中有一张字数比较多,我只认得‘你’和‘英语’两个单词。”说到这,他伸手比划出一个“二”,好久才说:“直到两年后,我才明白字条上写的是‘如果你不懂英语,就滚回家去’。”闻此,观众都乐不可支。  一个节目要赢得观众,笑声
成熟的写诗  是化繁复为简练  洗尽浮躁铅华  成熟的写诗  是寓深刻于浅显  连结通俗高雅  自然地抒发  本色地表達  成熟的写诗  是平平淡淡的潇洒
酷热的炎夏,蛰居于人声鼎沸的城市,临窗而眺,钢筋水泥包裹着的一切是那样滚烫,像是燃烧起来。路边的树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叶子很自然地耷拉下来。匆匆的行人,被晒焉了,虽然女人们裙裾飘扬,男人短袖短裤一齐上阵,也抵不过热浪的忽然来袭。这个时候,家乡的草绿汪汪一片铺展在眼前。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山坳坳里。草,随处可见,村庄周围、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庭院隙地、沟渠堤坡、河畔塘边等都有草的身影。或是镶
庄子在《让王》中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我们知道,庄子强调“乐天安命”,所以对人的现实处境,采取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穷也好,通也罢,都能乐而开怀,要做到是很不简单的。  读《周易》,我们发现,古人对于穷通,可能还有另一种认识。《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段话,我们耳熟能详,清末常常被维新
极喜欢一句禅诗:“千江有水千江月”,后面还有一句妙语:“万里无云万里空。”两句空灵相对,雅到了极致,字字闪现琴心韵味。  千江有水,月映其上,万里无云,一碧如洗。置身这样的场景,没有人不会陶醉其中。千江有水,自然会映出天上的月亮,不必执著于月亮之高远。想一想人的内心又何尝不如此呢?内心若有映月之物,得月又有何难?万里无云,自然会显露无垠的天空,眼前了无遮挡,视界自然宽阔,而及时清除覆盖内心的云,心
2015年8月16日,在巴西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当主持人宣布来自中国的聂凤以精湛的美发技艺获得金牌时,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22岁的聂凤身披五星红旗,兴奋地冲上领奖台,在绚丽的灯光下,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世界职业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最顶级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一样,参加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也是各个国家选拔出的数一数二的能手,聂凤能从中脱颖而出荣膺冠军,
苗  本应是田上长禾为苗,可这个“苗”字却成了“田”上长“草”。  这棵草在这块田里已经生长了数千年,这是棵什么草呢?  原来,每一棵禾都曾经是一棵草,每一棵草都可能是一棵禾。不要怕自己是一棵小草,只要努力,你早晚会成为一棵苗。  尖  别看“小”,却站在“大”之上。原来,不论什么东西,都是由“小”侵入,哪怕你再“大”。  劣  总想“少”出一点儿“力”,干出的活儿、写出的文章、种出的田、做出的东
鲁迅曾遭遇过“假鲁迅”,对冒自己之名四处招摇之人,也不过是登个启事,澄清一下就算了。这种倒霉事儿,不仅鲁迅,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碰到。  抗战爆发后,梅兰芳为明志而告别舞台。有段时间,梅兰芳的日子还挺落魄的。以往,在舞台上,梅兰芳赚了个盆满钵满,达官贵人一郑千金,也是常有的事儿。但对梅兰芳来说,赚得多,花得也多,钱往往是左手进,右手出。所以,阔别舞台后,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有时,甚至不得不跑当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