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比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导致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20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作文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实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身边,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学》)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学的外貌特征,总结同学的性格特点,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学,之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并且给予补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景,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作文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既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又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的作文时,我以《我学会了做菜》为例,把学生带到劳技室,那里有厨房的炊具,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西红柿、两个鸡蛋、碗、盐、油、蒜苗、味精。我先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让三人一组合作做菜,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做菜的经过,烧好菜之后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看!黄灿灿的是鸡蛋,红艳艳的是西红柿,绿莹莹的是蒜苗,馋得大家直流口水。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烧菜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作文要与自然景物相结合
自然美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的大榕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大榕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这棵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大榕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把绿伞撑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枝干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责编黄桂坚)
一、作文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实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身边,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学》)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学的外貌特征,总结同学的性格特点,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学,之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并且给予补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景,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作文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既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又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的作文时,我以《我学会了做菜》为例,把学生带到劳技室,那里有厨房的炊具,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西红柿、两个鸡蛋、碗、盐、油、蒜苗、味精。我先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让三人一组合作做菜,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做菜的经过,烧好菜之后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看!黄灿灿的是鸡蛋,红艳艳的是西红柿,绿莹莹的是蒜苗,馋得大家直流口水。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烧菜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作文要与自然景物相结合
自然美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的大榕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大榕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这棵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大榕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把绿伞撑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枝干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