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接龙故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龙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把故事以续的方式上下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像条长龙一样无限制地向下延伸。它像一个无限的舞台,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主角。趣味接龙故事,即在愉悦的编接龙故事过程中力争让每个学生以提升学习力为目标体验幸福,收获能力,培养意志力。
  学习力,简单理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它是将来学生迎接挑战,面对生活最根本的竞争力。它包括学习动力(内驱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
  一、“趣味接龙”的设计
  1.作文形式的多样化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普遍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要让学生“乐之”“好之”,必须改变作文传统的形式,不断给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受:
  ——亲子接龙。就是以文为媒,以写作为纽带,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编故事的乐趣。通过接龙,父母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接龙,为父母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分享写作的感动和乐趣;通过接龙,可以带给学生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小组循环接龙。它和通常意义下的作文在写作活动上有着本质区别。通常意义下的作文是一种个体主体的写作活动;而循环作文则是一种集体关注之下的个体写作活动。一个小组的同学自动组成一个写作小组,再按照循环顺序续编接龙故事。同用一本作文本,循环批阅,周周传递。这是一种读写互生,循环相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写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身兼双职: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风景的创造者,又是风景的欣赏者。循环作文因而会被建设成为同学们的感情驿站,精神家园。小小的作文本,对小组成员来说,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师生擂台接龙。这近似于师生同题作文,但又不完全相同。它同样是将教师从讲台拉到学生的身边,让教者更容易把握学生习作的难度和题目的可写度,让师生间的互动更容易操作,让教者的评价更客观、更直白,学生易于接受。但教师的写是穿插在学生的编故事接龙之间的,所以教师的作文设计要与前文保持一致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写作文。这里教师的接龙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讲评时,学生醍醐灌顶,对于接龙故事的构思、写作方法有了明确的方向,这样的指导比空洞的解说强上几倍!
  2.作文形式的新颖性
  学生平时的小练笔或自由发挥,或随文练笔,或命题作文等都是从三年级写到高中毕业,甚至更久,这样传统的形式固然有它流传至今的妙处,但如果在学生练笔过  程中穿插“趣味接龙”的练笔形式,学生一定会被其新颖独特的方式所吸引,一定会调动其潜能参与其中。在与同学“PK”,与父母“PK”,与老师“PK”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收获的喜悦,享受能力的提高。
  3.作文内容的生活化
  “趣味接龙”的“趣味”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有趣,更体现在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趣味性。比如,学生看了《哈利波特》《变形金刚3》,我便让学生写《小书虫瑞德的故事》,让学生尽情地在想象的世界里感受新奇与乐趣,明白书本与阅读的重要性。
  4.作文内容的开放性
  接龙故事的内容要有可延续性,要尽可能地开放,让学生的思维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宇宙中遨游,在天马行空中飞翔,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他心中的语言就会源源不断。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欣赏到一篇篇的佳作!
  二、“趣味接龙”的思考
  1.“趣味接龙”形成自我提升所需的内驱力
  所谓内驱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将外部刺激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应该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叶圣陶先生也曾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趣味接龙”的形式是对传统的作文形式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创新会让学生觉得新鲜而富有挑战性,这就会激起学生的“斗志”,这就是学生隐藏身体深处的原始“动力”,而形式的有序变化可以保持这种“动力”的不枯竭,这不正引导着孩子在作文中形成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吗?
  “趣味接龙”的内容是相关的,构思的巧妙,语言的精准,情节的曲折……这些因作文水平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但不论原先学生自己的水平如何,他们也一定会自主地去模仿前文的习作长处,一定会有意识地花心思展现自己习作的优点,他们良性的比较与学习正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语文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学生指导、学生自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制订,使之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发展的动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趣味接龙”形成自我提升所需的毅力
  习作能力的自我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期间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学生在提高表达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当中对自我提升所需的毅力的表现度。
  学习毅力指个体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克服困难的能力,通常以学习者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它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
  其实,语文老师经常面对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需要一定数量的练笔,甚至可以说多多益善;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经常的练笔,尤其是自由命题持无奈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如何保证他们一如既往地用饱满的兴趣去面对每一次习作?
  “趣味接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少而精的习作次数让学生一直保持愉悦的“习作心理状态”,师生、亲子、生生之间的擂台形式让习作的主角——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斗志”。
  3.“趣味接龙”形成自我提升所需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解释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找到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就是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提升的各种能力。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自然承载着其中关键性的任务。
  习作教学与多练多读是绝对分不开的。但传统的读课外书,写小练笔的形式已经渐渐退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舞台,语文老师要寻找更新更有效的多读多练的形式以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多读多练。
  “趣味接龙”参与的面广,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师长教、学生学的模式,请老师、家长蹲下身子参与其中。角色的互换,地位的改变既让家长、老师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亲近了师长,愿意与师长交流习作心得。这种众多人参与其中“读、比、想、评、议”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快乐、平等的幸福感中模仿运用了习得的语言,推敲磨练了现有的语言,促进自我语文素养的提高。
  著名的“树根理论”认为,学习力是生命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犹太人曾把智慧比做“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携带的财产”,而我认为“学习力”才是“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携带的财产”!它应是我们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小学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不知不觉中我从教也已经有13个年头了,也担任了13年的班主任,下面将我从教以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以爱育人    对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我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爱,滋润了孩子,成就了事业,也升华了我自己。正是这份挚爱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文《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了题旨。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通过描写12岁的南非儿童恩科西的去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点明题意,再叙述恩科西的身世遭遇及其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还强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针对这些要求,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精心设计,将教育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一、观察导入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
非凡新春  在中国新年即将到来之际,CHloé推出了以猪年为主题的限量系列,特邀艺术家Rithika Merchant创作了洋溢着新春喜悦气息的艺术图案,印制于品牌代表性的手袋、运动鞋、成衣等单品之上。简约的花卉动物印花与藤蔓图腾传递了品牌一直以来所追求的随性自然的风格,栩栩如生的形象别具生机与活力,与喜气洋洋的新春佳节格外契合。  本系列于2019年1月15日起正式發售。说古论今  在2 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从低年级开始写话训练,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写出见闻和感受。作为习作的起步,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写话开始,让他们养成能写好一句话的习惯,逐渐对写话产生兴趣。而课标也同时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提出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以此来达到从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能力”。但基于低年级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我发现许多孩子对写话产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弄清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表现在哪三方面,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记者:王校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前埔南区小学的基本情况。  王跞: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从创办伊始就按照高规格、高标准来配置。学校占地面积25891平方米,建筑面积17583平方米。尤其是2008年由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近3000万建成的前埔南区小学分校,不仅解决了周边儿童的入学问题,也为东部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来,学校“外塑形象、内重质量,博中求精、精中见雅”,以理想的教育实
韩式妆容作为亚洲一支独具特色的流派,2 019年将有什么新的变化?我们来到首尔时装周的后台,一边看秀一边采访了HERA首席彩妆师JASON LEE,请他告诉我们最新的彩妆趋势。  摄影:曹雪峰 编辑:孔令一 CAROLINE KONG  活力色彩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各大秀场抢眼的亮丽色彩,饱和度颇高的眼影、发色,甚至亮眼的帽子非常吸引眼球。而当眼影、头发都用了一样饱和度很高的色彩,嘴唇则不再用抢戏
下午是作文课,我健步走进教室,还未站稳,只听“哧……哧……嘿……” 这分明是笑声,是忍不住的,哟,还有好多处。  这就奇怪了,怎么回事?就在这时有十几只手举过了头,不容我喊名,“快炮”朱庆利“噌”地站了起来,发着笑腔说:“老师,上课前我们全班举办了一个展览。”“什么?展览?”“嗯,你看!”我来到近前一看,是翻开的语文书,再一看插图不对啊,穿着古代服装专心写《史记》的司马迁头部怎么变成“高尔基”了?
当今中国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孩子进入学校是个问号,出了学校是个句号”的问题,这怎能不让人们抓心的反思——中国学校的教育怎么啦?作为当代的教育人,我们为何不能再次审视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对扼杀学生创造的过失何在?  一、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写照  1.课堂上抱臂坐正,两眼看黑板,两耳听老师讲  这是当今无数学校的课堂写生画,做到了这点,可能被称为课堂纪律好,班风好,组织教学得力;没做到的,多半是在努力追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