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敬畏思想与大学生敬畏品格培养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o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敬畏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西方生命伦理学及马克思生命哲学和伦理道德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体现。新时代敬畏思想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具体表现在新时期社会建设实践中畏民、畏权、畏法和畏责等主张中。以新时代敬畏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敬畏品格的养成。
  关键词:敬畏思想;敬畏品格;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D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Basic Course Department Shanghai Civil Aviation College Shanghai 200232 China
  Abstract: The reverence thought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many aspects, such as our ethical and moral tradition, the western bioethics , Marx and Engel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thics and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today’s china. Its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s the core socialist of values, and can also be found in assertions of daily development practice . With the help of the reverence thoughts, the university can teach the students about life moral and social rules to cultivate their reverence character.
  Key words: The Reverence Thoughts;The Reverence Thoughts Character;the Core Socialist of Values
  Class No. : G641 Document Mark: A
  新时代背景下,物质和精神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思想多元和价值趋利取向,一定程度上诱发了精神迷茫和敬畏缺失。重建民众内心敬畏秩序,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十九大前后,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建、法治和公民道德等层面阐述敬畏观点,形成了对新时代敬畏思想的系列表述,对当前大学生敬畏品格培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一、新时代敬畏思想的历史底蕴
  1.敬畏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坚持
  孔子把有敬畏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提出畏自然天道、重德高之人和畏圣人真言的主张。“在孔子看来,君子应敬畏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之序,这份敬畏既源自他们对自身使命和责任的认知,也承载着他们对信念和价值的追求。”[1]这种集使命、责任和信念价值为一体的思想,核心是仁孝义,实现路径是克己、修为和复礼。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循道而为,其核心是“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不能由于人的过分干预对自然的天理造成破坏。”[2]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倡将敬畏作为君子日常养成之功。在我国古代社会,通过敬畏自然天道、祖先、有德行之人,实现道德修为提升,以社会伦理构建社会秩序。
  2.敬畏是西方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原则
  在西方工业文明席卷全球进程中,人定胜天的思维和行动引发了系列生态危机,诞生了早期的生态伦理学派。施韦泽创立了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3]施韦泽的突出贡献在于强调“敬畏生命的伦理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人的一种内心责任,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必要。”[4]
  3.敬畏是马克思生命哲学与伦理道德的倡导
  马克思强调敬畏是生命通向自由的必然。他提出全面发展是对生命敬畏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敬畏生命、遵循生命逻辑的概念,即“生命主体通过理解生命存在、明确生命需要、正视生命异化、寻求生命解放,最终走向生命自由。”[5]马克思伦理道德观提倡以敬畏构建和谐。罗国杰认为,马克思的伦理道德观注重将个体自由与合理社会秩序构建统一起来,强调以集体自由来保障个体自由。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相互敬畏和尊重,从而让敬畏回归道德伦理的本质。这是人类社会伦理道德文明发展的巨大进步。
  二、新时代我国敬畏思想的现实表达
  十九大前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基于对执政规律、发展规律的把握,在充分认识敬畏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倡敬畏、培养敬畏,形成了新时代的敬畏实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敬畏思想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各自的价值遵循,是凝聚价值共识的核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6]它让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了理性规范,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价值引领与秩序遵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传统的时代创新。自汉武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极力推崇儒家德治的价值取向。传统道德准则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延绵了华夏辉煌文明。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又逐渐瓦解上述社会发展的根基。最终,在百年屈辱抗争后诞生的新制度,打破了旧社会国家、社会和个人间的枷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明确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价值共识,另一方面也确立了善的价值评判新标准,有利于最大范围内调动各方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的价值表达。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从蒙昧的图腾崇拜到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再到畏金拜物的资本主义价值主张,都烙上了敬畏的奴役性,让敬畏成了强权和物化的代名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让敬畏回归“善”源,使敬畏成为“在高尚的客体面前既敬重又畏惧,同时又想突破自身局限,与客体无限趋近的积极向上的情感。[7]   2.敬畏思想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廉洁生态形成的关键
  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8]。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和使命,以敬畏之心行敬畏之事。这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廉洁用权要求,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畏民、畏权、畏法、畏责思想理念倡导的集中体现,目的是塑造全社会范围内廉洁生态。
  畏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人民着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心使命的表达,也是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这是基于对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的坚持,也是基于党的性质宗旨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走向胜利并且得以长期执政。建国后,翻身做主人的人民大众,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建设奇迹,彰显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畏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为民所用的原则,否则就会导致权力异化。在打虎拍蝇的反腐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教育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畏权、畏责,把敬畏当成党员干部作风和德行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强化监管和教育的同时,全面从严治党还坚持提升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管,让广大党员干部对权力心存敬畏,同时在制度约束下养成正确对待权力的观念和意识。
  畏法和畏责是新时期我国法治和德治建设不断强化的必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党和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既是新的社会实践对法治和道德产生新需求的过程,也是全社会确立对法治和道德自觉认可遵从,在内心塑造敬畏的过程。以环境保护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9]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就体现在后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出台和美丽中国发展理念的提出。
  畏民、畏权、畏法和畏责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只有尊重人民、敬畏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强化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才能形成一个有序的敬畏生态系统。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和政府本着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统领全民抗疫。从国家主张到民众参与,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得以彰显。这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10]是新时代背景下,敬畏思想在我国建设实践中发挥巨大力量的体现,也是敬畏意识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飞跃。敬畏倡导,营造了崇德守纪、慎独自律、奋发有为的廉洁生态,有利于凝聚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三、以新时代敬畏思想涵养大学生敬畏品格
  大学是人“三观”形成关键期,关系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以敬畏之心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进而形成正确的敬畏观,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培养知敬畏、明是非、守廉洁的合格建设者。
  1.明确敬畏思想内涵强化廉洁教育
  敬畏思想是一个丰富的价值认知体系。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在新时期社会建设实践中有着具体表现。例如,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心怀敬畏,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以敬职、敬责之心开展工作,才能杜绝微权和微利诱发的贪婪风气。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等敬畏观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落實敬畏教育需要有敬畏之人传敬畏之道。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到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之钙,更是教师职业操守之钙。让有信仰之人讲信仰、有敬畏之人传敬畏,才能传敬畏之道、发敬畏之行,引发学生的敬畏自觉。课程思政和大思政理念的倡导,意在整合教育同向同行的思想育人之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想教育功能,打造各行各业所需的有敬畏、重德行的合格人才。
  2.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敬畏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文化,立足新时代铸造新时期民族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能止于知,更要终于行,要在知行合一中强化大学生敬畏意识。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在中西方思想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深刻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养成。《光明日报》刊文指出“对于三观不稳、易被蛊惑的年轻人,更要下好教育引导先手棋,决不能任由他们被人牵着鼻子走,成为最无知最可悲的炮灰。”[11]这警醒我们,在孩子成长和发展关键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不容忽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稳定发展的内驱力,可以激发其在正确道路上不断前进。
  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践行观念。践行是大学生在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基础上的认同,进而转化为日常行为自觉的过程。在大学教育阶段,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去培养大学生的敬畏意识。2020年国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意在培养大学生劳动品格。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能限于理论讲解,更要注重参与自觉。积极拓展大学生实践空间,借助网络和日益丰富的社会践履,为大学生创造更多躬身实践机会。疫情期无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抗疫志愿活动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危机固然能提供教育契机,但学校更要注重参与机会创造,让大学生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升自我。
  3.夯实“三敬畏”培养塑造高尚品格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三敬畏”是敬畏品格培养的重要抓手。它以敬畏为准绳,从生命、职责和规章三方面,阐述了敬畏的生成机制。有所敬畏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是对道德规范认识、接纳和遵从的精神皈依。这种接纳不仅表现为对生命的敬畏,还表现为对安身立命的职业道德操守的遵从,对个体所生存之社会规则认可,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敬畏生命是敬畏培养之始。马克思赋予生命更广博的价值内涵,注重生命创造与发展。“敬畏生命意味着正确认识生命的时间限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12]然而,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让不少青少年对生命认知走向虚无。网络上甚至还兴起过颓废的自杀文化暗流。这是对生命缺乏敬畏的极端表现。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说过“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敬畏生命的过程,生命的伟大和优美、神秘的概率是现代医学远远不能穷尽的。”[13]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通过挫折教育、价值教育、责任教育等,引导大学生在生命价值探索中,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升华生命存在的意义。   敬畏职责是敬畏品格培养关键。职业是个体谋生和融入社会的基础。对岗位充满敬畏,才能有如负泰山的责任意识。川航事件机长刘传健说过:“靠什么锤炼专业精神,我想是勤奋、爱岗、敬业和不断钻研。”[14]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的建设者,努力学习也是为未来职业提供保障。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其根本内涵就是爱岗敬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平凡岗位上不断涌现的英雄,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敬畏的榜样。
  敬畏规章是对敬畏品格的养成检验。川航事件的平稳处理,除了勇气、坚韧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规范操作的严格遵循。精准操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规范训练和一丝不苟的恪守。当“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社会失范标签时,暗含的是新时代对知规重行的迫切需求。国家的现代化必然要伴随着国民从心理到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化人格。而个体道德品格养成通常要经历他律、自律和自觉三个阶段。通过教育引导,养成自觉遵从,进而内化为良知,最终生成义务、规范和良心自觉的有机统一,才会有个体对社会规章的敬畏之情。
  参考文献:
  [1] 鲁春霞.习近平关于敬畏的论述及其党建意义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9-13.
  [2] 王艺.老庄道家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对基因技术发展的启示[J].文化学刊,2020(04):46-50.
  [3] 阿尔贝特·施韦泽,陈泽环译.敬畏生命[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 9.
  [4] 徐昌文.老子与史怀泽生态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6-19+24.
  [5] 张炯.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5 .
  [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EB/OL].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7]李向青.儒家的敬畏思想和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培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1-4.
  [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9]媒体解读习近平植树释放的信号[EB/OL]. 新华社新京报. 中國国情网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5-04/07/content_35254379_2.htm
  [10] 陈泽环.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EB/OL].光明网2020-02-27 http://www.tibet.cn/cn/index/theory/202002/t20200227_6747488.html
  [11]崔文佳. 香港事态正在从反面教育中国人民[EB/OL].光明日报理论版.http://theory.gmw.cn/2019-08/16/content_33082303.htm
  [12]李向青.儒家的敬畏思想和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培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1-4.
  [13] 毕淑敏;《我敬畏生命的过程》,《我敬畏生命的过程——毕淑敏演讲与低语》,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年 9月第 1 版第 112 页.
  [14] 刘传健.伟大出自平凡 英雄来自人民[EB/OL]. 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9.6. http://news.gmw.cn/2019-09/06/content_33139648.htm.
  作者简介:
  朱力(1982-),男,硕士,副教授,安徽省政治学会会员,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周侠(1975-),女,硕士,副教授,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上海市2020高职高专思政专项:“习近平抗疫思想价值取向研究”(20SZZX0001);安徽省2017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骖服齐驱、多维构建——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廉洁教育创新模式探究”(2017jyxm0630);安徽省2018年职成教学会教学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AGZ18068)。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 芜湖 241003
  2.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上海 200232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无情的疫情造成学校被迫听课,教育部及时部署“停课不停学”方案,各地学校迅速将教学工作转移到网络中,学生采取居家学习的方式,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电讯设备参与课程学习。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居家学习是前所未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成效也是未知的。通过组织、引导、强化、合作等方式,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寻求学生居家学习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期刊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基础的部分,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但是目前人事档案管理仅仅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和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也相对简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难题。本文根据作者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档案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最后总结了大数据在档案管理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便能规避设计趋同,渲染环境空间以及实现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但就目前来说,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还是过于浅显,仍处于摸索阶段。而且现代艺术设计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所以,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朝着现代化的进程发展,我们应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一定的价
期刊
摘要: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建设不断加快,各个层面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对于凸显国有企业的主导性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发展环境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国有企业自身承受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大,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因素在不断增多,其中基层政工干部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党的政策措施落实,影响着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向心力、凝聚力提升。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国有企业基层政工干部的素质如何提升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升文化软实力,一个关键点则是注重文化传承。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应从文化传承角度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丰富民间舞蹈教学素材资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并积极投身于其中,提升民间舞蹈教学质量,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承角度着手分析,进一步探究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改革優化,力求构建高效的民间舞蹈教学课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小学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小学体育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本文着重于对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品质;培养  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的很多教育都会对学生们的一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便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能力水平做出针对性的培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精辟论述了新时代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其中,充分体现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学习贯彻《条例》,要始终突出、牢牢把握党校姓党这一根本政治原
期刊
音乐鉴赏是使学生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作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中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如今有许多音乐教师反映,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鉴赏课,也很难使学生“走进”音乐鉴赏课。这是为什么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音乐教学特色;其次,学生成绩的评定随意性太大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培养体育意识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在建立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了解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导和鼓励学生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意识;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一、体质健康、体育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较少,在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会
期刊
中国人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帮带,便唱响教育文化绵延不绝的赞歌。  凭着一份培养教师的职责,凭着一腔对教师教育的钟爱,从2008年开始,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便踏上了新教师学科培训“传帮带”之旅程,从而使教师教育呈现出一派“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的胜景。  一、无心扦插柳成荫  在一次全区性“教学常规”检查中,竟发现新教师“教学问题”不少:西部山区小学的一位新教师上课目标不明、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