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重视创新理念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发散与集中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猜想、联想等方法,对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重组,获得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趣
  初中学生正是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学习八年级物理的序言后,有很浓的兴趣,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同教师所教的效果为什么不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意识、行为和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要有亲和力,在行为上要有感召力,在方法上要有互动力,用同样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关系,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物理学科,按照教师所授的方法去学习、研究物理问题.
  二、介绍科学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引擎
  如果教师注重课后反馈,会发现初中物理教学,最难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建立和理解物理量的概念.学生往往通过多次重复的记忆,加深对概念的印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观念.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密度”就是“质量”,“压强”就是“压力”等.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一些学生探讨,想找到学生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有的学生的回答让我吃惊:密度本来就是质量,只不过前面加了一个单位体积;压强本来就是压力,只不过前面加了一个单位面积.其实,学生出现这些错误观念的原因,是不知道物理问题的讨论方法.有些学生认为,控制变量法是物理问题常用到的讨论方法,但是真正使用这种方法讨论物理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不认识了.上面密度、压强的引入和讨论,都是使用的控制变量法,学生没有理解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清楚研究该门学科的方法,这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进门的钥匙,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就能真正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沿着科学的探究方向,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猜想,设计的实验会让你感觉百花齐放,那就是创新的开端.
  三、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科学方法.”可见,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更有价值.在物理教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具有辅助意义的方法,如讨论法、类比法、问题发现法、层层推进法、开放式教学法等,这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笔者使用开放式教学法和层层推进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电阻的串联”时,教师根本用不着讲例题,只需科学设计如下学案:(1)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00Ω,把它接在家庭电路中,求它正常发光时的电流;(2)两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是10Ω、20Ω,先将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你能求出什么?(3)两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是10Ω、20Ω,现将它们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0V的电路中,请你依次求出你能求的所有物理量;(4)两个定值电阻串联,已知电源电压30V,电阻R1=10Ω,流过R2的电流为1A,请你依次求出你能求的所有物理量.这样,让学生按顺序找出每题能够求出的所有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四、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让学生思想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人的思维往往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疑难时产生的.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往往能在別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发现疑难,大胆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勤于思考的自学习惯,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促使学生的思想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例如,学生问过这样的问题:物质是否都能构成物体?所有的物质是否都能在构成物体后确定其质量?自然界是不是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宇宙在膨胀,它将膨胀到什么时候?是什么因素让它膨胀?它的外边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是很难回答的.但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沿着科学的方向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长大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多作贡献.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形式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将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实验探索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对本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兴趣能产生动力,兴趣能造就人才,它是天才之因.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当学生对所教学科产生了兴趣时,学生的学习才能主动
数学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把教学课程改革的任务落实和分解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举,实现素质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这也是人性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新课标的推广,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变,进行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发生的过程.  对于初中数学的生命教育,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力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
通过对吉首大学2006级160名大学生亚健康的调查,对患有亚健康学生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练习发现,太极拳在对于治疗大学生头痛、胸痛、腰痛、肌肉酸痛、容易掉头发、神经过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数学课堂引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  一、开门见山  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看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更能突出主体,点出课题,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并对新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在讲“二面角”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的应用性显示出其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过来,使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学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在概念的教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过程更加开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设计能够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的起源、变化,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真爱生命的价值观.  一、初中生物开展问题式教学的  依据  生物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生都能感知,这就为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智能水平和内在潜能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将班内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几个小组,这些小组在教师有目的、有区别地教育和学生自身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不同层次教学.  一、科学分层施教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开学之初,教师要尽快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摸清学生的基础
一、背景简介  近年来,师生关系恶化事件频频报道于媒体.例如,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学生李某捅杀班主任老师事件、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道东小学六年级班主任侯某因为学生徐某与其顶了两句嘴,就抓住徐某的头发往身上猛踢,致使徐某摔倒,头部撞墙,造成徐某头颅内血肿,最后导致死亡.这些师生关系极端恶化的现象,使我的心沉甸甸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频发?师生关系恶化现象谁之过?如何才能避免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