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被同伴拒绝后的共情引导策略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1:他不想挨着我坐
  木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生,特别喜欢和老师、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区域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陆续回到座位上,木子搬着自己的小椅子挤到洋洋身边,说:“洋洋,我想和你坐一起。”洋洋说:“我和叶叶、哲哲是好朋友,而且我不喜欢和女生挨在一起。”木子的笑脸没有了,嘟着小嘴说:“那好吧。”搬着椅子坐到旁边的位置,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我走到木子身边,问:“发生了什么?”木子告诉我:“我很喜欢洋洋,想和他坐在一起,但是洋洋告诉我他有好朋友了,不想挨着我坐。”我抱了抱木子,说:“你被洋洋拒绝了,心里有点难受?”木子哭着继续说:“是的,我还是想和洋洋坐一起。”我静静地抱了一会儿木子,感受到她的身体渐渐不再颤抖,情绪也稳定了很多……
  共情策略——
  引导幼儿说出情绪,让其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当幼儿有情绪时,教师先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关注到孩子的存在。“停下来”这一动作给孩子的感觉是“老师很重视我、尊重我”。之后教师在看懂和听明白幼儿的表达后,用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案例中,教师对木子说:“你被洋洋拒绝了,心里有点难受?”之所以用假设性语气而非肯定语气来表达,是因为对与不对,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判断。因为共情表达,仅仅是传达教师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对孩子情绪背后原因的理解,而不是评价和批判。对于刚刚接触共情的老师,有时在共情表达时不是很到位,可以借助一个友善、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拥抱,这些有时比话语更有力量。
  只有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感受被理解和接纳,才能促进幼儿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建立自信心,为发展出良好的同伴关系奠定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拒绝他人”这一行为,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老师不用急于做出评判,或者急于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只需要针对木子当下的情绪,表达出接纳的态度,让木子逐步恢复平静就可以。
  场景2:他不想和我一起玩
  区域活动开始了,喜欢科学区的几个小朋友都陆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今天涵涵选择的是用打气筒打气球的游戏,洋洋也想玩这个,因为是涵涵先选到的,洋洋就问:“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涵涵说:“不行。”涵涵拿着打气筒打起气球来,洋洋站在旁边闷闷不乐地一直看着涵涵玩。
  这时,洋洋看到了不远处的我,跑过来说道:“我想和涵涵一起打气球,他不想和我一起玩。”我问:“老师知道你很想和涵涵一起玩,那你有没有问涵涵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啊?”“我没问,他不喜欢我吧!”我又引导:“那你可以试着问一下。”洋洋走到涵涵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和我一起玩?”涵涵快速地回答:“因为上次和你一起玩,你就没有把气球吹起来,这次你会用打气筒了吗?”洋洋摇摇头,回到我身边告诉我:“涵涵说,因为我不会使用打气筒。”我用恍然大悟的表情看着洋洋,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并不是涵涵不喜欢你,而是他觉得你不会使用打气筒才拒绝你的,所以你应该怎么办呢?”洋洋想了想说:“我应该想一想怎样使用打气筒,学会了再和涵涵一起玩。”随后,洋洋高兴地去找涵涵了。
  共情策略——
  引导幼儿明白被拒绝不是“我不好”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前儿童认知水平与交往水平有限,因此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从而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受到不同的影响。案例中,洋洋因为涵涵的拒绝而闷闷不乐,心里一直以为是涵涵不喜欢自己。老师引导洋洋了解涵涵的想法,让洋洋自己去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洋洋知道了涵涵拒绝自己的原因后,情绪也由一味难过转变成了要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共情引导洋洋意识到被拒绝并不是“我不好”,了解原因后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场景3:他不想被我打擾
  “丹尼尔被拒绝了”是共情陪伴-场景主题课程中面向中班幼儿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课件中,小老虎丹尼尔一家到公园玩,碰巧遇到了星期三王子和哥哥正在一起玩,丹尼尔也想加入他们,但却被星期三王子拒绝了。星期三王子说,自己此刻只想和哥哥一起玩,并声称这是“兄弟时间”,不想被别人打扰。被拒绝的丹尼尔伤心极了,爸爸对此表达了遗憾,然后告诉丹尼尔:“当朋友不想跟你玩,你可以用别的事情来填满。”听了爸爸的话后,丹尼尔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这时,他发现妹妹玛格丽特正在独自玩车,于是他觉得和妹妹一起玩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共情策略——
  引导幼儿找到其他“好玩”的事情
  中班幼儿已经开始有自主自发的同伴交往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了。当幼儿接纳“同伴拒绝我是可以理解的”“被拒绝之后,我会难过、伤心,这是正常的”,就可以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朋友,更好地应对交往中的问题了,如,可以自己一个人玩或找其他同伴玩。案例中的丹尼尔,当他被星期三王子拒绝后,经过爸爸的引导,选择和玛格丽特一起玩,并且玩得非常开心。
  对多种情绪有体验和感受,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出共情能力。该主题活动中,后来,丹尼尔发现好朋友小欧也被星期三王子拒绝了,这时他就可以很好地共情小欧,丹尼尔告诉小欧:“今天是星期三王子和他哥哥一起玩的特别时间,我们可以以后再找星期三王子玩。”并主动邀请小欧加入自己和妹妹的游戏当中。
  场景4:我不想制作道具
  区域活动时,教师邀请在“餐厅”里游戏的天天和自己一起到美工区,为表演区的幼儿制作道具“大树”。“天天,表演区的小朋友需要做一棵大树当道具,你能和我一起帮他们做吗?”天天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非常不情愿地说:“我餐厅里的工作还没干完呢,如果我去做大树,这里怎么办?”听到天天的话后,我连忙说:“如果你不想去,可以直接拒绝我,没关系的,朋友之间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听了我的话,天天连忙说:“那明天活动区游戏的时候,我再帮美工组的小朋友制作道具吧。”
  共情策略——
  引导幼儿理解“我”也可以拒绝别人
  教师去邀请时,天天其实是很想拒绝的,但是碍于教师的“权威”,不敢表达出来。教师从表情和动作中观察到天天的“不情愿”,于是告诉他,当你不愿意时,是可以拒绝的。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天天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了出来。
  其实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都会有像天天这样不知道怎样去拒绝别人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理解:当别人在邀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时,自己是可以拒绝他的,并告诉他自己现在在做别的事情,没有办法和你一起玩。
  当面对幼儿被拒绝的情境时,教师不能因为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埋怨和奚落孩子;在幼儿述说自己的情绪时,要对孩子的诉说给予专注的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最后,要非常耐心地引导幼儿做出认知的转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包办代替幼儿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前情提要】羊肉馆老板张山死于雨夜小巷,妻子杜笑花、岳丈刘瘸子、羊肉馆大厨马得理、外科医生谢成等人分别成了嫌疑人,他们各自的道白真假难辨,刑警队长方向东发现掩于岁月深处的多起罪案与此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方向东隐隐觉得,杜笑花身后一定有一个人在保护着她。此人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能让此人多年来心怀深爱又连下毒手呢?答案终于在本期揭晓……  14.大家叫我谢一刀  警察走后,我就去做手术。大概我为病患者
教育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和儿童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好奇与思考,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下面的故事。  无人问津的玩具引发了孩子们新的兴趣  这几天早饭时,我发现原本吃饭很慢的小郭、佳衍吃饭速度加快了一倍,他们很快收拾好自己的餐具,跑到玩具区,端着那筐好久无人问津的万能工匠玩具(由于玩具的数量少,孩子觉得插不出什么好玩的东西,就无人问
吾班之男生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级 余詠诗  吾独爱吾班之男生也。性旷待人诚,有事求之,莫不慷慨相助。博览善思,每有不解便求于师,敏而好学!数学尤佳,电光石火间难题瓦解,其速令同窗甚惊。或善棋琴或善书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全科学霸也!好蹴鞠,课下击球之影盈于操场。一奔一蹿一铲一射,观者皆惊叫不已。课余甚滑稽,常著打油诗自娱,令诸生哭笑不得。(指导老师 丁之境)  猪豆豆点评:完美!真诚、慷慨、好学、
编者按  近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一直致力于促进中西部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公益项目。2015年9月12日,由刘老师领衔的国内首个专注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项目——“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在南京启动。该项目由汇丰银行资助,刘占兰研究员和她的研究团队承担项目设计、专业统筹、技术支持和教师培训工作。而在此项目正式启动之前,刘老师已经带领她的团队,先期在陕西省开展了“西部
【摘要】为改变早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兴味索然的现状,本文进行了晨诵实践研究,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文、蒙学经典等晨诵,以多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晨诵,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体验诵读的韵味、情感,丰盈学生的生命体验,为语文素养奠基。  【关键词】晨诵 低年段 语文素养 体验  晨诵,顾名思义,即学生以早晨为主要时段的诵读活动。其实,晨诵的时间并不仅仅局限于早读课的时间,笔者所在的学校提倡开展“
独自一人搭公车或地铁时,你会做什么?“玩手机!”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鉴于现在“低头族”势力庞大,为了让测试结果更科学,就不将玩手机放在选项中了。仔细想想,除了玩手机,下面几项,哪项更符合你?  A. 摇头晃脑地听歌  B. 看随身携带的书或工作资料  C. 眼睛瞪着窗外发呆  D. 呼呼大睡  心理解析  A摇头晃脑地听歌  你是个外冷内热的人,除非是很熟的朋友,否则你绝对很少先主动对人热情。
最初,在“风情街”活动中,孩子们常常找来软垫往地上一铺,或者用几张桌子拼拼搭搭,放上一些货品,就摆起了小地摊。但是,孩子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小地摊的受欢迎程度却大相径庭。问题自然出现:小朋友们到底喜欢什么店?  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向我求助,要我帮他们想想办法。我说:“哎呦,这可难倒我了,我也不知道其他小客人在想些什么呀。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就这样,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孩子们没被
“村上春树其实是一个硬汉作家。”  6年前,我和编辑散步,说出这个观点时,自己也略微有些吃惊。我没有严谨的论据,这也不是我大多数朋友的看法。比如一位青年作家,他揶揄村上是一个“咖啡馆作家”,认为村上只是写一些发生在咖啡馆里不痛不痒的事情。  相较于“硬汉”,这是更广泛的看法——村上是一个富有“小资”气息的作家。  的确,村上春树有细腻敏感的一面。他喜欢爵士乐和跑步,常常在作品里不厌其烦地描写烹饪等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挡在手电筒前面可以透出不同颜色的光。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手电筒的功能,懂得手电筒开关的方法。  物质准备:手电筒每人1支,红、黄、蓝、绿色胶片纸,彩色塑料盒、彩色水瓶若干,音乐1首。  活动重难点  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放在手电筒前面可以透出不同颜色的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
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更加具有地方特点和个别化性质。园本课程的建构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追寻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是努力尊重个体差异使每名幼儿都能得到适宜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周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挖掘的过程,凸显了传承与发展性,渗透着思想和创造性,彰显着个性和独特性。  在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幼儿园在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