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l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共享教育幸福的场所。理想中的学校,是能与师生在精神、气质上相契合的。
  高宇军深谙此理。2007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市第22中学校长后,在深入了解学校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办学设想——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科学·绿色·人文”的管理理念,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学校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
  这是高宇军对学校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也是他倾力探索的学校教育路径。他把这一理念化为自己的信念,认真地将其转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2009年7月25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伴随着《斯拉夫舞曲》的欢快节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09年清爽假日——青少年交响音乐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本场音乐会由青年指挥家焦阳和高宝群老师共同担任指挥。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德沃夏克、肖邦、比才等音乐巨匠的名作,《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哈巴涅拉——小提琴与乐队》,还有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中国作品《瑶族舞曲》、《森吉德玛》等,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孩子们的指尖跳跃。音乐会以被誉为芬兰第二国歌的《芬兰颂》收尾,百名金帆交响乐团的学生以他们娴熟的技艺,完美地演绎了这部伟大作品的优美旋律并表现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为大家奉上这场精彩演出的正是22中的金帆交响乐团。乐团成立于1994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院长、美籍华人指挥家胡咏言先生担任艺术顾问。著名音乐家黄飞立、徐新、胡咏言、张海峰、张艺、林丁丁等也都曾接受学校的邀请为乐团的发展贡献心智。1999年,该乐团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金帆交响乐团”,并多次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成为22中的一个教育“品牌”。
  不过吸引我们的,并不仅仅是舞台上学生展示出的精湛才艺和乐团所取得的诸多荣誉,而是舞台背后22中素质教育的辉煌成果。
  教育何为?记得《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书中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并不是必须向年轻人传授特定的课程,而是某些技术模式和人生态度”。他认为教育应为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之二是点燃学生的“激情和好奇心”;之三是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之四则是开发学生的右脑,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或者至少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近几年来,22中的教育者们就是用这样的理念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他们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策略,促使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地发展。就像采访中老师们所谈到的:“数量中求质量,让全校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学校办学的基点;个性中求共性,让全校每一位有特长的学生张扬个性,成为特色人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活动中求成长,让全校每一位学生增长才干获得成功和喜悦,是学校教育的途径。”——22中以此创造性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机械化的方式去约束那些心智、品格、生活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
  “走精品之路,办特色教育”。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北京市传统项目(篮球)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22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这里,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且硕果累累。如:初、高中篮球队就曾多次荣获北京市中学生篮球赛冠军;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模式,构建了适合学校生源实际水平的科技活动系统,通过环保课题、生物研究、定向越野、天文观测、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打出了品牌项目。
  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量身定制”了北京市第22中学“五色土”德育行动方案,即:以“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为主题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为主题的黄色传统教育;以“珍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环境教育;以“遵纪守法、做守法公民”为主题的黑色警示教育;以“热爱人生,明确责任”为主题的白色纯情教育。
  以“红色主题教育”为例。22中本着“高位着眼,低处着手”的思路,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参观、游览、宣传、主题实践等形式,从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活动中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引导者。教师按照“红色”主题的结构,结合课堂教育的实际,来组织活动。
  就拿他们的升旗仪式来说吧。22中将过去由学校的组织变化为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学校的主题来体现教育的内涵。主体的变化使升旗仪式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通过小品、相声、课本剧、有奖问答等形式,用学生的语言来表述学校所需表达的教育内涵。通过台上台下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
  “五色土”方案的有效实施将社会德育资源与校园资源进行整合,将分散的、阶段性与突发性的教育活动统筹到“五色土”德育行动方案之中,从而使“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无死角”。
  让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健康、快乐、自主学习和自由创造成为这段生活的主旋律,并以此创造出的是一种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充满了欢声笑语、诗情画意和人文的阳光,22中的教育者们说,唯其如此,孩子们才能安全、自在地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幸福成长。也正因为这样,在22中,不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活动的设计,教师们总是自觉地把学生的生命成长放在第一位,22中的校园,也因此充满了活泼的灵性与丰富的生命。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生产力”
  
  22中是一所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学校。历史上,不少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执教。如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与谢冰莹女士就曾分别担任高中新文艺学科教员、国文教员;在学校不同的发展时期亦有着不同的精神代表:育德时期有北京市著名校长郝仲青;22中时期有“北京市中学模范校长”成希春;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师德标兵”、“北京市人民教师”、特级数学教师孙维刚等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就是一具精巧而灵敏的乐器,它演奏着人生的和谐旋律,触动着受教育者的心灵——但只有在这具乐器调好了弦的条件下,才能作出这种演奏;而琴弦的调准要靠教师、教育者的个性。”正因为这样,尽管22中有着丰厚的办学底蕴,高宇军却始终认为,学校真正的优势,在于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氛围,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比如,面对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面对新的地域文化和教育氛围,22中人怀着朴素而真诚的初衷,在学习和践行孙维刚教育思想的同时,不断地发展、创新,营造出了富有持久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以数学组为例。从2003年开始至今,22中数学教研组在孙维刚老师的思想和精神的引领下,以数学实验班从初一到高三整体数学教学模式的创建为研究目标,对孙维刚教学经验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所突破,从数学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观点出发,站在系统的高度,对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编排与补充,初步创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该课题已获得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
  李红老师是课题组中的一员。自进入课题伊始,她的数学教学改革便一发而不可收。她带着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开始是教师找问题,学生琢磨,后来演变成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她也积累了许多丰富而精彩的教学案例,特别是设计并讲解了一系列关于数学应用的公开课,突出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函数的应用”等,深受学生好评,不仅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美,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对教学的思考。
  在22中,这样开放、鲜活的课堂比比皆是。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地引入了22中课堂。在这里,课堂不再板着面孔,教师不再以自己的理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索,而是以启发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思考和自我表达——
  话剧表演是22中学语文组所主办的一项传统语文实践活动,配合教材中的话剧单元,让学生们自导自演经典话剧作品,语文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所选剧目的审定、话剧知识的介绍、舞台表演一般技巧的传授等内容,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表演中加深了对话剧的理解与认识。比如,今年5月份,22中就举办了主题为“演绎经典剧目,感受人生百态”的话剧节。学生们表演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曹禺的代表作《雷雨》,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石康的《奋斗》,还有现代著名戏剧家锦云的《狗儿爷涅槃》等。没有对经典的所谓的“另类”解读,也没有对名作的搞笑式的大话演绎,话剧节所呈现出来的是孩子们对于传统经典的原汁原味的表演,更是孩子们对于人类优秀文化的扎实传承;
  语文教师柴荣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十分注重创设适合学生言语经验建构的发展环境,重视生生对话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学生通过个性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撞,分享知识、经验、智慧和精彩绝伦、曼妙丰盈的语文世界;
  地理教师董进的“兴趣教学模式”成为22中新课改一道清新的景致。她依据学生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学科的趣味和实用的价值;
  英语教师陈英杰把在国外学到的情景教学法、交际法、功能法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为东城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她还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和青年教师们一起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讨教法、进行教学实践,和同伴们走上了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
  正如采访中高宇军校长所说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只有教师实现了专业化发展,才能加快学校前进的脚步。”
  对于每一位颇具特性的教师,22中都坚持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专长,推广他们独特的教育经验,让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得到实现。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们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份可以努力拓展的事业,一份值得付出心血和精力的事业,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收获着生命的成长。
  
  办学的过程是实现理想的过程
  
  22中所处的东城区是北京人文气息相对浓厚、教育相对发展的首善之区。这里不仅名校汇聚,各校之间你追我赶,竞相争先之势异常激烈。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创出办学特色?这是始终萦绕在高宇军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问题。
  高宇军校长是一个年轻而富于思考的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感性气质的人却在治校的道路上拒绝了一切浮华和浪漫,坚定地选择了最具理性的科学。他认真研究学校,研究具体工作,思考如何能有所创新。高宇军爱看书,《世界又热又平又挤》、《8小时——从优秀到卓越的效率法则》、《教育碎思》等书籍,让他了解当今教育发展状况,反思课程改革,能更好地去思考学校发展之路。在他的谈话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他对学校管理、学科建设的细致、专业、用心的思考,这种思考流露出来的是他经过长期钻研所积累的丰富的内涵和底蕴。
  ——“管理的战略性在于让人做正确的事,管理的科学性在于让人高效地做事,管理的艺术性在于让人愉快地做事。”在管理中,高宇军秉承历届领导好的做法,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强化“五种管理”模式:即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的教师队伍管理,以“三自”教育为中心的学生管理,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的后勤管理,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高宇军提出,经验是教师日积月累获得的宝贵财富,但往往是零散地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只有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才能表现出来。为此,22中明确要求各个教研组:要把组内骨干教师及其他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亮点提炼出来,内化为教研组的共同财富。他主张通过专业引领,让每个教师都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我们提倡教师群体创优,但不是要求最好,也不求人人都成骨干教师,而是主张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么一来,每位教师都是专家。“不求人人都成骨干教师,但求人人都成特色教师”,高宇军的这个目标既务实,也颇有引领价值。2010年,22中有两位特级教师通过了审核,至此,已有学校“本土”培养的3名特级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有24位区兼职教研员,在全区中学中位居前列。
  ——在学生教育方面,高宇军提出,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对22中的学生们而言,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感、诚信、环保意识、同情心、宽容、礼貌礼节、敬老尊贤、对自然的爱和敬畏之心,还有男孩子的谦让和保护女性,女孩子的自尊自重,这都是需要教育的目标,也是22中教育所关注的焦点。
  这些清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与对学生内在关注的温情地交织在一起,为22中描画出了一条发展轨迹,奠定了一种发展风格,也让人们对22中多了一份期待!■
  □编辑 郭卿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1997年以来北京地区小震活动的起伏变化发现,北京地区小震活动的起伏特征与北京及周边地区显著地震(ML3.9以上)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若北京地区M_L2.0~2.9地震月频度大于4,则北京及周边地区(39.5°~41.0°N,115.0°~117.6°E)半年内有发生显著地震的可能,对应率为75%,虚报率为25%,漏报率为14.3%,R=0.72,R_0=0.44,具有较好的预报效
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探讨目前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现状,为中国城市社区的应急协同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根据SWOT模型分析,识别不同主体在参与城市社区应急治理中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机会和威胁;通过整合不同主体的优势,明确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社区应急治理的重要意义,提出构建多元主体相互协作参与的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多元主体职责分工、优化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人才建设、提升居民意识的优化路径。
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得益于智能创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教育、购物,甚至投资,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变得更简单、更方便.今天,我们拥有触手可及的世界,并因此而蓬勃发展.rn不仅仅是个人生活,技术实力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例如,在自动化的帮助下,组织可以将专业人员从重复的手动任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任务.大数据和分析等解决方案使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绩效并在需要时调整其方法.简而言之,技术已经改变了世界的积极面,而且这种转变正在进行中.
期刊
地震救援是多主体交互的系统活动,救援参与主体差异化程度高,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为探寻提升地震救援协同绩效的有效策略,在"8.8九寨沟地震"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主导型、主力型、辅助型救援主体和新闻媒体4类力量的地震救援参与主体间的协同框架,设计出"基于救援主体"及"基于被救者"的两套信息交互规则和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ABM从微观角度对地震救援活动进行NetLo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发生MS5.1地震,为探寻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信息,对流动地磁矢量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北地区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模型,发现震中正好位于磁偏角D分量零值线上,且震区东部出现一定面积显著正异常区;同时追加计算2019年4—9月和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两个近半年期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发现震区东部D分量正异常现象体现在前者,因此判断异常积累
根据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活动特征,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在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段大探口选址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场地。该场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开展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奠定了基础。
从机场航站楼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破坏特征入手,介绍了HAZUS灾害评估与直接经济损失的框架和理论模型;以某机场航站楼遭受地震烈度为8的地震为例,定量计算地震的潜在损伤概率,再根据损伤概率计算其直接经济损失,并给出财产损失保险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航站楼处于烈度为8的地震风险时,该建筑的各个系统处于不同的损伤概率,其中处于轻微损伤的系统较多,其概率高达33%,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 531.40
通过对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相关文献的查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网络图,对其核心内容的相对研究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韧性做了讨论。研究发现,现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以"震害预测"为重点,对生命线工程的"可靠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供水管网"、"交通系统"等重点子系统是生命线工程网络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与研究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算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龙日坝断裂带地区的汇水流域及其河流,利用Topotoolbox工具计算了汇水流域及河流的方位角和偏转角,并结合GPS运动学数据所揭示的运动学特征,探讨了构造作用对水系类型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较大一级汇水流域的形态呈现出顺着块体运动方向由开阔状转狭长状的变化;另外,沿龙日坝断裂带走向分布的17个次级汇水流域的方位角主要分布在0°和350°左右,沿龙日坝断裂带中段(
1.奥斯汀-圆石-圣·马尔克斯 得克萨斯州  2013年中产阶级收入工作岗位数量:24.8988万  较2007年的变化率:增长7.6%  2.休斯顿-糖土地-贝敦 得克萨斯州  2013年中产阶级收入工作岗位数量:87.8038万  较2007年的变化率:增长7.4%  3.圣·安东尼奥-新布劳恩菲尔斯 得克萨斯州  2013年中产阶级收入工作岗位数量:3.092万  较2007年的变化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