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了解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的办学状况,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办学情况 人才培养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21-03
一、问卷调查目的、方法、对象和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由于与世界接轨,企业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掌握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规格结构、学历层次等以及会计人才需求状况,以便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把握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本次调查是于2006年10月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向湖南省的18所高职院校发放18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6份,有效问卷为16份。调查问卷采用单项、多项选择形式,主要从目前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实验室建设和实训、教材、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师资队伍结构、教师素质能力情况和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状况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本省高职院校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状况。
二、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情况
(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1、各高职院校院校毕业生主要去向:在回答问题的16所高职院校中有9所院校把大中型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单位,13所院校把小型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单位,5所院校把事业行政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单位,回答其他就业类型的院校有3所。
2、最近两年各校就业率情况:
2005年:就业率达96%的高职院校3所,就业率达94%的高职院校4所,就业率达 90%的高职院校1所。

2006年:就业率达96%的高职院校4所,就业率达94%的高职院校2所,就业率达90%的高职院校2所。
另有9所院校对此问题未作回答。
从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中小企业越来越来青睐具有上岗能力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这类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综合素质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3、被调查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素质要求:

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中,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能力被普遍认同,其次是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职业道德,最不被认同的是文化基础知识。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普遍认为高职的定位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4、鼓励学生获取的资格证书种类:
有15所学校要求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占被调查学校的93.75%,有13所学校要求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证 ,占被调查学校的 81.25%,只有5所学校要求学生获珠算等证书,仅占31.25%,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珠算的应用范围在缩小。专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资格能力的认证,所以在校期间取得各类证书,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又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5、培养毕业生的目的:13所学校认为是“高等会计技术应用型人才”,2所学校认为是“高等会计管理人才”,1所学校回答是“其他型人才”。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应当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6、人才培养方向及数量:根据调查显示,会计电算化方向的数量最多,占被调查院校数的40%;财务会计方向数的占被调查院校数的30%;审计专业方向占被调查院校数的15%;金融理财方向专业占被调查院校数的10%;其他培养方向占被调查院校数的5%。
(二)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学校开设了所列举的15门公共基础课,所采用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课程考试方式为主,各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学时并不相同,具体情况见下表。
专业课:绝大部分被调查学校的专业课的实训教材采用出版教材,仅有少数课程采用教师自编教材。各院校开设的专业课学时并不相同,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培养方式
1、实践教学方式:据被调查学校反馈的信息显示,会计毕业实习仍然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校内会计模拟实验也有相当多的学校采用。
2、教学手段:以下三种教学手段均有相当比例的学校采用。

(四)实验室建设及实训
各校所采用的实验室有手工会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管理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可容纳学生数在50-60之间。93.75%安排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56%安排校外单位会计认识性实习,所有学校均安排会计毕业实习。
(五)教材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各校选用教材的首选对象,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占60%,普通本科教材占40%,其他教材(自编教材)占10%。
(六)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
调查中发现,16所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都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次是知识传授。素质教育方面,有些学校并没作为重点,而是结合在日常教学当中进行。在会计教学中,70%的学校采用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68.75%的学校认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偏重于以就业为导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在调查中有69%的学校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教育的重点,13所学校的会计专业在近三年中进行了教学改革,推行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90%的学校认为培养学生所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其次是能够较好掌握会计模拟实训,然后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后是毕业论文质量符合要求。
(七)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参照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职院校发展的规模及速度,项目组认为,到2010年,高职院校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应达到70%,其中博士生应达到3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校中担任会计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仍然集中在本科层次,博士生人数仅有4%,硕士人数仅为19%。此外,“双师型”教师仅占总人数的23%,不能有效地组织会计实践教学,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从政策上加以鼓励。通过调查发现,43.7%的院校愿意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68.5%的院校希望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提高自身素质,62.5%的院校希望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学位,37.5%的院校鼓励会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图所示)

(八)教师素质能力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水平状况良好。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87.2%的教师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训,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结业证。92%以上的教师熟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特点,了解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在专业知识方面,96%的教师专业对口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2%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在专业教学方面,83%的教师熟悉教材内容,能够胜任3门或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80%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科研方面,58%的教师能每年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科研能力相对较差。在实践教学方面,82%以上的教师了解现场岗位规范、技术要求、设备性能,能够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近45%的教师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并能够顶岗兼职。在创新能力方面,86.2%的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内容不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55.5%的被调查学校认为需要制订师德建设的整体规划。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主要包括教师的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和对物质利益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在教师相关领域知识需求这一项的调查中,3所学校要求教师熟悉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技术知识,9所学校要求教师了解人文类知识,6所学校要求教师了解自然类教学知识。72.5%的学校认为教师应当熟悉教材内容,表述清楚。在调查的学校中有14所学校要求教师每年能发表1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85%的学校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调查中有12所学校要求教师要能够独立指导学生实践实习,9 所学校要求教师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8所学校要求教师了解现场岗位规范、技术要求、设备性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目前会计专业高职院校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改革的具体理论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高职会计专业应该是培养应用技术性、技能型的高级会计人才,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这一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会计毕业实习,但在实习课程设置上如何与会计实际岗位接轨,以及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尚未有新举措。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兼职锻炼,在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一支过硬的、适应高职教改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我们要结合会计专业特点,认真搞好教材建设规划并加以实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搭建起校企长期合作平台,大力提倡学生参与企业会计实践和审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根据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会计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专业教学针对性与适应性,努力创办符合高职教育基本特征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2]袁娟,张锋.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7,(10).
[3]尹长源,张锋.行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2007,(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办学情况 人才培养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21-03
一、问卷调查目的、方法、对象和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由于与世界接轨,企业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掌握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规格结构、学历层次等以及会计人才需求状况,以便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把握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本次调查是于2006年10月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向湖南省的18所高职院校发放18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6份,有效问卷为16份。调查问卷采用单项、多项选择形式,主要从目前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实验室建设和实训、教材、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师资队伍结构、教师素质能力情况和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状况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本省高职院校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状况。
二、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情况
(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1、各高职院校院校毕业生主要去向:在回答问题的16所高职院校中有9所院校把大中型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单位,13所院校把小型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单位,5所院校把事业行政单位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单位,回答其他就业类型的院校有3所。
2、最近两年各校就业率情况:
2005年:就业率达96%的高职院校3所,就业率达94%的高职院校4所,就业率达 90%的高职院校1所。

2006年:就业率达96%的高职院校4所,就业率达94%的高职院校2所,就业率达90%的高职院校2所。
另有9所院校对此问题未作回答。
从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中小企业越来越来青睐具有上岗能力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这类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综合素质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3、被调查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素质要求:

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中,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能力被普遍认同,其次是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职业道德,最不被认同的是文化基础知识。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普遍认为高职的定位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4、鼓励学生获取的资格证书种类:
有15所学校要求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占被调查学校的93.75%,有13所学校要求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证 ,占被调查学校的 81.25%,只有5所学校要求学生获珠算等证书,仅占31.25%,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珠算的应用范围在缩小。专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资格能力的认证,所以在校期间取得各类证书,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又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5、培养毕业生的目的:13所学校认为是“高等会计技术应用型人才”,2所学校认为是“高等会计管理人才”,1所学校回答是“其他型人才”。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应当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6、人才培养方向及数量:根据调查显示,会计电算化方向的数量最多,占被调查院校数的40%;财务会计方向数的占被调查院校数的30%;审计专业方向占被调查院校数的15%;金融理财方向专业占被调查院校数的10%;其他培养方向占被调查院校数的5%。
(二)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学校开设了所列举的15门公共基础课,所采用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课程考试方式为主,各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学时并不相同,具体情况见下表。
专业课:绝大部分被调查学校的专业课的实训教材采用出版教材,仅有少数课程采用教师自编教材。各院校开设的专业课学时并不相同,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培养方式
1、实践教学方式:据被调查学校反馈的信息显示,会计毕业实习仍然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校内会计模拟实验也有相当多的学校采用。
2、教学手段:以下三种教学手段均有相当比例的学校采用。

(四)实验室建设及实训
各校所采用的实验室有手工会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管理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可容纳学生数在50-60之间。93.75%安排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56%安排校外单位会计认识性实习,所有学校均安排会计毕业实习。
(五)教材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各校选用教材的首选对象,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占60%,普通本科教材占40%,其他教材(自编教材)占10%。
(六)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
调查中发现,16所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都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次是知识传授。素质教育方面,有些学校并没作为重点,而是结合在日常教学当中进行。在会计教学中,70%的学校采用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68.75%的学校认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偏重于以就业为导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在调查中有69%的学校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教育的重点,13所学校的会计专业在近三年中进行了教学改革,推行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90%的学校认为培养学生所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其次是能够较好掌握会计模拟实训,然后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后是毕业论文质量符合要求。
(七)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参照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职院校发展的规模及速度,项目组认为,到2010年,高职院校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应达到70%,其中博士生应达到3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校中担任会计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仍然集中在本科层次,博士生人数仅有4%,硕士人数仅为19%。此外,“双师型”教师仅占总人数的23%,不能有效地组织会计实践教学,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从政策上加以鼓励。通过调查发现,43.7%的院校愿意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68.5%的院校希望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提高自身素质,62.5%的院校希望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学位,37.5%的院校鼓励会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图所示)

(八)教师素质能力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水平状况良好。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87.2%的教师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训,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结业证。92%以上的教师熟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特点,了解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在专业知识方面,96%的教师专业对口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2%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在专业教学方面,83%的教师熟悉教材内容,能够胜任3门或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80%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科研方面,58%的教师能每年发表1篇教研教改论文,科研能力相对较差。在实践教学方面,82%以上的教师了解现场岗位规范、技术要求、设备性能,能够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近45%的教师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并能够顶岗兼职。在创新能力方面,86.2%的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内容不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55.5%的被调查学校认为需要制订师德建设的整体规划。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主要包括教师的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和对物质利益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在教师相关领域知识需求这一项的调查中,3所学校要求教师熟悉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技术知识,9所学校要求教师了解人文类知识,6所学校要求教师了解自然类教学知识。72.5%的学校认为教师应当熟悉教材内容,表述清楚。在调查的学校中有14所学校要求教师每年能发表1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85%的学校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调查中有12所学校要求教师要能够独立指导学生实践实习,9 所学校要求教师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8所学校要求教师了解现场岗位规范、技术要求、设备性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目前会计专业高职院校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改革的具体理论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高职会计专业应该是培养应用技术性、技能型的高级会计人才,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这一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突出应用性与针对性,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会计毕业实习,但在实习课程设置上如何与会计实际岗位接轨,以及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尚未有新举措。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兼职锻炼,在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一支过硬的、适应高职教改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我们要结合会计专业特点,认真搞好教材建设规划并加以实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搭建起校企长期合作平台,大力提倡学生参与企业会计实践和审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根据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会计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根据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模块,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专业教学针对性与适应性,努力创办符合高职教育基本特征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2]袁娟,张锋.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7,(10).
[3]尹长源,张锋.行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