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然而有效教学的理念却源于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这一概念在教育改革中,也逐渐被教育界关注并成为当代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学生;课堂;有效教学
作为有效教学一定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是教师充满了教育机智的创造性的教学,这样既有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有有效生成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案不过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使课程实施由“执行预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能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增强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效果。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关注执行预设方案与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及教师的教学反思。音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作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
肖川教授认为:课堂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教师备课务必做到“钻研”和“设计”。教学的设计是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的安排,教学设计是最能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所以说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应该确立“效率在课内,功夫在课前”的理念,认认真真去备每节课,踏踏实实写好每个教案,否则,课堂有效教学就永远是希望的“泡沫”。
最重要的事教学设计要依据一节课的目的、内容、学生、教法、学法、习题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构思,课上依据教学进行的突发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与设计,而后依据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进行实施方案。教师只有将教学设计做好,才能上好每节课。
二、和谐的活动气氛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
作为小学生对音乐及其敏感,教师更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使学生亲自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音乐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很多充满童趣的教材,并做了以下尝试。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音樂课堂的活动中,教师能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气氛,使他们始终都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这个状态下进行学习,他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学,快乐学,主动学。
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关键。教师投入的表演能感染学生,形成积极愉快的活动氛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模仿的特性。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运用教师亲自投入表演的方法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前,我给学生放克莱德曼的音乐磁带或演奏一首乐曲,虽然他们对这些陌生的乐曲本来并不理解,更谈不上完全喜欢了。但在老师投入的表演下,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地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随着音乐打节拍,那认真的模样很让人感动。
三、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加深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
整个教学的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打击乐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就是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重要的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而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音乐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要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引起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一节课中,用《猫捉老鼠》的音乐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首先让四位学生分别戴上老鼠头饰,每个人手里拿一张旋律卡片,其他学生扮演猫的角色。老师在四个卡片中任选一个在琴上弹出,哪一位学生先听出来,就来指着那一句旋律唱一遍,就表示老鼠被捉住了。经过几轮游戏,老师最后评出捉老鼠的能手并奖励他。这个游戏使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创设不同的场景及游戏,让学生能在玩中学。
四、生成的动态课堂
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而在互动过程中,在学生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就是课堂动态生成。这也是课堂中的教学机智,教师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不光做到以上,还要求做到科学练习、及时反馈。科学练习包括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实现精选精炼。及时反馈即课上练习、课上反馈、课上处理。目的在于课堂上发现学生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产生思维碰撞,这是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合理地安排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的时间。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比例的时间。
做好课堂总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纲目、学法总结,规律总结等。以及作业俄设计。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必做和选做相结合、重视开放性练习设计。通过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信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和能力。
总之,我们课堂教学思路是:要更新教学的观念,转变教学的行为,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做、教互动”为原则,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
作者简介:王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汽轮小学校。
关键词:学生;课堂;有效教学
作为有效教学一定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是教师充满了教育机智的创造性的教学,这样既有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有有效生成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案不过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使课程实施由“执行预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能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增强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效果。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关注执行预设方案与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及教师的教学反思。音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作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
肖川教授认为:课堂有效教学要建立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教师备课务必做到“钻研”和“设计”。教学的设计是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的安排,教学设计是最能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所以说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因此,我们应该确立“效率在课内,功夫在课前”的理念,认认真真去备每节课,踏踏实实写好每个教案,否则,课堂有效教学就永远是希望的“泡沫”。
最重要的事教学设计要依据一节课的目的、内容、学生、教法、学法、习题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构思,课上依据教学进行的突发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整体思考与设计,而后依据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进行实施方案。教师只有将教学设计做好,才能上好每节课。
二、和谐的活动气氛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
作为小学生对音乐及其敏感,教师更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使学生亲自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音乐活动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很多充满童趣的教材,并做了以下尝试。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音樂课堂的活动中,教师能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气氛,使他们始终都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这个状态下进行学习,他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学,快乐学,主动学。
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关键。教师投入的表演能感染学生,形成积极愉快的活动氛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模仿的特性。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运用教师亲自投入表演的方法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前,我给学生放克莱德曼的音乐磁带或演奏一首乐曲,虽然他们对这些陌生的乐曲本来并不理解,更谈不上完全喜欢了。但在老师投入的表演下,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地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随着音乐打节拍,那认真的模样很让人感动。
三、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加深音乐对学生的感染力
整个教学的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打击乐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就是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重要的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而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音乐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要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引起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一节课中,用《猫捉老鼠》的音乐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首先让四位学生分别戴上老鼠头饰,每个人手里拿一张旋律卡片,其他学生扮演猫的角色。老师在四个卡片中任选一个在琴上弹出,哪一位学生先听出来,就来指着那一句旋律唱一遍,就表示老鼠被捉住了。经过几轮游戏,老师最后评出捉老鼠的能手并奖励他。这个游戏使学生们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创设不同的场景及游戏,让学生能在玩中学。
四、生成的动态课堂
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而在互动过程中,在学生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就是课堂动态生成。这也是课堂中的教学机智,教师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不光做到以上,还要求做到科学练习、及时反馈。科学练习包括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实现精选精炼。及时反馈即课上练习、课上反馈、课上处理。目的在于课堂上发现学生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产生思维碰撞,这是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合理地安排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的时间。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比例的时间。
做好课堂总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纲目、学法总结,规律总结等。以及作业俄设计。数量适当、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必做和选做相结合、重视开放性练习设计。通过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信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和能力。
总之,我们课堂教学思路是:要更新教学的观念,转变教学的行为,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做、教互动”为原则,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
作者简介:王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汽轮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