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如何开展试点,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的关键一环,也为制造业发展和国家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文章通过分析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现状入手,从而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策略,主要从目标体系建设、专业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为其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本科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027-04
Abstract: How to carry out the trials in the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pilo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part of improv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o serve the country. It also provides tale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n proposes the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which mainly constructs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from four aspects: target syste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s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schools, and also improves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ther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pilot college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一、開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背景
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出现,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供给侧面临严峻考验,这时“供需错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指导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于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提到: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缺的“两类高端人才”,即基础科学高端研究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培养后者正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本科职业教育试点从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从全国首批15所职业教育学校更名,由“职业学院”正式升级为“职业大学”,到目前共批复22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都说明国家对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如何有效衔接,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健全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应坚持、坚定和坚守“类型”特色,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适应新的职业及完善教育体系,通过创新发展,真正匹配国家实力,契合百姓需求。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由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2019年才开始试行,在我国尚属试点,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以学习和遵循,应建设什么样的职业本科院校,职教本科院校首先要明确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明确改革的落脚点,才能明确职业本科院校应建设什么样的教学体系。但在职业本科院校开展试点的过程中进行现状分析,目前现状为:
(一)注重校企合作,但深度融合有待加强
从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开展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职业本科院校更加注重校企合作,有些企业还建立了产业学院,但是校企深度融合有待加强,学校如何将行业、企业的需求与学校服务的群体联系起来,创造更多的成果,如何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实践的难题,如何共建专业、共建课程这些都有待思索。
(二)人才培养的标准还不明确
职业本科院校是属于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本科层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由于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其服务面向是什么?专业建设的标准是什么?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在“云、物、大、智”时代下办出特色、办出亮点,这些都有待思考,比如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政策,这就需要各职业本科院校献言献策,根据国际转型升级或者当地区域经济的需要提出适合自身的标准。 (三)学校办学特色还有待探索与凝练
职业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民办高职升格而成,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应该是不一样的,毕竟服务面向不同,岗位群需求也不同。那么试点的院校如何在此背景下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办学方向,这仍然需要不断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国家需要进行凝练总结,形成独具特点、国家需要、不可或缺的学校。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对策分析
(一)目标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文件精神,明确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战略方向。紧靠国家、地方关于民办高校转型的新思路,思考学校转型发展后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以及办学理念,解决学校特色办学定位问题。学校的定位需要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业3.0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掌握专项技能的人才,而目前在工业4.0时代,新的职业、岗位逐渐产生,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逐渐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后,流水线上的工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随着工业机器人同时产生的新的职业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因此目前工业4.0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学习能力及跨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是需要掌握信息化手段,并且能够了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紧靠产业、行业需求,从整个岗位群需求出发进行人才培养。学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各试点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凝练出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学校专业升级改造的方向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设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1. 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开设职业本科专业
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开设需要做好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开设职业本科试点专业,特别是当下中国处于“新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运用,与此相关的一批新职业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应运而生,因此职业大学更需要坚持市场人才需求、学生择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行新专业的开设、原有专业的升级以及淘汰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传统专业。
比如作者所在学习部分试点专业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专业。作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校企融合,积极与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南宁机械厂、南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办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等方式,建立企业参与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从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2. 围绕产业集群整合专业群建设
产业结构的轉型升级、新职业大量融入,而传统职业由于信息技术介入工作内涵逐渐丰富,因此岗位的边界逐渐模糊,这都需要从业人员逐步适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提高个人在不同岗位间不断转换的职业能力,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上需要结合岗位群建设来进行人才培养,同样的道理在专业建设方面需要围绕区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整合专业群和引领相关专业群发展,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毕竟专业群的建设与产业群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产业群升级改造或优化重组都将引起岗位需求的变化,而人才需求的变化又会倒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因此只有围绕产业集群来整合学校专业群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链与需求链匹配度一致。
3. 建立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优化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标准化建设是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也是基础平台,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基础。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结果,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程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通过对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提高学习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专业教学标准描述的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更上位的概念,而人才培养方案要描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程序,而专业教学标准则以模块为单位呈现,因此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本科专业编制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作者所在学校通过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三大平台,和“职业素质公共必修课程模块、职业素质公共选修课程模块、职业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专业能力拓展选修课程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模块、职业能力实践模块”七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培育,强调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等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需要与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相一致,又需要体现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
4. 实施1+X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的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证书。这是一种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制度设计。为深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在职业本科试点专业中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积极对接开发X证书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协同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使职业本科教育及时地对接企业一线关键岗位,对接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夯实本科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本领,从而完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本科院校推动我校完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重新架构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在建立丰富的资源共享的资源库等方面制定措施,切实提高职业大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 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
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是实现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职业化取向相一致的关键。因此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毕竟课程建设目标应当与专业教学标准目标相一致。其次,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需要综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要求来制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3)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 重新架构课程内容,研发职业本科试点教材
由于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来构建课程体系,而不同岗位人才需求是以岗位群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因此首先通过调查研究职业工作岗位群人才需求的要求,通过调研思考如何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结合相关企(行)业管理实际案例,将新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根据企(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参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而职业本科教育的内容由于是鲜活的,是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的内容,而且是有可能经常变动的,所以需要健全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那么教材最好使用活页教材或者工作手册式的教材,有新增的工作内容那么就可以增加新的课程内容。行动体系的活页教材,按照工作环境、工作过程来开发教材,同时还需要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各个工作环节,按照典型工作环节来不断推进。其次,结合普适性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各个环节进行描述。
3. 建立丰富的、资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高职扩招等常态化条件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建立丰富的、资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势在必行。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非常灵活,一是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可以开发原创短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二是建设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能学辅教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可以根据知识点布置作业或者练习题,或者教学录像视频等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加强巩固学习,促进学校效果的提高。三是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学习平台比如智慧职教、慕课等资源库开展在线辅导、在线测试、平台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4. 开展课程模式改革
一是开展职业本科课程改革,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形态,如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
二是建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教方式,综合评价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学校应把实践教学作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从完善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 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制度
准确定位各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验、课程项目、实习及实训等专业理论和实践在教学目标中的比重,试点本科专业实践性课时占总课时比例50%以上。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制度,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
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本科专业在建立或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真实工作过程或工作环境进行,可以采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或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将企业的生产线或者某个流程搬到学校,只有与市场接轨后才会培养出企业更需要的人才。而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上可选择行业、企业的标杆。如作者所在学校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选择广西有影响力的企业,如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开展校企共建专业提供基地保障。
3. 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适应转型发展的混编师资队伍。重新架构教师队伍体系和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队伍建设要考虑两个方面,就是如何进行“外引内培”的问题。一是学校首先要完善引进高技能人才的遴选聘任标准以及完善激励、鼓励高技能人才到校专职或兼职的机制。
而内培方面一是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制度。二是需要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三是校企深度融合,鼓励职业大学的教师和企业的员工在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四、结束语
作为职业本科试点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探索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把专业群、人才培养、教师培养建在产业链上,又可以将探索时的产业链引进学校,学校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而这些是以教学体系建设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更好地将职业大学建设成当地区域经济离不开,行业、企业都认同,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等.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郭红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课程重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7):82-86.
[3]王亚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审视、学理逻辑及制度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59-66.
[4]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教师〔2019〕6号.http://www.gov.cn:8080/xinwen/2019-10/18/content_5441474.htm.
关键词:本科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027-04
Abstract: How to carry out the trials in the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pilo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part of improv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o serve the country. It also provides tale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n proposes the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which mainly constructs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from four aspects: target syste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s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schools, and also improves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ther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pilot college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一、開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背景
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出现,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供给侧面临严峻考验,这时“供需错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指导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于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提到: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缺的“两类高端人才”,即基础科学高端研究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培养后者正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本科职业教育试点从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从全国首批15所职业教育学校更名,由“职业学院”正式升级为“职业大学”,到目前共批复22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都说明国家对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如何有效衔接,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健全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应坚持、坚定和坚守“类型”特色,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适应新的职业及完善教育体系,通过创新发展,真正匹配国家实力,契合百姓需求。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由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2019年才开始试行,在我国尚属试点,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以学习和遵循,应建设什么样的职业本科院校,职教本科院校首先要明确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明确改革的落脚点,才能明确职业本科院校应建设什么样的教学体系。但在职业本科院校开展试点的过程中进行现状分析,目前现状为:
(一)注重校企合作,但深度融合有待加强
从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开展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职业本科院校更加注重校企合作,有些企业还建立了产业学院,但是校企深度融合有待加强,学校如何将行业、企业的需求与学校服务的群体联系起来,创造更多的成果,如何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实践的难题,如何共建专业、共建课程这些都有待思索。
(二)人才培养的标准还不明确
职业本科院校是属于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本科层次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由于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其服务面向是什么?专业建设的标准是什么?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在“云、物、大、智”时代下办出特色、办出亮点,这些都有待思考,比如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政策,这就需要各职业本科院校献言献策,根据国际转型升级或者当地区域经济的需要提出适合自身的标准。 (三)学校办学特色还有待探索与凝练
职业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由民办高职升格而成,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应该是不一样的,毕竟服务面向不同,岗位群需求也不同。那么试点的院校如何在此背景下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办学方向,这仍然需要不断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国家需要进行凝练总结,形成独具特点、国家需要、不可或缺的学校。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对策分析
(一)目标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文件精神,明确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战略方向。紧靠国家、地方关于民办高校转型的新思路,思考学校转型发展后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以及办学理念,解决学校特色办学定位问题。学校的定位需要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业3.0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掌握专项技能的人才,而目前在工业4.0时代,新的职业、岗位逐渐产生,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逐渐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后,流水线上的工人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随着工业机器人同时产生的新的职业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因此目前工业4.0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学习能力及跨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是需要掌握信息化手段,并且能够了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紧靠产业、行业需求,从整个岗位群需求出发进行人才培养。学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各试点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凝练出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学校专业升级改造的方向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设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1. 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开设职业本科专业
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开设需要做好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开设职业本科试点专业,特别是当下中国处于“新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运用,与此相关的一批新职业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应运而生,因此职业大学更需要坚持市场人才需求、学生择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行新专业的开设、原有专业的升级以及淘汰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传统专业。
比如作者所在学习部分试点专业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专业。作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校企融合,积极与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南宁机械厂、南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办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等方式,建立企业参与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从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2. 围绕产业集群整合专业群建设
产业结构的轉型升级、新职业大量融入,而传统职业由于信息技术介入工作内涵逐渐丰富,因此岗位的边界逐渐模糊,这都需要从业人员逐步适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提高个人在不同岗位间不断转换的职业能力,因此学校在专业建设上需要结合岗位群建设来进行人才培养,同样的道理在专业建设方面需要围绕区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整合专业群和引领相关专业群发展,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毕竟专业群的建设与产业群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产业群升级改造或优化重组都将引起岗位需求的变化,而人才需求的变化又会倒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因此只有围绕产业集群来整合学校专业群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链与需求链匹配度一致。
3. 建立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优化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标准化建设是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也是基础平台,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学标准是基础。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结果,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程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通过对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提高学习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专业教学标准描述的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更上位的概念,而人才培养方案要描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程序,而专业教学标准则以模块为单位呈现,因此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本科专业编制适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作者所在学校通过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三大平台,和“职业素质公共必修课程模块、职业素质公共选修课程模块、职业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专业能力拓展选修课程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模块、职业能力实践模块”七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培育,强调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等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需要与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相一致,又需要体现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
4. 实施1+X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的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证书。这是一种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制度设计。为深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在职业本科试点专业中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积极对接开发X证书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协同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使职业本科教育及时地对接企业一线关键岗位,对接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夯实本科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本领,从而完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本科院校推动我校完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重新架构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在建立丰富的资源共享的资源库等方面制定措施,切实提高职业大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 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
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是实现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职业化取向相一致的关键。因此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从人才定位,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原则。课程标准要严格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毕竟课程建设目标应当与专业教学标准目标相一致。其次,构建职业本科课程标准需要综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要求来制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使课程教学始终服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贯彻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要按照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构建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课程标准。
(3)对接职业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课程标准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特别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技术领域的要求,把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术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 重新架构课程内容,研发职业本科试点教材
由于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来构建课程体系,而不同岗位人才需求是以岗位群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因此首先通过调查研究职业工作岗位群人才需求的要求,通过调研思考如何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结合相关企(行)业管理实际案例,将新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根据企(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参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而职业本科教育的内容由于是鲜活的,是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的内容,而且是有可能经常变动的,所以需要健全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更新调整机制,那么教材最好使用活页教材或者工作手册式的教材,有新增的工作内容那么就可以增加新的课程内容。行动体系的活页教材,按照工作环境、工作过程来开发教材,同时还需要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各个工作环节,按照典型工作环节来不断推进。其次,结合普适性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各个环节进行描述。
3. 建立丰富的、资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高职扩招等常态化条件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建立丰富的、资源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势在必行。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非常灵活,一是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可以开发原创短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二是建设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能学辅教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可以根据知识点布置作业或者练习题,或者教学录像视频等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加强巩固学习,促进学校效果的提高。三是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学习平台比如智慧职教、慕课等资源库开展在线辅导、在线测试、平台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4. 开展课程模式改革
一是开展职业本科课程改革,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形态,如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
二是建立职业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教方式,综合评价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学校应把实践教学作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从完善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 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制度
准确定位各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验、课程项目、实习及实训等专业理论和实践在教学目标中的比重,试点本科专业实践性课时占总课时比例50%以上。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制度,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
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本科专业在建立或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真实工作过程或工作环境进行,可以采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或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将企业的生产线或者某个流程搬到学校,只有与市场接轨后才会培养出企业更需要的人才。而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上可选择行业、企业的标杆。如作者所在学校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选择广西有影响力的企业,如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开展校企共建专业提供基地保障。
3. 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适应转型发展的混编师资队伍。重新架构教师队伍体系和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队伍建设要考虑两个方面,就是如何进行“外引内培”的问题。一是学校首先要完善引进高技能人才的遴选聘任标准以及完善激励、鼓励高技能人才到校专职或兼职的机制。
而内培方面一是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制度。二是需要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三是校企深度融合,鼓励职业大学的教师和企业的员工在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四、结束语
作为职业本科试点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探索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把专业群、人才培养、教师培养建在产业链上,又可以将探索时的产业链引进学校,学校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而这些是以教学体系建设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更好地将职业大学建设成当地区域经济离不开,行业、企业都认同,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等.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郭红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课程重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7):82-86.
[3]王亚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审视、学理逻辑及制度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59-66.
[4]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教师〔2019〕6号.http://www.gov.cn:8080/xinwen/2019-10/18/content_5441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