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上抢救青年一代”——徐复观论治学的态度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儒家徐复观在多篇文章中一再向青年学人谈论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他的成人之心实较其他学者更为深切。徐复观认为治学的态度比治学的方法更重要。治学主要是求知的活动,但在求知活动中涉及人的责任感、良心、诚信等,因而也具有道德的内涵。治学的态度,是从研究者本身的修养上提出严格的要求,与研究者的人格相联系。治学的基本态度是“敬”。敬是贯彻于道德活动与知识活动中的共同精神状态,是一种负责、谨慎、凝敛、集中、反省、贯通的精神状态。敬之重要内涵是“诚”、“反省”,即“实事求是,多多反省”。“诚”即真实无妄,其深层的根据是
其他文献
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常因御寒不当而受凉,感冒咳嗽就成了常事。止咳祛痰糖浆因其服用方便。效果明显,自然就成了许多患者的首选。但选用糖浆来治病,千万别把方便当随便,若使用不当。
传统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时间 汗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现在的课堂教学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在看中学,在想中学,在议中学,在演中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做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上不浪费一分钟,唯有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外衣。语文学科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借此进行思维。学生的思维训练离不开语言训练。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水平就常常表现于他的说话的水平上,因而,如何使学生想说、善说,进而乐于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动其情,让学生想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彻底告别过去那种一言堂和注入式的
在生理上达到成年标准却有着孩子般价值观的成年人被称为"kidult",这一群体自20世纪末于西方出现以来便随着现代化进程渐次东移。目前,对该群体的研究缺少媒介视角的切入和中
实践表明,一个人的知识的90%源于观察,尤其是作文教学。作文始于观察,观察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目前许多学生面临言之无物的窘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观察和观察力。   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特点,呈现出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其中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过渡期,他们的观察不再局限于知觉,而是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活动相结合。观察力的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
问:我堂姐患左侧乳腺癌,虽已做手术和化疗,但她特别担心会复发或转移。为此终日愁眉苦脸,情绪低落,睡不好觉,什么事也不愿干。医生说是患了抑郁症。与其患癌症的心理负担有关,现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