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的导入方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妙的课堂引入可以成就一堂.高质量的课,它不一定用固定的格式,可以用比较法、参与法,也可以用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或生活实际导人。关于音乐课的导入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只要用法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完美而具魅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导入 时效性
  一节生动、有趣、知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有个良好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高中音乐欣赏,是一门让学生用情感、用知识体会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课程,要让学生们了解它们、热爱它们、喜爱他们。但是由于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年代和时代背景与现在的时代相隔久远,或是内容上与学生们今天的生活内容“格格不入”,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们喜欢音乐课,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结合古今、结合综合学科知识,吸引学生去感受、去了解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以教师从新课一开始的导入就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喜欢到你的音乐课堂中来学习。
  一、音乐导入新课要遵循的原则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我愿意学习”“好有意思”等等的愿望,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1.时效性新课导入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要有时效性,注意减少无效益的时间,以提高新课导入的价值。为使新课导入更有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走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努力使新课导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能有效冲击学生的兴奋点,让音乐课一开始就富有吸引力和粘和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动机。
  2.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设计相应的导入方法,尽可能的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导入新课还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教、学都兼容的导入方法才是最好的。
  3.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因此导人新课要从学生的兴趣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而又愉快地对新知识进行迎接、探求、理解和掌握。
  4.整体性导入新课不是一个的教学环节,她常常跟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谏等构成一个整体,而每一节课的新知识点又与前后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数十个学生个体又构成一个学生整体,因此,一节新课的导入既要有教学的整体观念,还要有学生整体观念。那种凭教师自己的兴趣而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新课导人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二、常用的音乐导入方法
  1.视频导入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它集形、声、色为一体,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
  2.游戏导入法。游戏虽然是用来娱乐的,但是游戏中的动脑、动手的“动”是小学的音乐课堂经常能用到,而且孩子们非常喜欢感兴趣。而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恰恰就是缺少这种“动”的感觉。所以在一开始的导入上就要应用游戏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对比探究导入法。对比探究导入法是在新课开始时,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音乐课中通过对比探究的导入法,可以使对比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欣赏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很远,如何带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呢?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它的影子,二者进行对比,顺水推舟地使学生从旧识过渡到新知。
  4.听辨导入法。听辨导人法是音乐教学独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快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迅速进入主题。在讲民歌时,选取了《送我一朵玫瑰花》和<洗衣歌》两首民歌片断,让学生听,听完后告诉我这两首民歌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自然就听得仔细认真。还比如,让他们听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或主旋律出现几次。通过听辨,学生们有兴趣试探一下自己耳朵的灵敏度,注意力自然就高度集中,回答问题准确性高,上课的效果自然就好。
  5.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甚感兴趣。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我就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有像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成语导入法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的学习。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在我们所有老师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精彩的音乐课课题导入设计会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音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1.采取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血根碱对小鼠胰腺癌Panc02细胞增殖的影响;  2.采取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根碱对小鼠胰
摘要: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 学习物理 兴趣 实验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
摘要: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初中语文的导学案的实施是新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语文 导学案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師“教”的实施方案。初中语文的导学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了如下要求:“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要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教委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 写作能力  一、英
摘要: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语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善学的人。以下的建议供同学们借鉴参考:  关键词:学习方法 语文 教学  一、正确对待课内课外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所涉及的面广、知识丰富,课内课外都有可学之处。  课内主要要求大家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
摘要: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廊中,有太多的明珠值得在语文教学中驻足观赏,并从中汲取营养,来丰盈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心。然而其中有一颗夺目耀眼的明珠——诗歌,它的光芒却被很多教师给忽视了,它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好的教学方法能绝妙地让学生领会诗歌意境之韵,情感之美,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关键词:古诗教学 初中语文 审美愉悦  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被集中安排在课内诗词单元
摘要: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经30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把“说”引向政治课堂。下结合教学实践仅对怎样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关键词:中学语文 文本阅读 指导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掌握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