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认为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途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环境,指导阅读方法等。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1 -0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强调阅读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见,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素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一项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千差万别,其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他们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就会很自觉地去阅读这一方面的知识。这时候老师应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加以干涉,只要不是有碍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垃圾”,尽可放心,放开让他们去看,这样才能保护其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阅读的集体环境
根据对学生阅读状况的了解,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阅读兴趣,成立阅读小组、阅读中心、阅读协会,或者与名人、出版社、媒体机构等建立伙伴关系。分学年订立名著阅读计划,分小组推荐阅读篇目,进行阅读指导,逐步实现班级、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集体阅读环境。古今中外的名著中蕴涵着人类的大智大慧,社会人生的各种体验。还可以结合电视读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过。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辨别电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看电视。从而成为富有美好气质、良好修养的文化人。
三、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如举办阅读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做游戏,辩论会等活动来激发其阅读兴趣。开展“读书会”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名,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还可以带领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大自然,去拜访作家和文化名人,游览名山大川,激发求知欲和阅读兴趣,了解相关知识。经常组织对话交流。
四、指导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是阅读素养科学性的体现。可以采取开讲座的方法对“抓点阅读法”、“圈点阅读法”、“重点阅读法”、“入情阅读法”、“辐射阅读法”、“三勤阅读法”等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传播,也可以组织专门的训练加以强化。
特别是“网上阅读法”非常重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上网”阅读的方式。如何学会网上阅读?首先要掌握上网的一般知识,如使用鼠标,学会键盘操作打字,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有目的快速地信息查询;还要学会下载等技术。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加之“网上垃圾”的污染,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拒绝,要有良好的上网心态,切忌沉迷于网络。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对中学生也必须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指导阅读卫生。平时看书时,眼与书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端正的坐姿,光线要充足但不刺眼。其次要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是激励阅读,也是在教育学生热爱书,崇拜书,进而保护书。第三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定时间、定书目,定目标、定阅读量。有计划地阅读各种有益的书,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第四要让学生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以写来拓展阅读,深化阅读,升华阅读。
六、营造优质的阅读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有丰富的优秀读物可让学生依照喜好而选取;有优秀的图书管理制度好让学生很迅速的阅读到书;有优良的阅读空间和时间环境,随时随地可供学生利用;有优秀的阅读指导者可随时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这是营造优质的阅读环境的必要条件。如:鼓励和组织学生广泛征订报刊杂志。每学期,我们都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杂志目录,并组织订阅。创办班级“图书角”,学生每人提供2—3本优秀图书,全班互相交流阅读,每月图书箱更换一次。我们还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努力实现家校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逛书店,并形成习惯,即使不买书也可以看书。要教会学生上网搜索、浏览,学会网上阅读。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而读一本坏书,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切实关注中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大事,也应当是所有的家庭和社区予以关注的大事。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1 -0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强调阅读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见,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素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一项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千差万别,其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他们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就会很自觉地去阅读这一方面的知识。这时候老师应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加以干涉,只要不是有碍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垃圾”,尽可放心,放开让他们去看,这样才能保护其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阅读的集体环境
根据对学生阅读状况的了解,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阅读兴趣,成立阅读小组、阅读中心、阅读协会,或者与名人、出版社、媒体机构等建立伙伴关系。分学年订立名著阅读计划,分小组推荐阅读篇目,进行阅读指导,逐步实现班级、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集体阅读环境。古今中外的名著中蕴涵着人类的大智大慧,社会人生的各种体验。还可以结合电视读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过。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辨别电视剧与原著的区别,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看电视。从而成为富有美好气质、良好修养的文化人。
三、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如举办阅读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做游戏,辩论会等活动来激发其阅读兴趣。开展“读书会”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名,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还可以带领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大自然,去拜访作家和文化名人,游览名山大川,激发求知欲和阅读兴趣,了解相关知识。经常组织对话交流。
四、指导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是阅读素养科学性的体现。可以采取开讲座的方法对“抓点阅读法”、“圈点阅读法”、“重点阅读法”、“入情阅读法”、“辐射阅读法”、“三勤阅读法”等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传播,也可以组织专门的训练加以强化。
特别是“网上阅读法”非常重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上网”阅读的方式。如何学会网上阅读?首先要掌握上网的一般知识,如使用鼠标,学会键盘操作打字,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有目的快速地信息查询;还要学会下载等技术。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加之“网上垃圾”的污染,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拒绝,要有良好的上网心态,切忌沉迷于网络。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对中学生也必须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指导阅读卫生。平时看书时,眼与书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端正的坐姿,光线要充足但不刺眼。其次要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是激励阅读,也是在教育学生热爱书,崇拜书,进而保护书。第三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定时间、定书目,定目标、定阅读量。有计划地阅读各种有益的书,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第四要让学生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以写来拓展阅读,深化阅读,升华阅读。
六、营造优质的阅读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有丰富的优秀读物可让学生依照喜好而选取;有优秀的图书管理制度好让学生很迅速的阅读到书;有优良的阅读空间和时间环境,随时随地可供学生利用;有优秀的阅读指导者可随时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这是营造优质的阅读环境的必要条件。如:鼓励和组织学生广泛征订报刊杂志。每学期,我们都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杂志目录,并组织订阅。创办班级“图书角”,学生每人提供2—3本优秀图书,全班互相交流阅读,每月图书箱更换一次。我们还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努力实现家校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逛书店,并形成习惯,即使不买书也可以看书。要教会学生上网搜索、浏览,学会网上阅读。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而读一本坏书,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切实关注中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大事,也应当是所有的家庭和社区予以关注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