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所认同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的总和。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反映着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同侧面所存在的影响力。当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阔。其德育功能也更显著,对受教育者的作用也更为全面与深远。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多成份的有机组合体。从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大类。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植被、地理环境、生活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层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二是指长期自然形成的习以为常的交际方式、娱乐方式、风尚习惯等。精神层面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政治取向、审美取向、伦理取向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当前,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出以下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内涵特质:
(1)师德修养。校园文化应是良好师德修养的自然折射。校园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在诸多方面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教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汲取、对名利的淡泊,都会从教师的个性气质上反映出来,都会对受教育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学生感受得到,家长也感受得到。因此,校园文化所折射出的首先应当是教师的精神风貌,即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崇尚知识的心理态度,关爱全体学生的博爱精神,创新方法追求完美的教育理想。校园文化气息,应该是浓郁的书香气息,包括教师的自觉学习、相互交流、潜心研究、自我展示等风气。
(2)教育思想。校园文化应是教育思想的良好呈现。先进的教育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个体,充分尊重个性,追求自主发展,追求终身发展。这些最基本的教育观点,应该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体现在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同时,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都应当有其自己的思考,对于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其自己的了解和把握。那么,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其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些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多姿多彩的教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最灿烂的部分。
(3)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应是办学理念的全面反映。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这就是他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北京大学风气大开、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思潮不断碰撞,闪耀出绚丽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桥梁之才。当前的中小学,担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管理者超前思考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专业素质、思想方法,决定着他的办学理念,进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充分借鉴,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应是这一办学理念的真实反映。这些反映,有些应是文字的,用简洁的语言反映出来,如校训、校歌等,有些应该是图像的,如校徽、雕塑等;有些应该是人文的,如教风、学风等,有些应该是物化的,如建筑、绿化等。总之,办学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先进,都会从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
二、校园文化的外延
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校园文化应该是领先社会文化的,因此,校园文化具有外延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1)校园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在文化落后的农村,校园文化会影响农民的生活。农民种地经过校园,会留心看学校的黑板报,会专注地看宣传橱窗,会会神地听校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和悦耳的歌声。在文化相对发达的城镇,校园文化会成为影响市民思想的重要因素。如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校园建设、规划、布置,学校执行教育法规的情况,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都会得到社会的评价,也都会在市民的心中打上烙印。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会赢得社会的响应、支持,并且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识,甚至对人才观的改变。
(2)校园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对象。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影响家长的教育观,会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如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会让家长了解到教育活动的意义所在,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会让家长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从而发现孩子的潜质,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连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都会让家长感受到新的教育思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力,来源于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前者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后者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认识。二者共同促成了家庭教育的改观。因此,校园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强有力的。
(3)校园文化在学校之间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校园文化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也有其自己的特质。因此,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办好学校。校园文化的这一特征,是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之一。
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广大中小学学校管理者的共识。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资江学校)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多成份的有机组合体。从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大类。物质层面主要指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植被、地理环境、生活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等,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层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二是指长期自然形成的习以为常的交际方式、娱乐方式、风尚习惯等。精神层面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政治取向、审美取向、伦理取向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当前,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出以下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内涵特质:
(1)师德修养。校园文化应是良好师德修养的自然折射。校园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决定着他的教育行为,在诸多方面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教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汲取、对名利的淡泊,都会从教师的个性气质上反映出来,都会对受教育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学生感受得到,家长也感受得到。因此,校园文化所折射出的首先应当是教师的精神风貌,即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崇尚知识的心理态度,关爱全体学生的博爱精神,创新方法追求完美的教育理想。校园文化气息,应该是浓郁的书香气息,包括教师的自觉学习、相互交流、潜心研究、自我展示等风气。
(2)教育思想。校园文化应是教育思想的良好呈现。先进的教育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个体,充分尊重个性,追求自主发展,追求终身发展。这些最基本的教育观点,应该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体现在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同时,每一位教师对于教育都应当有其自己的思考,对于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其自己的了解和把握。那么,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其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些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多姿多彩的教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最灿烂的部分。
(3)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应是办学理念的全面反映。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这就是他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北京大学风气大开、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思潮不断碰撞,闪耀出绚丽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桥梁之才。当前的中小学,担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管理者超前思考的问题。学校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专业素质、思想方法,决定着他的办学理念,进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充分借鉴,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应是这一办学理念的真实反映。这些反映,有些应是文字的,用简洁的语言反映出来,如校训、校歌等,有些应该是图像的,如校徽、雕塑等;有些应该是人文的,如教风、学风等,有些应该是物化的,如建筑、绿化等。总之,办学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先进,都会从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
二、校园文化的外延
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校园文化应该是领先社会文化的,因此,校园文化具有外延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1)校园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在文化落后的农村,校园文化会影响农民的生活。农民种地经过校园,会留心看学校的黑板报,会专注地看宣传橱窗,会会神地听校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和悦耳的歌声。在文化相对发达的城镇,校园文化会成为影响市民思想的重要因素。如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校园建设、规划、布置,学校执行教育法规的情况,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都会得到社会的评价,也都会在市民的心中打上烙印。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会赢得社会的响应、支持,并且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识,甚至对人才观的改变。
(2)校园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对象。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通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影响家长的教育观,会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如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会让家长了解到教育活动的意义所在,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会让家长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从而发现孩子的潜质,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连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都会让家长感受到新的教育思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力,来源于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前者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后者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认识。二者共同促成了家庭教育的改观。因此,校园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强有力的。
(3)校园文化在学校之间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校园文化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也有其自己的特质。因此,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办好学校。校园文化的这一特征,是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之一。
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广大中小学学校管理者的共识。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资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