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争做“家庭幼师”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家庭幼师”项目以培养家长成为家庭幼师为主旨,由幼儿园牵头,充分发挥幼教专家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优势,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最终实现家园合力育人。
  1.“家庭幼师”的愿景目标
  “家庭幼师”项目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家庭为主阵地,发挥幼教专家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优势,积极为家长提供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资源,指导和帮助家长成为“五有”好家长——在思想上“有格局”、在养育上“有方法”、在行为上“有教养”、在自我发展上“有进取”、在家园共育上“有作为”,以高质量的陪伴推动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2.“家庭幼师”的课程模块
  围绕家长关注的问题,我们设置了十大模块,包括好家长、幼小衔接、同伴交往、入园焦虑、习惯养成等。每一个模块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系列主题课程,如针对“好家长”课程模块,设置了“家庭·家教·家风的实践与思考”开学第一课,以及“去情绪化正面管教”妈咪互动工作坊等。主题课程分期建构、动态调整,形成形式丰富且不断发展的“家庭幼师”课程资源库,为家长提供生活化教育、游戏化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
  3.“家庭幼师”的活动形式
  十大课程模块主要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進行。线上部分包括:组织家长在群组里分享、交流集体学习的内容;教师就家长的疑难困惑进行点对点咨询交流;日常推送相关知识或案例等。线下部分包括: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小、中、大各年级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培养重点(小班围绕“良好生活习惯”、中班围绕“主动学习”、大班围绕“幼小衔接”)为家长进行小专题授课;利用园所活动室开辟学习空间,组织家长参加集体或小组的家庭教育辅导;选购《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训练》等近200本书籍,供家长借阅,辅助家长理解学习内容。
  4.“家庭幼师”的评价总结
  每学年末对家长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家长平时参与课程及活动打卡、分享讨论的情况,如通过上传照片视频、记录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家教六个一”的活动打卡(每天给孩子一句赞美;每周和孩子谈心一次;每月带孩子逛一次超市;每季全家一次旅行;每学期和老师深度交流一次;每年邀请孩子同伴聚会一次)。园所为积极参与的家长颁发“家庭幼师”证书,肯定家长的付出,并激励家长继续为家园协同育人履职尽责。
  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家长提供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资源,为打造新时代好家长竭智献力。
其他文献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为深化区域研修机构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推进区域研修机构职能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发挥“四个中枢”职能作用(先进课改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中枢、教师学习体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中枢、评估监测数据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反馈中枢、
北京市东城区针对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象、方式、内容的新变化,不断从理念、方式、内容上帮助家长改变传统观念、学习新的家庭教育方法,努力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联动和共建共享,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梳理实践“三阶段”,明确发展起点  东城区家校社共育工作起步较早,2020年家庭教育调研结果显示:东城区家校协作氛围良好;学生家长整体素质高,重視家庭教育,对学校的工作高度认可,学习意识强。纵观近20年
期刊
本期话题:被欺负时,怎样让孩子学会说“不”?  前一段时间,“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热议。文章介绍,有一个小男孩在班里受了欺负,经过调解,欺负人的学生来道歉,小男孩说一句“没关系”,大家就以为这件事情圆满解决了。然而,这个小男孩的班主任却观察到他没有释怀,于是,她把打人的孩子及双方家长请到学校,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并教这个小男孩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  这位老师的做法得
首先,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明确划归权利的界限,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前提下尽量照顾他人感受;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尽量维护自己的权利。  其次,識别欺凌行为,一旦察觉立即反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明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声说出来。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坚定而明确地用语言和手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如果不能有效阻止对方的行为,要大声疾呼寻求帮助。如果欺凌既成事实,需要给学生提供
当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培训模式单一、碎片化、缺少个性、教师被动参与等诸多问题,这一教师培养的传统模式制约了教师成长。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1.建立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实现教师梯度成长  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制度可在分析教师队伍学历情况、职称分布、年龄结构、教育教学经历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并推进。例如,开展“四层”“四类”校本研修:“四层”是指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
建设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素养且富有实战经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自2020年9月起,北京市东城区开办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培训班,计划分三批完成千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的培养工作。在培训中,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组案例研讨,组队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交流,提升学员的家庭教育服务能力。为提升培训效果,我们采取了四项切实有效的培训管理方法。  1.引导跨段组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当学生遇到矛盾、问题的时候,家长并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是无奈与无助。针对这一现象,我想给家长支个招。  第一,给我抱抱。通常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时,有的会非常生气,回家后冲着孩子怒吼:“下次谁欺负你,不用说任何话,直接打过去,打坏了我给看病!”这是典型的粗暴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长会觉得这种事情没什么,对孩子说躲远点就好了,这是回避型家庭教育方
东城区在全面落实“家校社·共育 2035”工程的实践中,发挥首都核心区的引领作用,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推进与实施,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健全区、学区、学校三位一体的
期刊
我们通过家校共育品牌项目建设,搭建家庭、家校、家国同心圆结构,帮助家长从修德、承责、拓展三个层次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让每个孩子得到适切的成长。其中,“妈妈读书会”和“爸爸运动队”以“阅读”与“运动”为切入点,在提升家校社协同共育理念共识、统筹校内外活动资源、促进家长深度参与育人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亲子阅读“母传德”,内修智慧  “妈妈读书会”强调亲子陪伴中的“母传德”。它倡导妈妈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