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用语英译策略研究——以《北京周报》(2015-2019)为例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05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北京周报》(2015-2019)双语文件,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将其中的中国特色用语分为3类,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其翻译策略后发现:中国特色用语的英译,目的原则占主导.术语类中国特色用语英译多用逐词翻译与直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文学作品引用类中国特色用语英译多用意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连贯原则,选择性地违背了忠实原则;熟语类中国特色用语中,含汉语特色意象的熟语英译多用直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连贯原则,不含汉语特色意象的熟语的英译多用意译与改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本研究为译者翻译中国特色用语提供参考,助力译者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
其他文献
中国题画诗歌发展历史悠久,发展领域成熟.王维是一位典型的题画诗歌创作诗人.题画诗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文化,其翻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国内的多模态翻译研究最突出的学者是张德禄.该研究以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基础,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方面对王维的题画诗《画》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最具有影响力的内容,也是翻译研究中运用最多的翻译理论.随着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之间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国际品牌想要入驻中国市场,所以一个好的品牌名称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研究国际品牌名称的翻译.
在新兴媒体蓬勃发展、跨文化交际频繁的大背景下,影视作品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大体现,影视翻译作为新时代的产物顺势而生.近年来国外电影纷纷引进中国,对字幕翻译的诉求也不断扩大,目的在于实现文化上的互通有无,领略异国风韵.该文以电影《时时刻刻》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托,通过对该电影字幕翻译个例分析,发现目的论三原则能分别为电影字幕的时空、语境、文化差异三个制约因素提供解决策略.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信息之间基于上下文意思为媒介的相互转化活动,而且是一种包含许多语言和非语言成分的复杂思维活动.在大学英语翻译中,单一的语言信息转换方法可能无法解决诸多语境中的翻译问题.该文基于关联理论,就大学英语翻译中的语境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提供新的翻译认知和思路.
翻译学经过长期发展,已从关注译作质量及翻译手段、原则之初步阶段逐步过渡到对翻译行为和心理的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电生理技术及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等对大脑无创伤性技术的出现,神经科学为翻译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翻译学的研究重点最终转移到对人脑的研究中,即对翻译过程的直接研究,认知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逐渐成形,对于翻译过程及认知模式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翻译研究的重点.
该文基于科技文体的特点,将信息论与其相结合,解读科技英文的翻译过程,并以此得出科技英语的翻译思路: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保持原文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对所译信息进行冗余处理:显译或隐译处理,以此使信息传输更为通畅高效.
现阶段,社会经济、技术等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往也越来越多,专业英语成为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必要工具.汽车专业作为专业英语的一个分支,有专用英语的共性,也有其特色和专业性,在汽车英语的翻译中,也有其语言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对此,该文以汽车专业英语为例,分析汽车英语翻译的特点,研究翻译中的基本原则,并重点探究汽车英语翻译的具体对策.
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人类话语呈现多模态化方向发展,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可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全球共享.以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系统功能综合框架为参考,对中国慕课《工程训练》部分内容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究慕课国际化升级过程中的字幕英译,研究该框架在慕课字幕英译过程中的适用性.
研究以2020年总理答记者问招待会文本与音频为基础,将职业译员与学生译员的翻译音频转写收录建立语料库,针对不同类型的汉语动词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分析,研究汉英口译中的翻译偏移现象,呈现关于不同动词类别、不同译员角色的差异性、描述性研究成果,为学生译员和教师提供翻译偏向性依据,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理想的品牌名应该具有较高审美性、较强辨识度及较合适的含义,刺激受众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产生购买欲.该文通过“三美”论分析天猫平台中国家电品牌英译,探索品牌翻译中的“三美”再现.研究发现,在家电品牌英译中,音美的再现最突出,意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再现“二美”的品牌英译只占非常小的比例,无品牌实现“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