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可以通过使一切变的和谐,并使人产生恭敬心和柔顺心。音乐的各种要素被赋予各种不同的情绪特征,像语言那样被使用来表达感情。
关键词:表情;语言;动作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它能给学生带来喜悦与欢笑,如果音乐教师能应用幽默来点缀课堂,课堂将显得熠熠生辉,别有特色。那么,该如何将幽默引入音乐课堂中呢?多年以来,笔者一直对此问题进行了摸索与学习,并通过实践,总结除了以下几点:
一、表情幽默
表情幽默即是指通过眼、嘴、眉等夸张、生动的表情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小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他们之所以能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领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是完美的。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优秀品质,塑造自己的崇高形象。而幽默的表情就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记得我上小学时,一次有个老师上课时走错了教室,我们发现后都笑了起来,这个老师却没有慌忙退出,而是自嘲地对正在上课的老师说:“你的课讲得太好了,把我都吸引进来了。”我们都笑了起来,不但从心底里原谅了他的失误,而且还觉得他幽默风趣,坦率可亲。当然幽默的表情也可以运用到音乐课堂上,例如,在歌曲《猜调》的教学中,我与学生互相问答对唱,我在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演唱中加上“歪着脑袋,不时转动双眼、紧锁眉头、嘟嘴等”表示困惑的表情,学生心领神会,愉快的唱出了第二段和第四段,此时我有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一首歌曲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师生配合默契,一曲热情、活泼、充满童趣的《猜调》便唱的更好了。
二、语言幽默
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大部分得靠语言来进行,而滑稽的语调、夸张的语气、幽默的语言皆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幽默可使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我认为富有语言幽默感是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曾经一位历史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开场白就给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上课铃响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走上讲台,一片齐刷刷的声音问道:“老师好——”,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就在大家惊愕之际,老师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同学们立刻省悟过来,齐声道:“师爷好——”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轻松了。在音乐教学中我也常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中,我形象的告诉了学生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天,两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黄鹂鸟在树上讥笑树下的蜗牛:“哇塞!大家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呀,这儿有一只笨蜗牛,正往发芽的葡萄树上爬呢,它是想去采葡萄呢!哈哈哈----,真是笑死人了,喂!老蜗,去年就看到你在这儿蹲着了,怎么还在这儿呢?走!傻帽!去永安街啰!”蜗牛抬头微笑的说:“黄小姐,你们先走吧,等我爬到了葡萄树,葡萄就成熟了耶!拜拜!”同学们笑声与掌声一片,不仅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而且,演唱此曲时也更加声情并茂了。
三、动作幽默
根据歌曲描绘的内容,通过夸张、形象、滑稽的动作表演,表现歌曲,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动作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动作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动作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动作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音乐教师良好的动作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也将对音乐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对文学内涵的不断加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幽默的动作表演,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动作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莫扎特的《摇篮曲》中我根据歌曲描绘的意境,手做抱抱宝宝状,悄悄的走到窗户旁,边唱边亲吻手中的宝宝,表演哄宝宝入睡的情景,并且慢慢的、慢慢的与宝宝一起进入梦乡——全班同学无不拍手叫好,并与我一起在温柔的音乐声中情真意切的演唱了这首《摇篮曲》。
总之,在幽默中营造和谐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对课堂中教师的各种幽默表现感到好奇,才能使他们对音乐发生兴趣,才能自觉、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幽默的教学,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动的在课堂上向他们展示幽默在教学中的魅力。
关键词:表情;语言;动作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它能给学生带来喜悦与欢笑,如果音乐教师能应用幽默来点缀课堂,课堂将显得熠熠生辉,别有特色。那么,该如何将幽默引入音乐课堂中呢?多年以来,笔者一直对此问题进行了摸索与学习,并通过实践,总结除了以下几点:
一、表情幽默
表情幽默即是指通过眼、嘴、眉等夸张、生动的表情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小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他们之所以能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领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是完美的。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优秀品质,塑造自己的崇高形象。而幽默的表情就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记得我上小学时,一次有个老师上课时走错了教室,我们发现后都笑了起来,这个老师却没有慌忙退出,而是自嘲地对正在上课的老师说:“你的课讲得太好了,把我都吸引进来了。”我们都笑了起来,不但从心底里原谅了他的失误,而且还觉得他幽默风趣,坦率可亲。当然幽默的表情也可以运用到音乐课堂上,例如,在歌曲《猜调》的教学中,我与学生互相问答对唱,我在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演唱中加上“歪着脑袋,不时转动双眼、紧锁眉头、嘟嘴等”表示困惑的表情,学生心领神会,愉快的唱出了第二段和第四段,此时我有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一首歌曲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师生配合默契,一曲热情、活泼、充满童趣的《猜调》便唱的更好了。
二、语言幽默
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大部分得靠语言来进行,而滑稽的语调、夸张的语气、幽默的语言皆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幽默可使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我认为富有语言幽默感是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曾经一位历史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开场白就给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上课铃响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走上讲台,一片齐刷刷的声音问道:“老师好——”,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就在大家惊愕之际,老师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同学们立刻省悟过来,齐声道:“师爷好——”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轻松了。在音乐教学中我也常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中,我形象的告诉了学生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天,两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黄鹂鸟在树上讥笑树下的蜗牛:“哇塞!大家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呀,这儿有一只笨蜗牛,正往发芽的葡萄树上爬呢,它是想去采葡萄呢!哈哈哈----,真是笑死人了,喂!老蜗,去年就看到你在这儿蹲着了,怎么还在这儿呢?走!傻帽!去永安街啰!”蜗牛抬头微笑的说:“黄小姐,你们先走吧,等我爬到了葡萄树,葡萄就成熟了耶!拜拜!”同学们笑声与掌声一片,不仅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而且,演唱此曲时也更加声情并茂了。
三、动作幽默
根据歌曲描绘的内容,通过夸张、形象、滑稽的动作表演,表现歌曲,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动作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动作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动作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动作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音乐教师良好的动作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也将对音乐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对文学内涵的不断加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幽默的动作表演,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动作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莫扎特的《摇篮曲》中我根据歌曲描绘的意境,手做抱抱宝宝状,悄悄的走到窗户旁,边唱边亲吻手中的宝宝,表演哄宝宝入睡的情景,并且慢慢的、慢慢的与宝宝一起进入梦乡——全班同学无不拍手叫好,并与我一起在温柔的音乐声中情真意切的演唱了这首《摇篮曲》。
总之,在幽默中营造和谐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对课堂中教师的各种幽默表现感到好奇,才能使他们对音乐发生兴趣,才能自觉、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幽默的教学,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动的在课堂上向他们展示幽默在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