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黑洞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造黑洞的诞生
  
  人造黑洞的设想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的威廉·昂鲁教授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音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现象。2001年1月,英国圣安德鲁大学著名理论物理科学家乌尔夫·利昂哈特宣布他和其他英国科研人员将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个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制造的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光线外,它们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 据英国《卫报》2005年3月18日报道,美国布朗大学一位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通过实验在地球上制造出了一个人造黑洞。虽然这个黑洞体积很小,却具备真正黑洞的许多特点。纳斯塔西介绍说,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碰撞机,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产生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3亿倍的热能。纳斯塔西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利用原子撞击原理制造出来的灼热火球,恰好具备天体黑洞的显著特性。比如:火球可以将周围10倍于自身质量的粒子吸收,这比目前所有物理学所推测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数目还要多。
  
  人造黑洞与黑洞的区别
  
  从原理讲,黑洞应是一个非常重的星球,连光这样的速度(宇宙中最大的速度)都飞不出去,其他所有的物体当然也都不可能飞出去了。所以,如果有黑洞存在,它的质量应当是非常非常之大。而重离子碰撞所产生的黑洞是非常非常小的,如果它不辐射,也不湮灭,它会逐渐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引过去,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人造黑洞有一个量子效应,它存在时间非常短,据说只能闪烁十亿分之一秒,它在瞬间就蒸发掉了,根本吞噬不了任何物质。
  
  人造黑洞能吞噬地球吗?
  
  科学家对人造黑洞的未来看法不一。当然,纳斯塔西教授制造的火球对人类没有任何危险。这些火球只能持续闪烁十亿分之一秒,不会对周围物体产生大量影响,更不能用作消灭敌人的武器。纳斯塔西教授的实验纯粹是理论性的,即使该理论能够被证明完全正确,依靠粒子加速器制造出来的人造黑洞体积太小,其重力作用显得微乎其微,根本吞噬不了任何物质。英国帝国学院的宇宙问题学家安德鲁·贾菲说:真正能够引起人们兴趣或惊慌的黑洞,其质量必须非常巨大。真正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巨大的恒星组成的,自身内部不断崩塌毁灭,依靠巨大的引力“吞噬”周围物质。 有科学家认为,无论如何,现代物理学无法在地球上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黑洞。因为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加速器中的粒子的速度是有限制的,达到一定速度就加不上去了。正如贾菲博士所说“加速器里放在一起的几颗粒子,不会伤害任何人。”
  但是,也有科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说科学的发展有时超越了人类的幻想,现在的有些技术和理论是100年前的人们难以想像的,因此,未来的人造黑洞毁灭地球的可能性是有的。尤其可怕的是,如果有人真的把黑洞用作武器的话,它对人类的威胁可能比核武器还严重,或许届时将制定新的限制黑洞武器的公约了。
  【责任编辑】蒲晖
其他文献
庞加莱猜想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庞加莱于1904年提出的一个问题:  一个单连通的3维闭流形是否同胚于3维球面?这个问题听起来不复杂,可是它包含一些我们感到陌生的拓扑学概念。  拓扑学是一种最粗糙的几何学,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几何学。那么我们要问:既然如此基本,我们在中学学的几何学中为什么从来没有讲过呢?原因很多,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学几何学中所研究的图形主要是曲线、曲面以及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它们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劝戒人们勤劳生活。那么,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试想,在一片沉睡的大地中,突然有一只虫在移动、在咬食,应该很容易就被眼尖的鸟儿发现,结果,这虫儿就可能成为鸟儿的早餐。这个俗语的励志功能,是基于一种深刻的自然观察。然而这个生物猎食现象,反映出“时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生物调节的奥秘    生物体内具有计时的构造,这是通过特定的基因来实现的。这种特定的
活跃的木卫一    在围绕着木星旋转的4颗卫星中,有一颗离它最近的、呈现美丽橙红色的天体,它的表面还间杂着很少的浅黄色、白色和黑色,这就是木卫一。木卫一的体积比月球稍大一点儿,半径为1815千米。它上面散布着活火山群,是我们太阳系中具有最热、最活跃火山群的一个星体,1979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途经木星时,“窥视”了木卫一,拍下了它的玉照。从它获得的照片来看,木卫一上至少有8座活火山正在喷发:
被中国人视为天下美味佳肴之一的大闸蟹(中华绒鳌蟹,又称毛蟹)现在已被英国人视为一种严重的生物入侵,因为这种毛蟹在英国大量繁殖,喜欢在河岸钻挖洞居住,并以一些在英国受保护的动物为食物,对河岸环境和自然生态构成威胁。英国人认为,除非采取“极端的”环境保护方法,否则不能根除。    文化与生物学原因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和英国人看待大闸蟹是大相径庭的。在一些中国人看来,这个问题很搞笑,大闸蟹这种人
硅是地球上仅次于氧的第二多元素,旧称矽。1823年,瑞典人贝齐里乌斯,用氟化硅或氟硅酸钾与钾共热,得到粉状单质硅。贝齐里乌斯将制得的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硅土,由此硅才被确定为一种元素,并被命名为silicium,元素符号是Si。硅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高温下能与氧等多种元素化合,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其质量约占地表岩石的四分之一。建筑用的砖、瓦、砂石、水泥、玻璃,日
解决睡眠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2021年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27%的人有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公众的突出问题。  在3月1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睡眠论坛上,该委员会顾问陆林院士等专家表示,如果睡眠长期紊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心血管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公众要重视睡眠健康,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
最近这些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  在2006年的18~6l岁的中国总人口里:  不知道“上网”是什么(“网盲”)=18.5%:  从来没有上网(“网绝”)=51.2%;  每个月上网不到1小时的=11.8%;  每星期不到1小时的=8.2%;  几乎每天上网,但是不到1小时的=5.8%;  每天都上网超过1小时的=4.5%。  凡是上过网的(“网民”)已经达到30.3%,几乎每天都上网的(“
动物的舌头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不仅构造千差万别,而且功能各有千秋,真是令人惊奇!    “尖嘴薄舌”    在不少无脊椎动物中,就已出现类似于舌的结构。口腔发达的一部分软体动物,如石鳖、鲍鱼、田螺、蜗牛和乌贼等,口内均具有齿舌——它们独有的特殊器官。这种齿舌是一个长形的几丁质的带子,由多列角质板组成,状似锉刀,有的极长,平时藏于口腔底部的齿舌囊中,用时自囊中伸出,通向口外,帮助摄食。  蜗牛的齿舌
说到VoIP,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说到网络电话,大家就不陌生了。网络电话也称VoIP,是把语音分解成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新一代IP电话业务。普通电话要求用户使用一个专用的线路,而网络电话利用的是开放的互联网空间,因此它大大降低了通讯的成本。  VoIP技术起源于美国,短短几年中它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在最近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