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二维码诈骗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扫一扫成为热词,但二维码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近年来,二维码诈骗案更是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扰乱社会秩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对此,本文分析二维码诈骗频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二维码诈骗;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14-0219-01
  作者简介:汪洋(1996-),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法学专业。
  當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应运而生的二维码极大方便了消费者生活,扫一扫辨商品真伪,扫一扫了解商品信息,扫一扫电子付款,扫一扫骑走共享单车、电车。但随着二维码的普及,不法分子也在这里“下文章”,进行各种各样违法活动。
  通过报刊媒体、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渠道,不难发现诸多二维码诈骗案例。如近期广东佛山公安局破获的一起二维码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把商家收款二维码替换成植入木马病毒的二维码,再以此获取消费者手机信息和密码,进行盗刷,获利90余万元。又如在共享单车上粘贴虚假二维码,利用使用者急于出行的心理将其账户的钱转走。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二维码诈骗如此猖獗,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见解。
  一是二维码的制作技术“门槛低”,并且不法分子能轻易把木马、病毒、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中,当消费者扫码时一般不会考虑背后的风险。仅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二维码生成器”,就有约1860万的相关结果,其中相当多生成器可在线使用,只要输入文字、图片、链接等,就能直接生成相应二维码,而且无监管控制,这样近似“零门槛”的成本更促使了某些不法分子进行诈骗活动。
  二是二维码是一种肉眼无法识别的编码图案,加之其形状大小非常方便操作,不法分子可直接用事先准备好的二维码遮盖商家或者生产商提供的原二维码,加之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扫码支付初衷就是提高支付效率、节省时间,鲜有人仔细辨别二维码。
  三是我国现行立法中对二维码制作、使用的监督管理相对薄弱,缺乏认证管理机构,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在二维码应用的很多方面立法尚处于空缺阶段。制作二维码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二维码承载的信息缺乏审核、监控、追责,即便发生二维码诈骗,相关部门也无法快速有效的查找到诈骗相关信息。并且二维码技术应用也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这就给某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反正用二维码诈骗也不会被人发现,发现了他们也没办法”的“错觉”,进一步加大了二维码诈骗的案发频率。
  通过上述对我国二维码诈骗频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二维码诈骗的风险点并从中寻找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进行防控。据此,笔者从公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首先,在公民层面。日常生活中,公民不要随意接收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或链接,要对第三方网站弹出的界面谨慎对待,尤其当其要求输入个人信息时。我们应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开启支付安全保障,定期查杀木马、病毒。另外可以设置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当日最高支付额,通过申请支付口令或数字证书等方法增加安全系数。一旦发现被骗,尽快通过网络平台冻结账户,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同时,注意保留对方手机号、网络账号和网上交易信息等,以便报警时提供更多线索,帮助破获案件。
  其次,在社会层面要加强相关宣传和防范预警,提高社会公众知识水平。公安部门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机关应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海报、普法讲堂、社交媒体等广泛宣传二维码诈骗的常见作案手法,警示告诫社会公众。学校、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也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其工作人员应注重发现校园内、居民小区、村庄中印有二维码的宣传单张,及时消除可疑的二维码广告。
  最后,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制定完备的二维码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二维码制作发布方的监管。针对二维码传播木马病毒,非法网站等问题,应对已发布该不良信息的二维码,组织科研机构与二维码支付企业实行不定期的全面检查,对恶意二维码的链接果断查封并上报公安部门。立法层面也要尽快填补网络安全监管上的空缺,制定二维码使用条例,用立法形式明确出台二维码使用规范,形成相对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以及预警系统。
  结语:二维码是互联网浪潮下产生的新事物,其使用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果依旧放任下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经济利益也会严重损害。那么,监管体系如何建立,立法上如何完善,还需要国家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构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二维码诈骗案件会逐渐销声匿迹。
  [ 参 考 文 献 ]
  [1]周铭川.偷换商家支付二维码获取财物的定性分析[J].东方法学,2017(02):112-121.
  [2]陈兴良.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J].中国审判,2008(10):78.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S市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总结出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点,并对流动人口犯罪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针對性预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0-0216-01  作者简介:张润壮(1981-),男,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卫生管理,卫生法
摘 要:网络直播是新兴的传媒形态,尚存在一些法律上的空白,音乐类直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尤其突出。音乐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使用他人作品的形式来获得报酬,可能构成对原作品著作权的侵犯,但学界尚未就此问题给出一致回答。本文针对网络直播的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规制问题,结合表演权扩张的潮流,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直播;著作权侵权;表演权;传播权  中图分类号:D9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从撰写后过去了约十年时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工作仍不见起色。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新的条件下个人信息受到的侵害愈发严重,现行法律无法有效保护信息主体的相关权利,也无法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这样一部法律是公众愈发迫切的愿望。同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比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发现草案的优点与不足,并在吸取其他法律优点的基础上,应实现该草案的
摘要:本文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影响及对策作出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法律观念;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285-02  作者简介:李丹(1982-),女,河南开封人,法律硕士研究生,就职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互联网时代即是信息高速分享与传播的时代。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发出了正确的言论。
摘 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随着全面改革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联系日益紧密,建立健全两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办案机制,对于正确、及时、依法依纪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两部门对于涉及公益诉讼案件的协调配合机制尚未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摘 要:山东省济南、济宁、菏泽、德州四市都有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条例规定,对这些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市的条例规定都包括了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框架基本相同,都强调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就法律责任而言,多数采用数值区间形式的罚款,且罚款的程度相同。各市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总体趋同,缺少地方特色,有待加强。  关键词:地方立法;大气污染;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7;D922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日益渗透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处于黄金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极其容易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如今,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重,无形之中对其身体、心理、发展和行为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社會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在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的各个阶段出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介入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在众多的企业文化发展中,思政工作的开展在形式及体制方面也都迎来崭新的一面。本文将从实际工作出发,深刻领悟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所在,重点阐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政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进而使思政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
摘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近几年成了越炒越热的问题,关于这个体制的建立目前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成果,反观我国此时还没有相应的机制,但是目前的环境局势要求我们不能怠于此项机制的建设,应该将其尽快提上日程。本文将从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进行论述,希望能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公众参与;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621.5;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
摘要:西藏唐卡文化产业想要持续的发展下去,想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首要的前提就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必须要有效的运行下去,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创建能够促进唐卡文化产品生产以及流通,甚至可以保护文化产业。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唐卡;传承;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1.8;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049-02  作者简介:刘彦军,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