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铅中毒机制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系统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系统.侵入人体内的铅随血流进入中枢神经,损伤小脑和大脑,干扰其正常生理活动,导致一系列毒性作用的发生.目前所采用的螯合剂治疗铅中毒,其大都有不良反应.随着铅的毒性机制不断阐明,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可抑制铅离子所致的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等铅毒性抑制作用,是目前大家所关心的课题.抗氧化剂无论与螯合剂联合使用,还是单独使用,均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铅中毒保护作用.该文主要对铅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机制及维生素C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超声检测21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及非MS受试对象的心外膜脂肪厚度,男性MS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高于非MS者[(9.10±3.59)mm vs(6.82±3.00)mm,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其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5).心外膜脂肪厚度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0.723,女性0.635.提
目的 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钙敏感受体(CAS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突变分离PCR(MS-PCR)和错配PCR-RFLP方法检测北京地区202名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健康妇女及4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CASR基因A986S、G990R基因型,测定血钙、游离钙、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 (1)北京地区年轻正常汉族妇女中存在C
目的 探讨三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量表随机对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3例类风湿关节炎(RA)和49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观察,对其QOL评分、社会心理学因素及疾病活动度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风湿性疾病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均P<0.01).影响SLE患者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