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尝试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整合多种艺术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在快乐学习的观念下促使学生逐步热爱古诗词作品,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
  一、妙设游戏,加强积累
  小学生年纪较小,都喜欢活泼的游戏活动,对一板一眼的学习方式无法激发其参与兴趣。我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也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在玩中学,不仅巩固了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1课《古诗二首》的《咏柳》时,我便组织学生参与到了有趣的游戏中,在学生熟读诗词后,我首先组织学生参与到辅助记忆的游戏中,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小火车”的活动,第一个学生背诵《咏柳》的第一句,然后指定某一个学生背诵下去,依次傳递下去,看看“诗歌小火车”最长能延续到第几次诵读。这样的游戏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背诵活动,能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情展开记忆。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参与到仿写游戏中,我鼓励学生用“像”来造句,展开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以诗歌中的“春风像剪刀”为开头,指定第二个学生来接续,第二个学生尝试用“剪刀像……”来接续,有学生用“剪刀像锋利的狼牙”来接续,再下一个学生就要以“狼牙像……”来接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开动了脑筋,掌握了比喻句的写作方式。
  我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积极借鉴快乐学习的观念,组织学生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内部认知学习的机构反应就会更快,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刺激,学习古诗词的效率也会更高。同时,这样的活动还能让学生逐步爱上古诗词,进而积极展开自主学习。
  二、鼓励表演,融入情感
  古诗词大多语言凝练,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一定的留白,这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填补这些留白处,我常常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围绕这些留白处进行表演。这样就能填补思维跳跃带来的断层,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了古诗词的作者,这样就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的《夜书所见》时,我鼓励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有的扮演作者,有的扮演玩耍的儿童,我鼓励学生给主人公设定人物独白,展现作者的心情。有学生就尝试表达了作者的寂寞心情:“看看这些孩子,他们玩得多么快乐啊,可是我呢?我远离家乡,在这样凄冷的夜里,只有一盏灯陪伴我。”还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加入了作者和孩童交流的内容。在对话中,作者希望能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排遣内心的寂寞心情,但是小孩子却说时间晚了,自己要回家睡觉了,于是一哄而上,又只剩下了作者一个人,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出作者悲伤孤独的心情。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同时还组织学生就其中的某些词句展开交流,包括:“‘客情’是什么意思?你是否也曾经有过‘客情’呢?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的内心感受呢?”这问题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体验感受的观念,所以我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沉浸到作品中,获得更深刻的感受。我还常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尝试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说说创作诗歌时的内心感受,我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交流,说说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更能提高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
  三、融入绘画,放飞想象
  美术是一种具有形象性的艺术形式,诗歌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尝试展开学科整合,将绘画这种诗歌艺术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先深情诵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尝试展开想象,将诗歌的内容画出来。最后我还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画的内容,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诗歌,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将绘画和诗歌学习结合在一起,尝试放飞想象,将诗歌的内容用图画展现出来。我在学生展开创作前先启发学生思考:“在这首诗歌中提到了‘无穷碧’和‘别样红’,绿和红都比较好表达,但是‘无穷’和‘别样’又要怎样表现呢?”在学生展开创作后,我还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有学生提出:“‘无穷’说明很多,所以我画了很多很多的荷叶,一直铺到远方,这样就体现出了‘无穷’。”还有学生提出:“我在旁边画了穿红衣服的小姐姐,但是荷花的红颜色比她的衣服更鲜艳。这样就通过了对比的方式表现出了‘别样红’。”我肯定了学生的创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我在教学中就尝试将美术和古诗词阅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进而提升古诗词阅读的效率。
  四、结合音乐,体会意境
  古诗词作品一般都具有音韵美,因此,在组织学生诵读古诗的时候我常常会配合音乐,用音乐营造古诗词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能更投入地参与到诵读中,学生的情感被放大,能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古诗词的演唱作品,让学生说说该作品是否能体现古诗词的特点,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的熏陶。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望洞庭》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和洞庭湖有关的民歌《八百里洞庭我的家》,结合诗歌说说这首歌曲是否能展现出诗歌的意境。此后我还鼓励学生在诗歌配乐下诵读该诗歌,说一下这首诗歌体现出的意境是怎样的。学生提出:“这首诗歌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山水之绿,作者用‘翠、青’等颜色词形容了洞庭湖的特点。”还有学生提出:“我印象最深的是洞庭湖的平静,你看它都好像是一面镜子一样,还好像一个盘子一样,能放上去一座青山,这多安静啊。”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在音乐的触发下更好地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
  我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观看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歌进行学唱的活动。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将古诗词的阅读从课内扩展到了课外,让学生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摆脱了呆板的教学方式,将游戏、表演、绘画、音乐等形式和诗词学习结合在了一起。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学生自主诵读并学习古诗词的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实验小学(221011)
其他文献
探究近几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论述类文章已成为主导文体。一篇优秀的论述文应有思辨意识,深入分析的思维过程是论述文的“灵魂”。如何提高文章的思辨意识,增强论述文的辩证力量?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做点因果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地追本溯源,充分挖掘论证该观点得以成立的理由,形成论点、论证、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力量,那么,以其鲜明的思辨性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就不会是难事。  一、因果分析的主要思维方式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开发的“FSD50导轨式电动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成果已通过验收。专家认为该型附着升降脚手架能够满足高层建筑施工要求,总体达到国内同
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单靠加大阅读和写作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新颖独特的幻灯片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做到阅读与写作完美的契合,从而提高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写作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
1980年,钱家驹教授首次报导了我国长白山有铁角蕨科的对开蕨分布,实现了我国植物学工作者多年来的一个理想,填补了本属在地理分布上长期存在的空白。后经吴兆洪教授鉴定,其学
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这种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从备课、课堂提问、作业布置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对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能有效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模式恰似三朵奇葩竞相开放,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思学生所想,给学生所
教师表情是教学情感的外在表现,既指言语表情,也指非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语音、语调、语速、停顿时间等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色彩。非言语表情是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来
<正> 绿色叶子作为食物时,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脂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可食性的叶子种类不多,而且是季节性的。有些叶子还含有抗营养成份和有毒化学物质
文本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阅读资源,也潜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点。基于文本细节的研读正是从文章细处入手,深入挖掘文本蕴藏的阅读资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明确文本细节研读的价值取向,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将文本阅读向更深处推进。  一、文本细节研读的价值取向  文本细节研读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要分析语文阅读课堂的构成要素,包括作者、学生、学科、教师等。  1.准确研究作者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