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在中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常常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初中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法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推动学生认识地球、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初中生由于受语、数、外“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地理学习中投入的精力较少,往往处于消极状态,造成了地理课程难教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只有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着手,并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才能保证学生对地理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与碰撞
情感是我们心理层面的东西,情感的沟通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科学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的过程,而是师生间心灵碰撞的过程。因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友好、亲切、信赖等心理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上进心,从而有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在课堂上精神振奋,而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而抑制其智力活动。由此我体会到,学生在友好、轻松、合作互助的课堂气氛下其学习效果就好,课堂思维反应也十分敏捷,如果在紧张、对抗的气氛中,其学习效果较差,思维缓慢,甚至处于零思维状态,学生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排斥情绪。因此,我认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并不是靠简单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情感的交流碰撞而达到的。通常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就会跟学生表明在课堂上是我们是师生关系,课后就是朋友关系,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
二、增强新课引入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十分重要。能否在课程的开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来,也直接关系到一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重视新课的引入环节,采用新颖、有趣而又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授“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程引入阶段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依次展示了故宫、天安门、长城、天坛、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等。待学生们在欣赏“大片”的同时,我适时的抛出了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景点是哪里吗?学生们听到问题后不约而同地回答:“北京”。接着,我让学生谈了谈自己所了解的北京。有的同学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的同学说北京很多历史遗迹,有的同学说北京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的同学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然后,我就根据学生回答的“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引入了新课。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后,学习的兴趣就立刻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他们一直较为活跃和热情。
三、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创新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以小组活动为主的一种协作、平等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努力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或是课堂剧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只要方法取之得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兴趣自然而然的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西半球的国家——美国”这一课时就采用了“专题讨论课”的形式。在课前我就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通过书刊、网络等途径搜集与美国相关的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对于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学生们的兴致十分高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视野,也锻炼了他们整合知识的能力。然后,在课上针对学生搜集的资料开展了一场“我眼中的美国”的专题大讨论,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对美国的认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以“兴趣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能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唯有这样,在新的时期,我们的地理教学才会焕发生机,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忠涛.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6).
[2]于志强.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推动学生认识地球、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初中生由于受语、数、外“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地理学习中投入的精力较少,往往处于消极状态,造成了地理课程难教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只有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着手,并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才能保证学生对地理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与碰撞
情感是我们心理层面的东西,情感的沟通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科学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的过程,而是师生间心灵碰撞的过程。因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友好、亲切、信赖等心理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上进心,从而有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在课堂上精神振奋,而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而抑制其智力活动。由此我体会到,学生在友好、轻松、合作互助的课堂气氛下其学习效果就好,课堂思维反应也十分敏捷,如果在紧张、对抗的气氛中,其学习效果较差,思维缓慢,甚至处于零思维状态,学生从心理上就产生了排斥情绪。因此,我认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并不是靠简单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情感的交流碰撞而达到的。通常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就会跟学生表明在课堂上是我们是师生关系,课后就是朋友关系,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
二、增强新课引入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十分重要。能否在课程的开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来,也直接关系到一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重视新课的引入环节,采用新颖、有趣而又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授“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程引入阶段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依次展示了故宫、天安门、长城、天坛、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等。待学生们在欣赏“大片”的同时,我适时的抛出了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景点是哪里吗?学生们听到问题后不约而同地回答:“北京”。接着,我让学生谈了谈自己所了解的北京。有的同学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的同学说北京很多历史遗迹,有的同学说北京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的同学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然后,我就根据学生回答的“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引入了新课。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后,学习的兴趣就立刻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他们一直较为活跃和热情。
三、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创新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以小组活动为主的一种协作、平等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努力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或是课堂剧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只要方法取之得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兴趣自然而然的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西半球的国家——美国”这一课时就采用了“专题讨论课”的形式。在课前我就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通过书刊、网络等途径搜集与美国相关的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对于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学生们的兴致十分高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视野,也锻炼了他们整合知识的能力。然后,在课上针对学生搜集的资料开展了一场“我眼中的美国”的专题大讨论,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对美国的认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四、总结
总之,教师要以“兴趣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能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唯有这样,在新的时期,我们的地理教学才会焕发生机,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忠涛.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6).
[2]于志强.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