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自发破裂一例
【机 构】
: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出 处】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6年22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 GBC)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76例G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随访至2016年1月。对随访结果进行Cox回归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6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或术后周期性化疗,另外7例患者因肝脏或远处器官转移未行手术治疗,仅行周期性化
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Tspan8表达与肝癌转移、上皮间变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TSPAN8 shRNAs慢病毒质粒并筛选稳转细胞株MHCC97-H-LV-GFP-shRNA-Tspan8,沉默Tspan8基因表达。WS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表达改变;应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5.0×106肝癌细胞肝内注射行体内实验,检测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情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与聚乙烯醇(PVA)颗粒作为部分脾栓塞材料治疗肝硬化脾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医药数据库,纳入所有使用PVA颗粒与明胶海绵行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至2016年5月。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后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
多结节肝细胞癌可分为多中心发生及肝内转移两种形式。源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同诊断策略,不但可明确肝癌的克隆起源,而且有可能获得治愈肝癌的方法。本文对乙肝病毒(HBV) DNA整合、p53突变、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线粒体D-Loop区突变、蛋白质组学等判断肝癌起源的方法做一综述,以便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进展。并根据文献总结不同起源模式的肝癌预后情况。目前认为与多中心发生肿瘤相比,
胆管囊状扩张症是胆道外科较为常见的良性胆道畸形疾病。作为其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外科手术的理念和手术技巧,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胆管囊肿Todani分型,Ⅰ型和Ⅳ型胆管囊肿发病最为常见,如手术处理不良,术后并发症较高,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按照疾病特点及Todani分型,改进外科治疗策略,合理设计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规避或降低胆管囊状扩张症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风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改善大鼠90%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BD)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使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制霉菌素的三联抗生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随后均接受90%肝切除术(SHx)。术后采用多种方法对血清脂多糖(LPS)、肝功能、肝脏组织损伤、肠黏膜屏障损伤、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肝再生等指标进行检测方法。结果90%肝切除术可显著提高大鼠循环血内的LPS水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外科干预后使用干扰素是否能降低肝癌复发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检索1990年-2015年所有论述HC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文献,采用Revman 5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7篇,395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式Meta分析显示HCV相关性HCC根治性治疗后使用干扰素治疗能降低肝癌复发率(R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腺鳞癌(AS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脏腺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肝左叶。患者均有腹痛表现并行手术切除。大体病理肿块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镜下示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伴有腺管状结构,呈腺鳞癌结构。1例术后存活4个月,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肝内肿瘤复发。结论ASC的确诊仍需依赖病理,手术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