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53-01
  
  一、营造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即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营造要做到二点:
   1.尊重关爱。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能把你的劳动成果同大家分享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学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课堂上学生言论自由,“百家争鸣”。因为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
   2.投入情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的“倾注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并非指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中常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较踊跃。而独自站立发言的勇气常没有。为什么这样?学生主要是怕说错,被批评被笑话。鼓励学生自由地说,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
   以前,我们为学生制定统一的东西、统一作业,这都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掩盖了学生在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学生是盲目地迎合老师顺应老师。而且,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只是一部分学生在围着老师转,另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呢,千方百计地引学生到自己的结论上,也就忽视了另一部分人的见解,所以,现在在语文课堂上,我鼓励所有的学生去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如教《小猴子下山》一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归纳到:做人不能见异思迁,贪心太大,会一无所获。而今,我鼓励学生说:“你喜欢这只小猴子吗?为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不喜欢,原因就是老师要说明的这一点。也有人说喜欢小猴子,不满足于现状,总有追求新目标的进取精神。虽然最后小猴子一无所获,但是体现了这个追求的过程。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应主要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一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二来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第三就是给不喜欢在大场合中讲话的人创造空间,提供条件。我们知道,课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除了不会回答、懒惰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心理原因,害怕讲错,怕老师、怕同学笑话,现在变成了小范围同学之间的学习,这些同学会“无所顾及”的,因为同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我想,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鼓励了学生学会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率。
   二、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J儿童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三、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学
   学习方法是多样的,每个人歹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教—扶一放”的过程,上一节课就给学生总结一种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都按这种方法来学习。这就忽视了学生的求异,不顾学生是否适合,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及时改革学习方法是非常需要的,但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留足自由独立的学习时空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而大教学班不利于开展个体活动已是客观现实。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及查找资料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42-01     新课程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成为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自主地获取知识。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39-01    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之余,努力学习和探索各种教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教学。尽管如此,英语教学的总体情况却不尽令人满意。目前,国内外的英语教学界进行了高度的专门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笔者不揣冒昧,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一系统的分析研究。  
摘 要:微分中值定理在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应用是高等数学的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给出了运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等式、不等式以及运用微分中值定理和两面夹定理进行极限计算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明确了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43-01     一、等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45-01     历史的一切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历史学科离不开有效记忆。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促进历史学习水平,笔者在教学中的举措是:     一、激发兴趣——学生历史记忆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中,兴趣记忆则是学生历史记忆
摘 要:通过对中学物理部分疑难实验的改进,使中学物理教师在做这些物理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时,操作变得简单,所用的时间变短,现象更明显。使得中学物理教师在研究物理实验的实践中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 疑难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46-03    引言:随着教学的深化,物理实验在物理教育特别是中学物理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巧抓关键词句,创设体验情境。营造换位氛围,创设探究情境。利用影像媒介,创设感性情境。利用背景知识,创设理解情境。巧妙置疑导疑,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37-01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