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促成长,层阶培育待花开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职业理想还不是很清晰,不知道今后自己能从事什么事业、想从事什么职业。本文通过初中三年的层递式渗透浸润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在初中三年内采取多途径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一线教师开展生涯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涯规划;职业理想;层阶培育;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0-0054-0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初中生处于人生的成长和探索期,是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和幻想。而生涯规划教育课,就是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为其理想人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人生品格奠定坚实基础,把理想转化为行动目标;而且在学校和家庭双渠道创设的培养初中生兴趣爱好的平台上,让学生学会看到自己、认识自己、树立目标。
  初中的生涯规划教育,重在教学生在觉察中发现自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天赋。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广,知识面更丰富,有助于他们从繁复的信息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具体来说,学校需要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现学生的职业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职业理想可能还不是很清晰,只有通过探究学习、社会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活动,才能进一步探索职业取向。教师和家长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或者设置职业取向的环节,让他们探索职业特长,确立职业取向,检验职业能力,特别是发掘自己潜在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主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以及班会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常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岛屿探索游戏的解读,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倾向和职业倾向,旨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优势和兴趣爱好,探索和体验职业。
  初中各年级分设不同主题,开展内容各不相同,呈递进关系。初一主题是“我是谁”,初二是“我要去哪儿”,初三是“我怎样到达那里”。
  一、七年级主题一一了解自我
  初一阶段的生涯规划需明确一个问题——“我是谁”。认识自我是自我意识系统的基础部分,自我认知在个体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它使人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认知影响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尤为重要。
  (一)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
  升入初中的学生,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不但有了自我教育的需要,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应引导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而不是为了虚荣心和家长高兴而做事。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要求入手。可以通过各种职场的浸润,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使学生养成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习惯。
  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设计一张“我是谁?”的心理测试卷并发给每位学生:“你是谁?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会做什么? ”例如:我是谁?有学生回答:我是一个活泼的人,我会修闹钟。(其他选项:有人缘、文明有礼、能干、头脑灵活、开朗、快乐、幽默、勤劳、节俭、爱学习、爱运动、爱看书、有理想、喜欢交朋友、有胆量、讲义气、关心集体、尊敬老师、遵守纪律、表达能力强、做事不慌张……判断力差、做事粗心大意、爱哭、脾气不好、不爱劳动、自私、贪玩、爱说谎、没礼貌、不讲卫生、胆小怕事、爱打架、爱欺负别人、喜欢嘲笑别人、思维不好……)。指导语:填充句子,列出最能形容自己的词语。(可从上面列出的句子和词语中选择并写下来,也可自己写。可写优点,也可写缺点。至少写5句以上)然后通过采访和发纸质材料,让他人对你进行评价。
  (二)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职业倾向的关系
  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职业倾向的关系,对自我的才能、特长、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弱点等都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估。
  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霍兰德职业倾向调查表。教师告知学生,他们的个性与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人格特征的要求是有差异的。要求他们仔细阅读“职业兴趣自测问卷”,根据对每一题目的第一印象作答,不必仔细推敲,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通过科学的测试,可以预知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获知自己的个性特征更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这有助于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
  二、八年级主题一一了解职业
  面向所有初二学生,通过职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的生活类型。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要求入手,通过各种职场的浸润,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使学生养成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习惯。学生通过基本的生涯规划指导,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自我职业需求,形成成长经验。
  (一)具身式体验
  结合学校“生活力培育”系列活动,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导师指导开发菜单式的体验学习,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且在具体的指导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未来的能力。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
  应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完成职业体验,从校长助理、食堂、图书馆、清卫、传达室到小小讲台,都可以是学生们的职业体验场。还可以在寒暑假引导学生到父母亲的工作单位,感受他们的职业特点,还可以利用父母亲的朋友圈,对不同的职业有多维度的体验,并记录不同职业,了解体验过程和感受。
  (二)参与生涯“牵手型”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初二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職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邀请工商业等各界人士参与学生的活动。学校和社区联合设计一些活动,开展企业参观、行业调研、岗位体验、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去感受和体验。指导社团开展各种职业技巧比赛、应聘艺术、就业市场调研等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   具体做法是,导师指导开发菜单式的体验学习,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形成文字,时刻对照、鞭策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情况。方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应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职业体验,学校各个场所都可以是学生们的职业体验场。
  三、九年级主题一一个体职业指导
  学生通过基本的生涯规划指导,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自我职业需求,形成成长经验。有针对性地对打算报考职高的学生,开展“设计一个美好的自我”“我的职业探索”等主题讲座和个性辅导,帮助他们从自己的實际出发,在第一次教育分流中成功规划未来。鼓励、指导学生创办“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这些社团组织成为中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
  (一)创设生涯“互助型”研学体验
  从社会各行业中聘请精英,成立“引路人”成长顾问团,通过课程、讲座、小课题等方式指导学生,激励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树立目标。邀请杰出校友、成功人士等进校园,开展主题班会、报告讲座、人物访谈等。
  在校内创设多种多样的职业体验环境。指导学生创办“职业生涯发展”协会,开展求职艺术讲解、职业技能比赛、就业市场调研、模拟办公等活动;结合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开展个人生涯发展咨询等,切实推动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
  (二)指导学生试写生涯规划
  约翰.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这一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现实型(Realistic)、常规型(Conventional)、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他认为,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被归于六种类型中的一种。
  指导学生从“自我分析与评估”(优点园地、缺点园地、性格特征等),环境评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目前居住地经济产业、地域特点),目标确立及实施(短期学习目标、活动目标、生活爱好、性格脾气等),备选方案(方案1、方案2)等方面入手,了解自己和职业。
  总之,初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在层阶规划的前提下,构建一个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默契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孩子在觉察中发现自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天赋,这其中包括先天智慧、潜在能力、性格倾向以及真正想成为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学习生涯规划。学习生涯规划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打基础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自己选择的职业而进行早期的职业素养培养,将学习的焦点进一步提前和集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 钟永强,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J]. 科技信息,2010(5):549-550.
  [2] 汤福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婧莉.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 科教文汇,2008(32):38.
  [4] 李富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前期,在人际交往中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累积的负面情绪很难表达清楚,也不愿意寻找老师和家长帮忙解决。辅导教师采用“SHS”五步解困法,通过描述情景、情景再现、头脑风暴、情景新演、分享回馈五个步骤,可以引导学生互助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实践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关键词:青春期前期;人际交往;团体体验;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
关键词:校园暴力;家庭教育;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0-0075-02  “老师,救救我!”一个惊慌失措的女生跑进心理辅导室。“发生什么事情啦?”我关切地望着该女生,她叫阿珊(化名),初三学生。原来,在晚修前替老师改历史试卷时,改到一位名叫小丽(化名)的女同学的试卷,小丽的历史只得了十分,阿珊就在课室里对其他同学说,她历史才得十
摘要:如何处理学生的烦恼、愤怒、失望、恐惧等消极情绪,减少来自学生的抗拒,预防学生发生不当行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无数次的师生对垒中,笔者发现,焦点解决技术(简称SFBC)致力于构建一种新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有效化解学生对抗行为的方法之一。它能帮助教师从不同角度看待学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转变为合作关系。针对小学生中常见的三种抗拒现象,即战、逃、僵,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和沟通技巧,对课堂管理
摘要: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学291名4~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家长教育焦虑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家长教育焦虑与小学生学业情绪的关系,以及父母教育卷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家长教育焦虑与小学生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家长教育焦虑对小学生学业情绪具有直接作用,还通过父母教育卷入的间接作用影响小学生的积
摘要: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着手,探讨后疫情期学生心理弹性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采用问卷法收集并分析了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253名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期中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及其各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语文和思想政治成绩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分数显著高于男生;(2)除心理彈性中人际协助因子和生物、思想政治成绩相关不显著外,心理弹性及其各因子与学生期中考试总分及各科成绩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