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问题的优化设置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的效果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问题设置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堂提问 优化设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课堂提问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优化问题设置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傅道春,1993)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提问使学生能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接受知识。巧妙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优化课堂问题的主要原则
   2.1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问题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证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相关,要与阅读内容相关。“有效的问题是能使学生做出积极回应而借此专注于学习过程的外部刺激”(Chuska,1995)。比如在学习外研版Book 3 Module 2 Reading时,可以设置“Which do you think are the two biggest problem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的问题。
   2.2问题设置的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最大、最有效的动力是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乌申思基)。因此,阅读问题的设置要能够诱发学生兴趣。兴趣可以来源于问题的挑战性或者学生认知结构的冲突。例如:在学习文章Rural animals and urban animals时(21世纪英文报总第527期), 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问题:Which do you think are smarter, rural mice or urban mice? Why?这个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冲突,而这个冲突正好是学生的兴奋点。
   2.3问题设置的整体性和梯度性
   阅读问题的设置应当在宏观上把握问题的整体构成,形成一组问题串。另外,问题还应具有梯度性。从易到难,从识记到理解再到分析,逐步加深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处理文章The Three Gorges Dam(外研版Book 3 Module 6)时,可以设置如下一组问题:
   (1) Who dreamed of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Yangtze River?
   (2) How many tons of coal was used for heating and generating electricity in 1993?
   (3) Which famous historical site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4) List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5) Do you think the advantage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isadvantages? Why?
   第1-3题,属于识记类,相对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第4题,属于观点分析类。难度稍有提高,需要判断、归纳。第5題,属于运用类。具有开放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4问题设置的封闭性和开放性
   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前者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核对提问;后者则是更高认知水平的提问。因此,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们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对文章内容的预测或猜想,为文章续写以及访谈表演等。比如上文提到的问题5就是开放性的。可以在小组讨论之后让学生以访谈的形式上台展示。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hree Gorges on the Internet. 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结束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优化阅读问题的设置,同时结合多种提问方式,以充分发挥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的欲望,用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
  
  ■
  [1] 皮亚杰,英海尔德. 儿童心理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 宋洪海. 悬念设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09).
  [3] 侯百成. 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课堂提问的设计及反思[J]. 科技资讯, 2009(20).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课堂导入是一堂课中的第一环节,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如学生要采取积极主动、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导入;以师生的互动、提问导入;通过某一话题(特别是社会热门话题)导入等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导入 兴趣 互动 提问 话题 演讲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一贯要求,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根本目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应该奉行的一个基准,但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明确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结合教育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优质、公平、规范、安全”是人民群众满意的基本条件。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人民群众对教育是否满
<正>邓彤博士的学术专著《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可庆可贺。我以为,这本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有分量的专著,会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史上,留下一个
【摘 要】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谈起,论述了文化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因素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际  近年来国际文化交流大为流行,因此学习一门外语时,了解其文化的差异性和变异性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多年来,外语教学却很少重视其文化背知识。无论是阅读英美报刊,还是收听地道的英
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如图1、图2所示.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将图1中的电键闭合,调节可变电阻R使灯泡A1和A2的亮度相同.断开电键,再闭合电键,灯泡A1马上变亮,灯泡A2慢慢变亮,说明线圈L对电流的增加有阻碍作用.演示断电自感时,将图2中的电键由闭合状态断开,灯泡A在熄灭前的一瞬间闪一下,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断电时自感线圈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不能直接观察到
期刊
自从提出要把教育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各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看,单凭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期刊
校园文化是立体教科书,是塑造美好心灵的隐性课程,是立德树人之根本。近几年,东风教育在打造品牌战略目标的旗帜下,实施“高标准的环境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平台的形象宣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五大工程,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十堰市东风教育品牌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和重点工程来落实。  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将2013年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年”,通过运动式推进、规范化实施、一把手主导,接地气、
【摘 要】 本文从支架理论的主要特征阐述其运用对优化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价值,旨在阐述让学生搭建合理的写作支架过程中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写作技能。支架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能使得学更有效地进行求知探索,活化写作思维模式,激活学生自身的写作思维情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方法,提高语言书面表达准确性和地道性。  【关键词】 支架理论 学生 初中英语 写作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发现学生在书面表达的整体
办好家长学校、培训提高家长素质,是教育部门配合指导家庭教育、提升家教水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自身需要。2015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法和单词。语法总是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单词教学往往被忽略,结果造成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还不能“看形读音,听音写词”。在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