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zg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津初中英语》中有许多渗透着思想文化教育的课文。本文通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教师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差异;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18-1
  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中国人学习外语,首先要意识到不同的语言词汇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差异,即使客体相同,一个词也常有不同的内涵,peasant是“农民”,但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就会不高兴。因为在英语中“peasant”往往是贬义,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教养的人”。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中国文化虽然有少量的与“胖”有关的贬义词,如“虚胖”,但更多是褒义词,如“丰满、心宽体胖、富态”等。但英语中,fat却含有明显的贬义。西方人认为肥胖不可取,是有损形象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歧视胖人的想法,认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比较愚笨。所以不要轻易和老外说“fat”。又如谈及fat meat(肥肉),老外认为这是该扔掉的,毫无价值的东西,而中国则理解为肥缺或求之不行的事物。
  2.历史典故和宗教信仰。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A pandora box(潘多拉之盒)。英语有大量的习语、成语和典故,体现了文化的氛围。有人说,学英语的人不了解《圣经》和莎士比亚就无法认识英美文学,这话虽然有些偏激,却道出了《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中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有关的习语有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国家,特别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既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这样的习语,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二、渗透着思想文化教育的课文
  《牛津初中英语》内容丰富多彩,绝大多数课文是与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教师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寓思想文化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思想内容,到初三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时,通过所教课文,学生可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名著时,可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在《牛津初中英语》7B中有这样一句话,“There is less air pollution in Sunshine Town than in other areas of Beijing”, 针对”pollution”这个单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污染?有哪几种污染?使学生对污染有个总体印象。然后,向学生介绍污染的原因,污染的种类、范围及后果。如提到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毒物、噪音等方面的污染,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使人不堪想象。借以激发学生对污染现象的关注,引起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这种变化,当然为之欣慰。
  《牛津初中英语》8A第3课中,课文通过香港的变化来反映祖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中国许多城市的地理位置,并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与伟大。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及时展示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图片,如天安门、长城、拉萨的布达拉宫、南京的中山陵等,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建筑的雄伟壮观,领略到祖国山川的秀丽,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灿烂,增加自豪感。
  《牛津初中英语》8B第6单元中,有这样一篇课文——We need your support Oxfam Trailwalker,文章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献出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Oxfam Trailwalker是一个艰苦的徒步旅行,只有团队的结束时间才被记录。通过课文老师可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用实际行动来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维护学校、班级的荣誉。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意文化知识的传授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英语浩瀚的文化海洋中,不断吸取营养。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滴水。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知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再次,应全方位、多角度、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新教材。新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入”。每个话题都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外文化,生动地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最好材料。(2)结合生活实际。如教“Mid—Autumn day”(中秋节)时,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教“Merry Christmas”(圣诞节)时,可给学生讲些背景知识,让学生自己做一张圣诞卡或准备些小的圣诞礼物送给同学或老师,也让他们能有个真实的感受,借此也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中西方国家的民俗风情及其文化背景。(3)适当地组织些课外活动,如排演小话剧、开展英语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语言中的文化,让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
其他文献
舒大文是当代一位有实力的花鸟画家,也是一位勤奋的画家。他不擅言词、内向、诚实憨厚、豪爽,这是画家心灵的写照,画如其人。  在上海,齐鲁八画家的邀请展上,舒大文的作品用笔精道、造型准确、题材新颖,无论勾点、擦染、浓淡、干湿都十分精妙,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充分地表现出他在白描、素描、彩画以及点、线、面传统的功底。  《绿》的画面,尺幅不大,题材简练、精到,那笔墨中的神韵和中西结合的风格,引人注目。画家
一篇课文,两种设计,也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一切都缘于音乐、美术等因素的加入,过后想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在教学中提到的“学科渗透式教学”吧。也就是因有了音乐和美术
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由于中低收入居民人数众多且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所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应该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能力和增强他
一.欧盟宏观经济2008年4季度,欧盟GDP环比3季度下跌1.5%,这是50年来季度GDP环比下跌最大的一次。目前的形势是自2008年底以来,各国经济同步大幅下跌、全球主要经济体信贷进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教学对于当代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其交际水平有密切关系,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的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策略为题,对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东盟连续12年位居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4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059亿美元;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体育赞助产业的快速发展,埋伏营销也逐渐进入研究者视野并引起重视。埋伏营销的蓬勃发展已经严重损害了那些长期进行体育赞助的企业利益(如可口可乐、I
On October 13-16, 2005, the 2005 China(Zibo) International Ceramic s Fair &13th World Ceramic Tile Conference washeld in Zibo, one of the four cities famousfor
油茶在南方各省的经济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是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低,全国平均亩产油只有6斤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油茶林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经营管理粗放。鉴于各地油茶产
杉木种子结实大小年十分明显,大年结实量多,播种品质好,采种成本低;小年结实量少,播种品质差,采种成本高。为使大年多采的种子通过贮藏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所用方法又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