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探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而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安全驾驶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入手,详细分析了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并提出了改善汽车安全驾驶的有效途径,以期为规范我国交通管理,有效促进汽车安全驾驶作出贡献。
  【关键词】汽车;安全驾驶;关键影响要素;改善途径
  1.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
  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驾驶员对车辆的熟悉程度、驾驶技能、驾驶经验、驾驶习惯、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均会影响驾驶安全。为了交通畅通和人们的人身安全,对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探究十分重要且必要。
  1.1主观影响要素
  1.1.1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问题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交通事故均是由驾驶员的不正确驾驶习惯所导致的。比如有些司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不专心开车,不断地打电话、聊天、听歌、喝水,还有的司机座椅不合理、开车速度过快、在汽车安全气囊上摆放物品等等。由此可见,驾驶习惯是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要素,一定要引起驾驶人员的重视。
  1.1.2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问题
  汽车驾驶这一特殊职业要求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及时发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突发隐患并给与适当的处理。所以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对驾驶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当交通状况拥堵不顺畅时候,有些驾驶员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当道路车辆较少、路况简单时候很容易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当驾驶员没有休息好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反应迟钝问题;过多的道路状况会增加驾驶员的紧张情绪,从而容易生产疲劳等等。这些均会影响驾驶员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
  1.2客观影响要素
  1.2.1驾驶车辆问题
  影响汽车的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汽车的安全配置、部件性能以及汽车进行维修养护的状况。在我国,有大约71%的汽车驾驶员或是汽车管理单位会定期为汽车进行安全方面的日常养护,剩余的29%是在车辆出现一定质量或是安全问题后才对车辆进行养护。而在定期养护的车辆中,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在小型汽车维修厂进行养护和检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国的汽车上路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的安全隐患在于轮胎质量、制动性能以及安全气囊的灵敏度。
  1.2.2汽车驾驶环境问题
  汽车发生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行驶的环境,比如道路状况、雨雪天气、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等,这些对于驾驶员的操作影响很大,在行驶中需要特别注意。
  1.2.3相关交通管理问题
  目前的交通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反应不够迅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普遍存在着各地区相关规定不一,相关部门执法工作不严格、随意性大,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据调查,有些驾驶员认为目前交通服务信息不对称,具体包括:交通路况信息、各地天气实时天气情况等是交通管理服务的主要问题。另外还缺乏相应的突发事件紧急处理救治制度,致使交通救助不够及时而导致伤亡惨重的后果。
  2.改善汽车安全驾驶的有效途径
  2.1驾驶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驾驶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要显得格外冷静,并且能够按照正常操作流程将汽车做妥善处理。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称:出众的判断力与平稳的心态,是驾驶员安全驾驶所必须的因素,这样才能够使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做好判断,有效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概率。此外,身体的协调能力也是合格的驾驶员所要具备的能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驾驶员通过头脑的控制,做出脑、手、眼、脚的协调动作,利用迅速的反应速度将身体与汽车融为一个整体,降低交通风险。
  2.2驾驶员熟悉路况基本信息,掌握应急技能
  驾驶员需要首先对所驾驶路面的路况进行基本掌握,包括车流量、道路路面等级、信号灯密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驾驶员产生影响。另外,驾驶员要了解车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技能,驾驶员也需要进行掌握。具体分为以下几项内容:
  2.2.1熟悉汽车的驾驶系统
  驾驶员首先应当对车辆的操作系统十分熟悉,包括各个操控部位的具体位置,车辆性能,离合器、油门、制动的位置,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座椅位置,保证视野宽阔且清晰,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安全隐患。
  2.2.2熟悉掌握汽车制动技巧
  驾驶员在进行汽车驾驶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制动技巧。在高速行驶中,不宜猛踩刹车,这样会导致车辆侧翻或是车辆偏出运行路线,也可能导致汽车的刹车系统受损,或是汽车的轮胎受损。刹车时需要按照一定节奏,这样汽车才能够稳定运行。
  2.2.3转弯需谨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保持安全的跟车速度和跟车距离,后车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车速,应保持在前车车速附近;应保持两车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前车减速或制动时,保证后车驾驶人有足够安全的反应时间采取制动或转向措施。
  2.2.4特殊天气安全驾驶
  在特殊天气,如雨雪天气的条件下,车速一定要慢,可以提前出发,行车过程中低速前行,如果有可能,需要挑选路面状况较好的区域进行行车,因为在雪地上进行制动往往会导致车辆侧滑,增加了行车的风险。另外,在驾驶员使用刹车制动时,切忌将刹车一脚踩死,一般要进行“点刹”,也就是不断进行点动刹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汽车在驾驶员的掌握之中,而不使重心偏移。还要注意在进行点刹时把握住方向盘,在雪地汽车开始制动时,如果发现汽车出现偏移,不能够将方向盘打向汽车运动的反向,那样会适得其反。
  2.3定期对汽车进行检修和保养
  汽车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如机油、刹车油等等,都需要定期更换。还需要对一些密闭空间进行密封条的更换以及密闭空间内的清理,比如车窗、行李箱、机关盖等部分。另外,最关键的是对汽车的悬挂系统、底盘、发动机、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测,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一些司机在进行汽车养护时,觉得一些项目可有可无,如雨刷器、备胎、保险杠等部分的检测,其实这些部分既然安装在汽车上,就会有一定的用途,都不能够忽略。
  2.4相关部门完善交通管理制度
  交通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方案,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天气、路况等安全驾驶相关要素的状况。
  3.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主观驾驶员的身体、心理状态和驾驶技术水平,及客观交通状况、车辆维护情况、天气情况等均是汽车安全驾驶的关键影响要素,与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各界要提高对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提升自身驾驶技术,保持良好的状况,保证驾驶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科]
  【参考文献】
  [1]王义夫.汽车安全驾驶知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叶凌峰.浅谈特殊道路上的安全驾驶[J].农业技术装备,2013(13).
  [3]程国胜.安全驾驶的基本要素[J].驾校课题,2012(24).
  [4]于成喜.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分析[J].Forum论坛,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大桥预应力施工及孔道压浆施工工艺的特点及具体操作过程。  【关键词】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  某大桥全长2439.06m,基础采用1.3m、1、5m、1.8m、2.0m、2.5m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桥桥墩采用双薄壁墩,其他采用双柱式桥墩;跨水道主桥采用(75+2×120+75)m连续刚构,跨市桥沥水道为50m预制T型梁,跨规划道路采用(4×30)m连续梁,其余采用30m、30.2m
C 语言是当今广泛流行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目前已成为国内高校计算机和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论文就《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软件设计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教育的显著标志,是人们摒弃应试教育、重视素质教育的焦点。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创新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大胆思考,勇于实践。  一、对教学“温度”的把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乐于创新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大胆思考、
语文语感和语感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语感的形成需要语理的支撑,语感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言素材和语言模型的积累,重视诵读,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国家广电总局在制定“2015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中列出的数字电视发展年表是到2010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今年又把2004年定为我国广电的“产业发展年”.
【摘要】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已经铺开。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和提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是好多学校的难点,是把专业基础课融入到专业课的项目内,还是把专业基础课单独做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一体化教学  在当前的中等职职业学校里,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艺术通俗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艺术品走向市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
目前我们在会计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探讨,重点是放在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如何设计得更科学合理,更能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使学生会计理论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