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公司是我国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而在电力公司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便是线损管理。但是当前阶段电力公司在进行线损管理中存在部分问题,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电网的线损有效降低,提高电力公司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线损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配电网的线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便是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缺乏相应的合理性,致使制定的线损管理制度等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进行线损的管理时,其管理程序缺乏相应的严密性,致使监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违规行为等未进行严格处罚,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同样的违规问题下次仍出现。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对管理工作和经济指标等缺乏正确的系统性认识,使得工作人员将线损工作归为营销部门的工作范畴。对线损管理的业务扩展未进行严格把控,使得配电变压器中存在空载、轻载等现象,造成能源消耗和浪费。在日常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未能对烧坏的计量表针等进行及时替换,致使计量结果出现误差,缺少准确性,造成部分电量的损失。对抄表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抄表人员所抄表数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应的监督政策的缺失,使抄表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不受约束,常常出现人情电、关系电等。缺乏有效的用电检查,致使用户违约用电、窃电,损失了大量的电力资源,造成资源损失和经济损失。
1.2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线损在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配电网的布局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在最初建立配电网时因规划缺少统一性,致使部分配电设施在布置上缺少合理性,部分配电线路供电范围较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老化损毁严重等问题。配电线的主干线的截面较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配电线长时间工作,大大增加了符合,致使部分线路过载,损耗严重。配电变压器的配制缺少合理性,存在配电变压器空载、轻载利用效率较低,高能耗等现象。三相四线制的负荷缺少平衡性以及无功补偿的装置配备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
2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
2.1 管理措施
(1)健全线损管理组织网络,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负责的原则,并落实监督。建立健全的线损管理网络,并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共同进行线损的管理工作,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避免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线损管理制度,并对线损管理给与重视。对线损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从而将线损管理制度切实有效的落实。
(2)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监督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并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抄表的管理应加强,应在保留以往分析线损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资料库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出奖罚的关系,按月、季度为周期,考核线损指标。对激励机制的奖罚力度可适当加大,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实现线损的降低。
(3)开展线損理论计算工作
通过线损计算的理论结合配电网线损自身的特点,计算配电网的线损,并将所得的线损和实际线损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各部分线损的构成以及所占的百分比。有利于找出线损管理中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从而为实际的线损管理工作提供研究方向。
(4)加强计量管理
加强计量装置管理,合理配置计量装置,正确计量接线,尤其对二次接线一定要连接正确可靠,拧紧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端头螺丝,互感器应满足额定电压及计量要求,还应根据负荷电流变化选择合适的变比;为了方便管理和防窃电,应尽量采用表箱集中装表,此外还需加强对计量装置的定期检验和巡视,确保表计电量要准确。
2.2 技术措施
(1)合理进行电网改造,降低电能损耗
调整不合理的配电网络结构,对不正确的接线方式进行改进,优化缩短供电半径,将远距离供电的线路进行改造,重复供电及迂回供电,纠正原来线路中不合理的部分;变压器台区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来建设改造,变压器宜安装在重要负荷附近或负荷中心。新建或改造线路中,为了提高线路运行的经济性,要合理选择线路导线截面,在选择导线截面时,应该根据连续载流量、电压降、机械强度来选择,按照从主干线到分支线按照阶梯型顺序选择导线截面,同时兼顾考虑将来负荷增加情况。
(2)合理调整变压器,提高变压器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对负荷情况与现有电力设备进行统计分析,合理调整电力设备,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另外,采取错峰用电方式对重负荷进行供电管理,采取轮流定时供电方式对轻负荷进行供电管理,实现均衡用电;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一方面采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淘汰高损耗变压器,另一方面根据负荷情况选择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对已经投入运行的变压器,应结合现状计算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线损,选择最优运行方案进行调整,对于新增用户配变必须采用低损耗型变压器。
(3)合理调整配网运行方式使其经济运行
合理调整配电线路的运行方式,根据电网的实际潮流分布,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在运行中配网必须采取最佳运行方式,在电网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双回、环网、备用、并联等线路进行整体规划,为了达到损耗最小的目标。
3 结束语
电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并且使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保障,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合理的使用电力资源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平衡型社会。在电力公司的管理中线损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最常出现问题的部分。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配电网的线损,有利于提高电力公司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指标的上升。应逐渐完善线损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际情况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改造实现电能损耗的降低。对配电网线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降低损耗节约能源,进而降低供电成本和电价,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用电压力。最终实现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电力企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健,黄俊铭,朱建全,等.基于过程状态特征化的配电网线损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0):55-61.
[2]杨霖.过程状态特征化方法及其在配网能耗计算与优化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杨霖,郭志忠.系统状态特征化及其在配电网重构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6):39-44.
[4]李绘卓.电力配网线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4.
关键词:线损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配电网的线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便是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缺乏相应的合理性,致使制定的线损管理制度等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进行线损的管理时,其管理程序缺乏相应的严密性,致使监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违规行为等未进行严格处罚,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同样的违规问题下次仍出现。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对管理工作和经济指标等缺乏正确的系统性认识,使得工作人员将线损工作归为营销部门的工作范畴。对线损管理的业务扩展未进行严格把控,使得配电变压器中存在空载、轻载等现象,造成能源消耗和浪费。在日常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未能对烧坏的计量表针等进行及时替换,致使计量结果出现误差,缺少准确性,造成部分电量的损失。对抄表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抄表人员所抄表数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应的监督政策的缺失,使抄表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不受约束,常常出现人情电、关系电等。缺乏有效的用电检查,致使用户违约用电、窃电,损失了大量的电力资源,造成资源损失和经济损失。
1.2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线损在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配电网的布局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在最初建立配电网时因规划缺少统一性,致使部分配电设施在布置上缺少合理性,部分配电线路供电范围较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老化损毁严重等问题。配电线的主干线的截面较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配电线长时间工作,大大增加了符合,致使部分线路过载,损耗严重。配电变压器的配制缺少合理性,存在配电变压器空载、轻载利用效率较低,高能耗等现象。三相四线制的负荷缺少平衡性以及无功补偿的装置配备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
2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
2.1 管理措施
(1)健全线损管理组织网络,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负责的原则,并落实监督。建立健全的线损管理网络,并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共同进行线损的管理工作,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避免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线损管理制度,并对线损管理给与重视。对线损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从而将线损管理制度切实有效的落实。
(2)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监督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并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抄表的管理应加强,应在保留以往分析线损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资料库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出奖罚的关系,按月、季度为周期,考核线损指标。对激励机制的奖罚力度可适当加大,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实现线损的降低。
(3)开展线損理论计算工作
通过线损计算的理论结合配电网线损自身的特点,计算配电网的线损,并将所得的线损和实际线损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各部分线损的构成以及所占的百分比。有利于找出线损管理中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从而为实际的线损管理工作提供研究方向。
(4)加强计量管理
加强计量装置管理,合理配置计量装置,正确计量接线,尤其对二次接线一定要连接正确可靠,拧紧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端头螺丝,互感器应满足额定电压及计量要求,还应根据负荷电流变化选择合适的变比;为了方便管理和防窃电,应尽量采用表箱集中装表,此外还需加强对计量装置的定期检验和巡视,确保表计电量要准确。
2.2 技术措施
(1)合理进行电网改造,降低电能损耗
调整不合理的配电网络结构,对不正确的接线方式进行改进,优化缩短供电半径,将远距离供电的线路进行改造,重复供电及迂回供电,纠正原来线路中不合理的部分;变压器台区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来建设改造,变压器宜安装在重要负荷附近或负荷中心。新建或改造线路中,为了提高线路运行的经济性,要合理选择线路导线截面,在选择导线截面时,应该根据连续载流量、电压降、机械强度来选择,按照从主干线到分支线按照阶梯型顺序选择导线截面,同时兼顾考虑将来负荷增加情况。
(2)合理调整变压器,提高变压器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对负荷情况与现有电力设备进行统计分析,合理调整电力设备,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另外,采取错峰用电方式对重负荷进行供电管理,采取轮流定时供电方式对轻负荷进行供电管理,实现均衡用电;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一方面采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淘汰高损耗变压器,另一方面根据负荷情况选择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对已经投入运行的变压器,应结合现状计算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线损,选择最优运行方案进行调整,对于新增用户配变必须采用低损耗型变压器。
(3)合理调整配网运行方式使其经济运行
合理调整配电线路的运行方式,根据电网的实际潮流分布,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在运行中配网必须采取最佳运行方式,在电网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双回、环网、备用、并联等线路进行整体规划,为了达到损耗最小的目标。
3 结束语
电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并且使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保障,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合理的使用电力资源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平衡型社会。在电力公司的管理中线损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最常出现问题的部分。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配电网的线损,有利于提高电力公司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指标的上升。应逐渐完善线损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际情况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改造实现电能损耗的降低。对配电网线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降低损耗节约能源,进而降低供电成本和电价,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用电压力。最终实现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电力企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健,黄俊铭,朱建全,等.基于过程状态特征化的配电网线损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0):55-61.
[2]杨霖.过程状态特征化方法及其在配网能耗计算与优化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杨霖,郭志忠.系统状态特征化及其在配电网重构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6):39-44.
[4]李绘卓.电力配网线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4.