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聊斋》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家庄,一个普通村庄,但因有了蒲松龄而闻名遐迩。蒲松龄故居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青色的砖墙,黑色的方格木窗棂,青绿扶桑藤爬满了墙和窗,池桥掩映,山石堆叠。
  在一个明朗的日子,我们来会晤那个写妖写魔的蒲老夫子,来聆听布满恐怖又充满魅力的鬼怪故事。我们悄悄地来,不要惊醒蒲老夫子的冥想构思,不要骚扰狐仙妹子那执着的爱情……摆摊卖工艺品的,可不管这些,只顾高声叫卖,长腔短声,此起彼伏。工艺品做工考究,琳琅满目,最吸引眼球的当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各色的狐狸,或憨态可掬,或满脸的妩媚,或满身的妖气,有绒毛的,有陶瓷的,有塑料的,还有泥塑的。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迫于生活,他除了为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40余年,直至69岁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視世俗平庸和怀揣理想之火的卓高情怀。
  “一生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蒲松龄写《聊斋》,除了天分、爱好,更多的是无奈。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生未能中举的蒲松龄又能做何选择?从来就没有救赎主,人的灵魂最终只能靠自己来拯救。“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他以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其故居题联,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其“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中的女主角,大多为狐狸、鬼魅、神仙等异类,应叫另类,因为“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他们纯洁、善良、痴情,为了爱情不畏生死,不畏寂灭,不畏强权,不计得失,纵魂飞魄散,终是痴心一片,情深如许,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无怨无悔。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蒲松龄虽然贫困不得志,但是他特别擅长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天才作家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翁在自序中说自在写这本“孤愤”之书时是“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痴是一份执着,一份耐性,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正如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浓浓的笔墨就是漫天飞翔的云朵,演说着人世间的真善与丑恶,酣畅地尽抒人世的沧桑与蛊惑。蒲翁、曹翁,还有许多。他们不为职级待遇,不为稿费版金,不献媚高官,不谋求闻达。他们的所作所为,怎一个痴字了得!他们不仅是为了一片自己的性情,更是为了那种高贵的和高尚的历史责任感,还有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和宇宙意识。
  传说蒲翁在柳泉旁边摆茶摊,供奉清茶一杯,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路人秀口一吐,就是故事;蒲翁秀手一写,就是经典;清茶一杯,那是故事生生不息的源泉;抖抖衣衫,洒落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经典。水还是往日的水,依旧澄澈如昨;风还是昨日的风,摇曳柳眉如歌。单薄的柳树也葱茏成当代的绅士,我们游人是来取经的,满腹的故事也想向老夫子讲讲,让老夫子加工成经典。
  我们站在树下,蒲翁今何在?清瘦的身影,为谁守候一个传奇的人生?空荡荡的衣袖,像一株经年的老柳,在柳泉边伫立,须发冉冉的老翁为谁执手相送?荷花仙子的娇羞,崂山道士的空灵,谁在梦里追寻聂小倩单薄而美丽的身影?
  一卷线装的《聊斋》,让我的思绪穿越滚滚红尘,走过一弯曲径,抵达一个个梦幻的迷宫,有散失的迷离,有无奈的彷徨,有触目的惊悚,有凄美的诉说,有固执的执着,有执拗的憧憬,有缥缈的希冀,有羽化成仙,有仙风道骨,有不知今夕何夕。疲惫的蒲翁在苍茫的夜色里点化一只狐,或通体如火,或雪白似玉,娉娉婷婷,走进一个落魄书生的家园:事炊缝补,相偎取暖,为之以幽兰之息拂然入梦,安然于悠远的时光家园,任风吹草长,任寒来暑往,只为等待那段善缘。那只被书生放生的白狐懂得: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我只希望牵着蒲翁的青布衣衫,我愿成为蒲翁旧纸笺上暗夜徘徊的落魄书生和暗香浮动的月色媚娘……身处聊斋,冥冥中,我听到蒲翁喃喃自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1935年4月,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贵州北部一处山口时,突然遭到敌军的包围,一场突围战骤然打响。恰在这时,闽粤省委书记陈慧清要生孩子,而且是难产,她疼得倒地不起。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个红军小战士。而突围战此时正在1公里以外激烈进行,负责后卫工作的红五军军团长董振堂率领第三十九团战士拼死作战,眼看就快要顶不住了,他拎着枪冲回来高声问道:“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此时没有人能够回答他的问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尽说些好话,不就能让别人听来舒服吗?可是,与人交往,也不可能尽说些“送恭喜”的话。遇到一些尴尬的难以处理的事,还是要说话,如何让别人听了也舒服,那就是说话的艺术了。批评的话  批评的话,甚至揭人短处的话,也让人听了舒服,你能吗?上世纪60年代,法国知名作家格里耶发现自己的新作一出来,就有人仿他的笔迹冒他的名签名题赠献辞,然后拿出去卖。打听得知,有个叫帕特里克的少年,在巴黎以
初次遇见,便被你好听的名字抓住了目光,《人间世》这样简单的3个字,却带给我多少生命的联想啊!开始,我只是把你当作洞悉人类生死观的载体,殊不知,原来你在冰冷的消毒水味里藏了如此真理。  那是一次在瑞金医院里的拍摄。一个令我记忆深刻的镜头是这样的:病人患了一种罕见病,医生最終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家属一时无法接受这现实,便和医生起了冲突,动起了手。顿时场面一片狼藉:走廊和医生的办公室被家属占领,医生和
亲爱的老妈:  见信安好!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有些话我只能以这种稍显“愚笨”的方式来跟您说说。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大学、上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我们家从来过得都不宽裕,如今因为我更是雪上加霜。4岁的侄子问爷爷,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这么破?我们都知道原因却又不知如何回答。这3年来,
期中考试来势汹汹。考前一周,哥几个全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每晚临阵磨枪,上课两眼放光。但也有潇洒之人,后座的活宝喻进,下课是口若悬河,对学习只字不提,不知其是胸有成竹,还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但观其天庭饱满,红光满面,是大吉大利之相。再观班长龚哲,整天与海哥、笔奇等人交头接耳,当然,多是议论学习。然而龚哲那贼兮兮的眼神,加之丰富的肢体语言,活似QQ上的那只企鹅公仔,我正打算前往交谈,但观其神态动作,终是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董明珠。董明珠正展示着手机里的信息,兴奋地说:“我开网店不到1个月就卖了 200 多万元。你们看,9 点 35 分 10 秒卖出了2台。我们格力电器鼓励每个员工都成为销售员,让大家都开网店,卖出去产品就有奖金。”  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会组织员工开网店?”董明珠说:“让员工开网店,可以快速与消费者实现真正的凝聚力,又能跟消费者拉近距离。”说到这,董明珠又习惯性地
38岁时,经济学家章乃器被聘为上海光华大学和沪江大学的教授,主要讲授国际金融等课程。由于国际金融课理论性太强,要想讲好非常不容易。为此,章乃器做了大量的准备,希望自己讲课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同。  一天,当讲到“金融”的含义时,為了讲得通俗易懂,章乃器并没有按教科书上解释的那样,照本宣科读给学生们听,而是做了精彩的比喻。章乃器开口道:“大家都明白,金非常的坚硬不好融化,但‘融’字又表示融化流通。那么,
周末去理发店理发,这时进来两男两女,学生模样,有说有笑的。他们一落座,所有人的目光就被他们吸引了过去,因为他们旁若无人地聊天,言语动作很出格。先是白色短裤女生坐在了一个男生的腿上,抢他的手机。“我不许你和其他女生视频,再被我发现,我让你三个月不许碰我!”女生娇嗔道。“女人就是要把男人看紧点,你也不许色迷迷的。”黑色短裙女生对另一个男生道 。“靠,老子哪是那种人,很专一的好不好?”男生信誓旦旦,俨然
如果讓你用一片树叶盖住整个地球,你会立刻把这片树叶贴近眼前,对,一叶障目等同于覆盖了整个世界。但如果给你一个直径只有0.004毫米的东西呢,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实在是太小了,小得你根本看不见。但就是这么小的东西,却有人用它覆盖了整个地球,这个人就是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王文生。  大学毕业后,王文生一直从事舞台造景工作,用人造雾营造某些视觉效果,这些人造雾的原料都是有污
大家好,刚才一走进现场,看到你们这么充满朝气,也让我深深感觉年轻真好。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年輕的时候,我那时候的梦想非常简单,就是到部队去。因为我们这一代从小受的教育,每天所看到的节目,都是一些像《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以及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形象。他们牢牢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所以在我高中毕业时,就悄悄地报名想到部队。  上阵地的第一天,可能大家都听过一个词:草木皆兵。当年我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