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系类型和GPS数据研究龙日坝断裂带变形模式

来源 :华北地震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uk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龙日坝断裂带地区的汇水流域及其河流,利用Topotoolbox工具计算了汇水流域及河流的方位角和偏转角,并结合GPS运动学数据所揭示的运动学特征,探讨了构造作用对水系类型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较大一级汇水流域的形态呈现出顺着块体运动方向由开阔状转狭长状的变化;另外,沿龙日坝断裂带走向分布的17个次级汇水流域的方位角主要分布在0°和350°左右,沿龙日坝断裂带中段(北西盘)的7个次级汇水流域与断层大致斜交,表现出沿着断层走滑方向的系统性偏转和拉长,表明可能受到了断层走
其他文献
为提升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软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故障排除时间,以JOPENS0.5.2系统的流服务器为例,介绍了一种利用Python语言实现流服务器准热备的方法。经实际检验,采用该流服务准热备方法后,其服务器切换用时在30~210 s之间,较人工处理具有较大优势。该方法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广至其他需要热备的软件系统。
对河北省遥测台网2013—2019年地震速报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认为速报任务完成较好,在全国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地震速报有94%的速报事件能获得满分或加分;就地震速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震例分析了原因,归纳了爆炸、爆破和塌陷3类非天然地震事件的波形特征;针对河北遥测台网在速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通过分析1997年以来北京地区小震活动的起伏变化发现,北京地区小震活动的起伏特征与北京及周边地区显著地震(ML3.9以上)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若北京地区M_L2.0~2.9地震月频度大于4,则北京及周边地区(39.5°~41.0°N,115.0°~117.6°E)半年内有发生显著地震的可能,对应率为75%,虚报率为25%,漏报率为14.3%,R=0.72,R_0=0.44,具有较好的预报效
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应急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探讨目前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现状,为中国城市社区的应急协同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根据SWOT模型分析,识别不同主体在参与城市社区应急治理中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机会和威胁;通过整合不同主体的优势,明确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社区应急治理的重要意义,提出构建多元主体相互协作参与的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多元主体职责分工、优化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人才建设、提升居民意识的优化路径。
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得益于智能创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教育、购物,甚至投资,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变得更简单、更方便.今天,我们拥有触手可及的世界,并因此而蓬勃发展.rn不仅仅是个人生活,技术实力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例如,在自动化的帮助下,组织可以将专业人员从重复的手动任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任务.大数据和分析等解决方案使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绩效并在需要时调整其方法.简而言之,技术已经改变了世界的积极面,而且这种转变正在进行中.
期刊
地震救援是多主体交互的系统活动,救援参与主体差异化程度高,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为探寻提升地震救援协同绩效的有效策略,在"8.8九寨沟地震"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主导型、主力型、辅助型救援主体和新闻媒体4类力量的地震救援参与主体间的协同框架,设计出"基于救援主体"及"基于被救者"的两套信息交互规则和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ABM从微观角度对地震救援活动进行NetLo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发生MS5.1地震,为探寻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信息,对流动地磁矢量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北地区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模型,发现震中正好位于磁偏角D分量零值线上,且震区东部出现一定面积显著正异常区;同时追加计算2019年4—9月和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两个近半年期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发现震区东部D分量正异常现象体现在前者,因此判断异常积累
根据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活动特征,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在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段大探口选址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场地。该场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开展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奠定了基础。
从机场航站楼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破坏特征入手,介绍了HAZUS灾害评估与直接经济损失的框架和理论模型;以某机场航站楼遭受地震烈度为8的地震为例,定量计算地震的潜在损伤概率,再根据损伤概率计算其直接经济损失,并给出财产损失保险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航站楼处于烈度为8的地震风险时,该建筑的各个系统处于不同的损伤概率,其中处于轻微损伤的系统较多,其概率高达33%,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 531.40
通过对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相关文献的查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了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网络图,对其核心内容的相对研究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韧性做了讨论。研究发现,现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以"震害预测"为重点,对生命线工程的"可靠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供水管网"、"交通系统"等重点子系统是生命线工程网络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进步与研究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