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方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数学课堂引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
  一、开门见山
  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看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更能突出主体,点出课题,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并对新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在讲“二面角”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二、温故知新
  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例如,在讲“反函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的定义,促使学生逆向思考,从而引进反函数的概念.
  三、创设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将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疑问成为悬念,并提出一些与导入知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探索新的学习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生活情境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有亲身经历.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往往会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比较,谁大?
  2.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一些趣味故事转化成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可以讲故事:相传古印度宰相达依尔,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有一次,国王因为他的贡献要奖励他,问他想要什么.达依尔回答: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上(共64格)摆上这么些麦子就行了:第一格一粒,第二格两粒……后面一格的麦子总是前一格麦子数的两倍,摆满整个棋盘,我就感恩不尽了.国王一想,这还不容易.借助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时你站在国王旁边,你会不会劝国王别答应,为什么?
  3.操作实验
  有些数学知识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或通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让学生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棱柱与棱锥的体积”时,教师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与三棱锥模具各一个,通过“装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棱柱与棱锥体积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等底等高的棱锥与棱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4.练习反馈
  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结合新课的内容和目标设置一定的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压力感,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练习题的形式可有笔答题、口答题.教师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编写,会对新知识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5.类比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用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用类比方法引入新课内容,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特征的理解,接受新课内容,从而完成新旧知识点的过渡.
  四、设置疑问
  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设疑的目的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对本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兴趣能产生动力,兴趣能造就人才,它是天才之因.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当学生对所教学科产生了兴趣时,学生的学习才能主动
数学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把教学课程改革的任务落实和分解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举,实现素质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这也是人性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新课标的推广,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变,进行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发生的过程.  对于初中数学的生命教育,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力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