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可是,长期以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一座久攻不下的堡垒。究其原因,与我们的作文教学思想、作文教学观念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笔者才悟出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悟性、有灵性、有个性的好文章,需要我们用期待的目光、真诚的话语把学生引入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一、随着心灵的沟通互动
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可是,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俯下身子,敞开心扉去呼唤每一颗心灵。
本着这一思想,在进行作文《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的教学时,笔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后悔的事,而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一下我和我母亲的故事?”在学生做好准备侧耳倾听时,笔者便讲起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在听了笔者的真实故事后,学生好像找到了感情的寄托一样,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的学生说:“我买甘蔗时,偷拿了寒风中瑟缩着的甘蔗老人的一棵甘蔗……”还有的学生说:“为了买英语点读机,我曾和妈妈大闹一场。可是当暑假里我亲眼目睹了烈日下爸爸在工地上推小车的情景时,我流下了后悔的泪……”此时此刻,在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同时,学生已经进入了状态,一股“我要倾诉”的力量支配着学生去说自己的故事,去讲自己的经历。
所以,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用期待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灵去呼醒心灵,学生就能表现得敢说、敢做、敢打、敢闹,他们的童心、稚气,甚至那股憨乎乎的“傻”劲就能张扬出来。我们的课堂也会在心灵的沟通中碰撞出生命的火花。
二、向着广阔的天宇驰骋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为了突破这一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笔者开始试着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例如:在进行《春天的发现》这一写作教学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在学生写作之前告诉学生“抓住春天的景物来写”“重点写出春天的美”“表达出你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而是与学生一起到野外寻找春天,并且在找春天时并没有刻意地让学生去留心那红红的花、绿绿的草、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剪辑、去创作。笔者只是告诉他们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意想不到的是,两节课后交上来的文章令笔者大吃一惊。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春天虽然给人以希望,可同样让人遗憾,你听,小河仍在哭泣,因为他的‘孩子’没有醒来,或许他的‘孩子’看到了他腾起的白烟、泛起的白沫。”有的学生说:“春天像一位神奇的天使,他让草绿了、花笑了、学生乐了。”有的学生说:“春天就是小女孩穿着的花裙子,小男孩放飞的大风筝,农民伯伯扛起的锄头。”还有的学生说:“那朵朵鲜花、片片绿草、声声鸟语虽然美得让人陶醉,可我们的欢声笑语、朗朗书声才是春天里最亮丽的风景。因为,我们给春天带来了活力,让春天充满了希望。”……可见,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彻底消除了写作的神秘感,真正实现了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时间、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用他们的慧眼和心灵去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学生的表现只能让我们颔首称赞,同时也实现了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那稚嫩的童心,感受到了那跳动着的生命之光。
三、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点,在国际上都已达成了共识。早在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可是如今,我们学校的作文却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模式化严重。而造成这种情况,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力。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学生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在新理念和鲁迅思想的启发下,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开始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进行《我喜欢的玩具》这一写作教学时,当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条理把事物介绍具体的基础上,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开动你们智慧的列车,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们的玩具既能让你的同伴羡慕,也能让未来的小朋友喜欢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设计的物品画下来,请出一位推销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没想到,问题一提出来,教室里就沸腾了,学生也兴奋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纷纷,还不时地画了擦,擦了再画。一会儿工夫,他们的作品完成了。有的学生说:“我们要给我们的洋娃娃安上一对翅膀,在洋娃娃的身上安上一个遥控装置,只要我们一按遥控按钮,洋娃娃的翅膀一扇,便能飞起来,洋娃娃就变成了天使,她便能带着我们的祝愿跨越时空,飞上月球与嫦娥对话。我想,我们的玩具肯定会让所有的小朋友喜欢的。”还有的学生说:“大家看,我们给我们的小飞机加上个底盘,安上了一个螺旋桨,还给它设计了四个轮胎。这样,我们的玩具就变成了一个海、陆、空三用的玩具。它能带着我们去看海,乘着我们去旅游,载着未来的小朋友探索宇宙。老师,我们的玩具肯定会让大家喜欢,对吗?”……可见,在我们的启发、引导、支持下,学生的稚气、天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稚气与天真中创新的“幼苗”一次又一次破土而出,在创新中学生的作文也实现了张扬个性。
这样,教师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飞翔的蓝天,学生的想象之鸟也一触即飞,脑海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想,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学生的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也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我们的课堂也因为有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方显生命本色。
四、伴着真诚的赞美成长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在意识到学生害怕作文、厌倦作文的原因是学生缺少成就感、缺乏自信后,笔者开始试着从评语改革入手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1.赞美抒情式评语。如果说学生作文离不开情,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情。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学生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应该是展开自己对学生寄寓赞美的天地。这样的评语,是学生作文在教师笔下的延伸,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迸发出如此深情,得到如此评价,他们心中的习作就会再次迸发出来。
2.谈心启发式评语。教师蹲下来看学生,就能看到学生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采用了谈心式评语,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关系。谈心启发式评语使教师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严肃古板的模样,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们班中学生从作文评语中读到的不仅是对作文的评价,还有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3.婉约希望式评语。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棒喝”,但这种评语应是善意的、委婉的,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评语中悟出教师的一片苦心,将感激化作动力,将感情释放出来,生命也在此中得到了一次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把真诚的赞美留给每一个学生,以便让每一个学生在赞美的话语中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增强信心,以便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不断超越自我,亮出生命的光彩。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教师要努力做到关注生命、感受心灵,为学生的一生做打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我们的呵护、关爱、赞美中乘风破浪、阔步向前、超越自我、展现风姿。
一、随着心灵的沟通互动
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可是,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俯下身子,敞开心扉去呼唤每一颗心灵。
本着这一思想,在进行作文《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的教学时,笔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后悔的事,而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一下我和我母亲的故事?”在学生做好准备侧耳倾听时,笔者便讲起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在听了笔者的真实故事后,学生好像找到了感情的寄托一样,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的学生说:“我买甘蔗时,偷拿了寒风中瑟缩着的甘蔗老人的一棵甘蔗……”还有的学生说:“为了买英语点读机,我曾和妈妈大闹一场。可是当暑假里我亲眼目睹了烈日下爸爸在工地上推小车的情景时,我流下了后悔的泪……”此时此刻,在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同时,学生已经进入了状态,一股“我要倾诉”的力量支配着学生去说自己的故事,去讲自己的经历。
所以,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用期待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灵去呼醒心灵,学生就能表现得敢说、敢做、敢打、敢闹,他们的童心、稚气,甚至那股憨乎乎的“傻”劲就能张扬出来。我们的课堂也会在心灵的沟通中碰撞出生命的火花。
二、向着广阔的天宇驰骋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为了突破这一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笔者开始试着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例如:在进行《春天的发现》这一写作教学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在学生写作之前告诉学生“抓住春天的景物来写”“重点写出春天的美”“表达出你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而是与学生一起到野外寻找春天,并且在找春天时并没有刻意地让学生去留心那红红的花、绿绿的草、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剪辑、去创作。笔者只是告诉他们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意想不到的是,两节课后交上来的文章令笔者大吃一惊。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春天虽然给人以希望,可同样让人遗憾,你听,小河仍在哭泣,因为他的‘孩子’没有醒来,或许他的‘孩子’看到了他腾起的白烟、泛起的白沫。”有的学生说:“春天像一位神奇的天使,他让草绿了、花笑了、学生乐了。”有的学生说:“春天就是小女孩穿着的花裙子,小男孩放飞的大风筝,农民伯伯扛起的锄头。”还有的学生说:“那朵朵鲜花、片片绿草、声声鸟语虽然美得让人陶醉,可我们的欢声笑语、朗朗书声才是春天里最亮丽的风景。因为,我们给春天带来了活力,让春天充满了希望。”……可见,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彻底消除了写作的神秘感,真正实现了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时间、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用他们的慧眼和心灵去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学生的表现只能让我们颔首称赞,同时也实现了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那稚嫩的童心,感受到了那跳动着的生命之光。
三、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点,在国际上都已达成了共识。早在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可是如今,我们学校的作文却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模式化严重。而造成这种情况,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力。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学生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在新理念和鲁迅思想的启发下,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开始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进行《我喜欢的玩具》这一写作教学时,当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条理把事物介绍具体的基础上,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开动你们智慧的列车,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们的玩具既能让你的同伴羡慕,也能让未来的小朋友喜欢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设计的物品画下来,请出一位推销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好吗?”没想到,问题一提出来,教室里就沸腾了,学生也兴奋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纷纷,还不时地画了擦,擦了再画。一会儿工夫,他们的作品完成了。有的学生说:“我们要给我们的洋娃娃安上一对翅膀,在洋娃娃的身上安上一个遥控装置,只要我们一按遥控按钮,洋娃娃的翅膀一扇,便能飞起来,洋娃娃就变成了天使,她便能带着我们的祝愿跨越时空,飞上月球与嫦娥对话。我想,我们的玩具肯定会让所有的小朋友喜欢的。”还有的学生说:“大家看,我们给我们的小飞机加上个底盘,安上了一个螺旋桨,还给它设计了四个轮胎。这样,我们的玩具就变成了一个海、陆、空三用的玩具。它能带着我们去看海,乘着我们去旅游,载着未来的小朋友探索宇宙。老师,我们的玩具肯定会让大家喜欢,对吗?”……可见,在我们的启发、引导、支持下,学生的稚气、天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稚气与天真中创新的“幼苗”一次又一次破土而出,在创新中学生的作文也实现了张扬个性。
这样,教师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飞翔的蓝天,学生的想象之鸟也一触即飞,脑海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想,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学生的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也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我们的课堂也因为有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方显生命本色。
四、伴着真诚的赞美成长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在意识到学生害怕作文、厌倦作文的原因是学生缺少成就感、缺乏自信后,笔者开始试着从评语改革入手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1.赞美抒情式评语。如果说学生作文离不开情,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情。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学生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应该是展开自己对学生寄寓赞美的天地。这样的评语,是学生作文在教师笔下的延伸,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迸发出如此深情,得到如此评价,他们心中的习作就会再次迸发出来。
2.谈心启发式评语。教师蹲下来看学生,就能看到学生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采用了谈心式评语,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关系。谈心启发式评语使教师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严肃古板的模样,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们班中学生从作文评语中读到的不仅是对作文的评价,还有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3.婉约希望式评语。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棒喝”,但这种评语应是善意的、委婉的,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评语中悟出教师的一片苦心,将感激化作动力,将感情释放出来,生命也在此中得到了一次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把真诚的赞美留给每一个学生,以便让每一个学生在赞美的话语中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增强信心,以便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不断超越自我,亮出生命的光彩。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教师要努力做到关注生命、感受心灵,为学生的一生做打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我们的呵护、关爱、赞美中乘风破浪、阔步向前、超越自我、展现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