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来源 :中国粉体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锰氧化物为主吸附材料,碱式碳酸镁为造孔剂,甲基纤维素为胶黏剂,硅溶胶为结构助剂,采用挤条法制备锰基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物饱和吸附容量进行测试,探讨配方体系、碱式碳酸镁的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对锰基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多次再生和重复使用效果测评,最后与商用活性炭等吸附剂进行了吸附性能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造孔剂碱式碳酸镁的最佳质量分数为43%,最优热处理温度为400℃;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锰基吸附剂产品对甲苯和甲醛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0.42、0.44 g/g;经多次再生和重复使用的甲苯吸附容量能维持在(0.42±0.01)g/g;与活性炭相比,自制锰基吸附剂具有更多大粒径尺寸的介孔结构,吸附能力更强;在25~800℃温度范围内无明显放热和失质量现象,表现出良好耐热稳定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更好.
其他文献
为增强轻骨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对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轻骨料混凝土(BF-LAC)进行不同龄期的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BF-LAC在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劣化程度。采用浓度为5%的硫酸盐溶液侵蚀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0.1%、0.2%、0.3%的BF-LAC并每隔60 d测试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有效孔隙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同时运用SEM扫描微观结构分析侵蚀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掺入轻骨料混凝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BF-LAC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改善其内部结构,适量的纤维掺入轻骨料混凝土对其
为深入研究预应力碳纤维布的加固性能,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CFRP布张拉锚固系统。研究新型加固系统的张拉设备、销钉锚具的销钉数量及直径对CFRP布张拉、锚固性能的影响,并利用该张拉锚固系统进行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平板锚具相比销钉锚具具有较强的锚固能力,锚固力提高30%;当销钉直径为8 mm、个数为3根时,锚固力达到最大,值为50.21 kN;采用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得到的承载力和刚度均明显提高,与直接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相比,试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
期刊
为研究地震下摩擦摆隔震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减隔震效果及动力行为,以某(24+32+24)m箱型等截面铁路连续梁桥为原型,进行了1/10缩尺模型的连续梁桥振动台试验。采用3组实测近场地震波进行纵竖向联合输入,观测桥梁试验中及震后损伤情况,并对桥梁位移、加速度及应变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近场地震下结构响应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地震波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增大,中墩纵向位移平均幅值小于边墩,且其增幅率远小于边墩盖梁;当PGA增大时,摩擦摆支座的隔震率更高,隔震效果更好;在0.5 g地震作用下中墩仅出现少量细
为了控制燃煤硫排放,进行煤粉预热燃烧实验并取样分析,利用气相色谱仪、气体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研究煤预热、燃烧阶段硫元素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神木烟煤中存在黄铁矿、噻吩、亚砜、砜、磺酸盐和硫酸盐6种固态硫;经过预热过程后,煤粉中硫元素的40.5%仍以6种固态硫的形式存在于半焦中,59.5%转化为含硫气体;与原料相比,半焦中黄铁矿、噻吩、磺酸盐和硫酸盐质量分数减小,亚砜和砜质量分数增大;在燃烧过程中的还原区,当温度达到1100℃时,固态硫发生了大量分解;在燃尽区,氧化剂的增多导致噻吩、亚砜、砜和磺
为拓展苎麻资源的高值清洁利用,以苎麻骨粉末为基材,以纳米氧化铜和环氧树脂粉末为强化因子,通过温压成形法制备苎麻骨基复合材料;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成形工艺参数与强化因子;借助锥形量热仪与扫描电镜等研究苎麻骨基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特性。结果表明,苎麻骨基复合材料的最优工艺参数与最佳强化因子分别为:成形温度为180℃,成形压力为70 MPa,保温保压时间为30 min,环氧树脂质量分数为9.2%,纳米氧化铜质量分数为30.8%;制备的苎麻骨基复合材料强度高、疏水性好,静曲强度高达90.12 MPa,吸水率
通过选取陕西省汉中市阴湾沟滑坡的千枚岩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该处千枚岩的变形破坏机制,并分析岩石宏观破坏与微观破裂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围压条件下,千枚岩宏观破坏模式为拉张破坏和剪切破坏的复合型,当围压升高,千枚岩宏观破坏模式变成沿结构面滑动的剪切破坏;在零围压的条件下,千枚岩微观破裂断面较为平整,随着围压升高,千枚岩试样沿层面发生剪切破裂;在外力作用下千枚岩易发生剪切破坏,与其平坦面的断面形态和沿层面破裂的微观破裂模式是密切相关的,说明千枚
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距出海口26公里,全长219米,建成于公元1083年,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木兰溪贯穿莆田全境,自西向东流入东海。木兰溪虽然以溪命名,但实际上却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历史上水患严重,从唐朝开始,世世代代的莆田人都在为治水而付出不懈努力。据地方史志记载,北宋年间,长乐女子钱四娘散尽家财,围堰筑陂,希望通过截流的方式阻挡海水倒灌,但因陂址选择不当,刚筑成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悲愤投江。
为提高球形石墨的振实密度,采用LNP-18A整形机对天然石墨粉碎样进行球化实验,探讨球化轮转速、风量、分级轮转速、球化时间等4种不同参数对石墨球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
为了探究颗粒在金属纤维过滤网内部的反吹过滤特性,根据扫描电镜成像获得的金属纤维滤网内部纤维的微观形貌及排布方式,对金属纤维滤网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其出厂参数建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